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学生参与度
(2018-03-30 08:07:34)
所谓学生的参与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程度。它是判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如何的主要指标。对于学生参与度的计算主要有两种办法:(1)课堂学生参与度=发言学生数/全体学生数100%(2)课堂学生参与度=学生活动时间/上课时间100%。从以上的两个算式可以看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可以概括为:在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员的参与的程度和提高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发言或活动的程度。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要做的“三个参与”即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在这一轮的课堂观察中,
我主要采用了第一种办法计算了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统计发现多数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部分班级达到百分百。但是通过深入思考我也发现,这种计算学生参与度的办法是有缺陷的。如一节课上一名学生在某一时间段被点叫发言,这就算是该生参与了课堂,可是该生接下来的时间是否还能积极主动参与呢?也就是说他是否能全程参与呢?另外学生参与课堂也分为显性参与和隐形参与,沉思默想是不是课堂参与呢?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呢?再如开火车朗读就是参与课堂了吗?诸如此类的疑惑还有很多很多!当然通过课堂观察自己也理清了一些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