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板桥与茶文化

(2011-09-02 06:41:51)
标签:

苦读斋

榴园

刘保富

郑板桥

刘一澎

十笏园

潍坊

青州

分类: 刘保富著作

http://s14/middle/75d4079bhaba538a296fd&690

郑板桥与茶文化

刘保富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世称其诗、书、画三绝,在山东范县、潍县为官十几载,政声颇佳。后人研究郑板桥者甚众,有不少精辟论述,但笔者尚未见探讨郑板桥与茶之关系的文章,故不揣学识谫陋,撰此小文,聊补空白。

喜饮茶

    郑板桥终生喜欢品茗,他认为茶可以清心除烦,在《真州八首》诗中说“除烦苦茗煎新水”。还认为品茗是清雅之事,“此间清味谁分得,只合高人入茗杯。”(《为木斋老长兄政》题画诗)他把饮茶和书法看得同等重要,把二者契合一起,相提并论。他在《书古人论笔墨三则赠韩梦周》中写道:“大字难结密,小字常局促,真书苦不放,草书苦无法。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茶欲其白,墨欲其黑。”他感到品茗是一种人间最好的享受。他在潍县书写过15首七绝长卷,其中第七首云:“茶香酒熟田千亩,云白山青水一湾。若是老天容我懒,莫年来共白鸥闲。”在这首抒情言志诗中,郑板桥把“茶香”放在理想生活的首位。在《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中云:“江上初晴,宿烟收尽,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娇鸟唤人,微风叠浪,吴楚诸山,青葱明秀,几欲渡江而来。此时坐水阁上,烹龙凤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梅花落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在《题靳秋田素画》中,他把劳苦之众在寒舍饮苦茶视为“安享”,他说:“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竹……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扣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才是“天下之安享人也。”他还在一幅竹石画上题写道:“茅屋一间,天井一方,修竹数竿,小石一块,便尔成局,亦复可以烹茶,可以留客也。”在郑板桥的生活中既不可无竹,亦不可无茶。

     郑板桥常饮用的茶,有名贵的佳茗,也有廉价的粗茶,就其诗文中提到的有:一是上面写到的“龙凤茶”。龙凤茶始制于宋代,宋代熊蕃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云:“宋太平兴国初,特制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龙凤茶的采制方法,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载,先将采来的茶叶浸于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冲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二是“松萝茶”。这种清代名茶产于安徽休宁,属细嫩绿茶。郑板桥在一首题画诗中写到过饮松萝茶:“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这首“清秋品茗赏竹”诗,可与宋人杜小山的“寒夜品茗赏梅”诗媲美。(杜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三是“建溪茶”。建溪在福建省,建溪两岸产的茶称建溪茶。郑板桥在潍县时,福建建安人郑方坤任兖州知府,与板桥是诗文挚友,曾赠送板桥建溪茶八饼(每饼重1斤),板桥赋《兖州太守赠茶》诗回报,诗云:“头纲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赊。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诗中以宋代蔡襄、丁谓进贡皇帝的茶喻建溪茶之佳,自谦为“野人家。四是“雨前茶”。“雨前”即谷雨之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嫩而鲜,味道清香。郑板桥在一幅画的题词上曾写自己的理想生活道:“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五是“菊花茶”。用“杭白菊”之花为茶,虽是粗茶,但具有健胃、通气、利尿解毒、明目等作用。郑板桥曾有一副对联云:“白菜青盐枧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茶为媒

    郑板桥宰潍县时,于乾隆十二年(1747)秋,临时调到济南参加乡试工作,在济南锁院,作行书《扬州杂记长卷》,记述了他的一段“茶缘”,这段杂记富有传奇色彩,不妨抄录主要部分如下。

    扬州二月花时也,板桥居士晨起,由傍花村过虹桥,直抵雷塘,问玉勾斜遗迹,去城盖十里许矣。树木丛茂,居民渐少,遥望文杏一株,在围墙竹树之间。叩门迳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瓯,延茅亭小坐。其壁间所贴,即板桥词也。问曰:“识此人乎?”答曰:“闻其名,不识其人。”告曰:“板桥即我也。”媪大喜,走相呼曰:“女儿子起来,女儿子起来,郑板桥先生在此也。”是刻已日上三竿矣,腹馁甚,媪具食。食罢,其女艳妆出,再拜而谢曰:“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板桥许诺,即取淞江蜜色花笺、湖颖笔、紫端石砚,纤手磨墨,索板桥书。书毕,复题西江月一阕赠之。其词曰:“徵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鹉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母女皆笑领词意。问其姓,姓饶,问其年,十七岁矣。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为养老计,名五姑娘。又曰:“闻君失偶,何不纳此女为箕帚妾,亦不恶,且又慕君。”板桥曰:“仆寒士,何能得此丽人。”媪曰:“不求多金,但足养老妇人者可矣。”板桥许诺曰:“今年乙卯,来年丙辰计偕,后年丁巳,若成进士,必后年乃得归,能待我乎?”媪与女皆曰能。即以所赠词为订。……

     文中记述了他43岁那年,因饮茶认识了17岁的饶五娘,二人订下终身。他的这次艳遇,茶成了月下老人,在我国茶史上留下了才子佳人的奇特篇章。在朋友的帮助下,第二年郑板桥与比他小26岁的饶五娘在兴化结婚。郑板桥对这次在扬州郊外饮茶获美女甚为得意,在数年之后,他还念念不忘,除书长卷以记之外,在潍县时还写了一首诗云:“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首七绝也是影射出他与饶五娘的故事。

咏茶

    郑板桥写了不少茶联、茶诗,是我国茶文化中的珍品。在他的笔下,茶总是与竹密不可分的,因此,其不少墨竹画的题诗中都写到了茶。

    郑板桥的茶诗中有咏茶、茶灶、茶具的。如《招隐寺访旧》五首之三,即咏茶:“茶枪新摘蕊,莲露旋收珠。小盏烹涓滴,青光浅浅浮。”咏茶灶的如《寄许衡山》云:“好事春泥修茗灶,多情小碗覆诗阄。”郑板桥很重视茶具,把它视同自己的诗囊一样重要,他在一幅墨竹画上题诗云:“我亦有亭深竹里,酒杯茶具与诗囊。”在《李氏小园》中咏茶杯、茶壶道:“杯用宣德瓷,壶用宜兴砂。器物非金玉,品洁自生华。”明代宣德年间的茶杯,宜兴的紫砂茶壶,虽然不是金玉之器,但却是上等的茶具。《乾隆壬午夏初画竹题诗》中写到茶碗:“自是书窗借青翠,砚池茶碗色如葱。”

    郑板桥的茶诗中有咏独自品茗的。郑板桥从品茗中感受到无限情趣,有时赏花品茗,在《小廊》诗中说:“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有时边品茗边书法,“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赠博也上人》)“陆”指茶圣陆羽,“颜”指颜体字的创始人颜真卿。有时醒后饮茶,“蝶梦初回茗碗持,一瓯清墨仿天池。”(《题画》)有时在竹林中品茗,有一首题画诗云:“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还有写雪天品茗读书的:“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满庭芳  赠郭方仪》)

郑板桥的茶诗中还有咏以茶会客待客的。他常“挑灯煮茗,联吟竹屋。”(见《与勖宗上人书》)在《瓮山示无方上人》诗中说:“客来招饮欣同出,僧去烹茶又小留。”《赠图牧山》诗中云:“烹茶亦已熟,洗盏犹细扪”,烹好茶,将茶盏洗得干干净净,以待来客。邻居栽竹,惠及他家,他欲请邻居饮茶为谢,在一墨竹小幅上题诗道:“两枝修竹过墙来,多谢邻家为我裁。君若未忘虚竹好,请来粗茗两三杯。”他耽心客人嫌茶不好,在《送陈坤秀才入都》中说:“薄酒寒茶饭粗粝,对人慎勿羞吾贫。”在潍县时,他曾在小花园里与友人彻夜品茗交谈,写了七律《小园》,其中有诗句云:“树里灯行知客到,竹间烟起唤茶来。”与友人品茗夜谈,有时也因烧茶水者困乏,汤沸火灭,只得喝凉茶,他在《山中夜坐再陪起上人作》云:“顽奴倦烹茶,汤沸火已灭,冷然酌秋泉,心肺总寒冽。”

     郑板桥的茶联是颇有名的,潍坊市博物馆里藏有他一副木刻楹联:“雷纹古鼎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这里写到的“日铸茶”,又名日注茶、日铸雪芽,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曾说:“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清康熙巡游江南时,品尝了醇香扑鼻的日铸茶,赞不绝口,从此日铸茶岁岁朝贡,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兴趣,颂扬之声不绝,故郑板桥在楹联中也提到它。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里藏有一副木刻联云:“墨竹一枝宣德纸;香茗半瓯成化窑。”把“香茗”与“墨竹”、“成化窑”与“宣德纸”相提并论。他为扬州一家叫青莲斋的茶馆写的楹联是:“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他考举人前,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寓居时间较长,几次作联咏茶,如为焦山海若庵题的楹联为:“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焦山自然庵有他题写的对联云:“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联。在其家乡,他曾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如“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这种对百姓日常生活写照的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

 

郑板桥相关文章:

郑板桥的《潍县竹枝

“郑板桥三绝”三

郑板桥的《潍县竹枝词》是怎样编入其诗文集

郑板桥《题壶诗》的由
郑板桥诗讥孙知

释郑板桥的一副楹联

 



http://s10/middle/75d4079bhaba538288329&690

http://s14/middle/75d4079bhaba53847040d&690

http://s7/middle/75d4079bhaba53874c7f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