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75d4079bhaad07ff222ab&690
农历七月的别称
刘保富
农历七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故又称首秋、孟秋、肇秋、上秋、初秋、新秋、早秋。“首秋”即秋之首,南朝梁王僧儒《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曾用之:“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用“孟秋”的如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肇”乃开始,农历七月是秋的开始,故称“肇秋”,用之者如曹植的《离思赋》:“在肇秋之嘉月,将曜师而西旗。”用“上秋”者如《资治通鉴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又言自二月以来,令各具精甲壮马,将以上秋南寇。”曹植《赠丁仪》诗中则用“初秋”:“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用“新秋”者如唐代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诗:“赤县新秋近,文人藻思催。”王勃《秋江送别》诗中则用“早秋”代指七月:“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农历七月是建兰开花的时节,故又称兰月、兰秋。南朝齐王融在《法乐词》中用的是“兰月”:“常耀掩芳霄,薰风镜兰月。”南朝宋谢惠连在《与孔曲阿别》诗中则用了“兰秋”代指七月:“凄凄乘兰秋,言饯千里舟。”
古代没有塑料大棚,农历七月瓜才熟,故七月又称瓜月、瓜时。如《史记
齐太公世家》云:“瓜时而往,及瓜而代。”意即七月去上任,明年七月离任。
http://s13/middle/75d4079bhab904efdee5c&690
古代传说农历七月七日晚,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旧俗妇女于是晚看巧云,穿七孔针以乞巧,故称七月为巧月。
http://s3/middle/75d4079bhab904ed03022&690
古人迷信,传说农历七月一日“开鬼门关”,一直到七月三十日“关鬼门关”,期间阴魂孤鬼都从阴间出来,到阳世寻觅食物。因此,古代七月有普度鬼魂的祭祀习尚,后来削繁就简,集中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祭祀,把这天定为中元节,俗称鬼节。因此称七月为“鬼月”。至今农村还有七月十五日上坟的习俗。
《尔雅
释天》云:月“在庚曰窒……七月为相”,故七月又称相月,得庚的七月称窒相。“相”、“霜”有时通用,故又称霜月,《隶释
汉鲁相韩勒造孔庙礼器碑》云:“霜月之灵,皇极之日。”其中的“霜月”即七月。
此外,农历七月还称凉月,源自梁元帝《纂要》:“七月曰首秋……凉月。”七月时,北斗星斗柄指向十二辰中的申,因此又称建申月。农历七月与古代十二音律中的第九律“夷则”相应,故还称夷则月,《吕氏春秋
音律》云:“夷则之月,修法饬刑,选士厉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