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课程差异和衔接
(2011-11-29 21:39:50)
标签:
教育 |
初高中物理课程差异和衔接
【摘要】分析初、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差异和教学要求的不同,提出使高一学生较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差异
在几乎所有高中学生看来,高中物理是高中课程学习中最难的一科,特别是对于普通高中显得尤为突出,学生难学甚至厌学,放弃对物理的学习,老师觉得难教,学生 和老师都下了很多功夫但成效不明显。这是因为初高中物理从学习内容、能力要求、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初中到高中的台阶和跨度较大,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很难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1.课程标准对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不同:
课程标准是进行课程教学的最低的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高中课程标准》在《初中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如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高中课程标准》在《初中课程标准》首次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高中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物理课程在这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其详细而具体的要求,例如:“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2.物理教材的内容深浅程度不同:
初中课程的内容大多简单易懂,与实际生活的现象结合紧密,现象直观,如初中的声现象、热现象、光现象、物体的运动、三种力、密度、压强和浮力等,而高中物理中内容抽象而复杂,不易理解,如曲线运动、惯性、功和能、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知识的深度不初中的内容要大的多。
3.学好物理所具备的能力要求不同
学好高中物理除了要有和初中一样的实验研究能力之外还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的能力是能否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除此之外还要有理解抽象概念和规律的能力,高中物理的很多概念、规律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如加速度、惯性、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电动势、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万有引力定律、楞次定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内涵,才能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的目标要求不同
初中课程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其总的目标较低,很多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都是初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全力冲刺”的结果,学生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其实很多根本就就达不到高中课程学习的要求。而高中教育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有一个非常明确而又艰难的目标,那就是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所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差异。
5.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的比较简单,大多都是靠记忆,只要概念、规律记下了,基本上就能做题,笔者曾经听过一些初中物理课,老师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背概念和规律,至于是否能够理解它的本质和思想与方法就不得而知了,学生课后用于自学的时间也不多,只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做就行了。当学生升入高中之后还是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学生反映基本能听懂课,但就是不会做题。高中的题目并不像初中那么简单,需要首先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意义,重点在于分析,不能盲目的套公式,需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然后才能应用相应的规律去求解。对于学过的知识不能做到及时复习,遗忘率较高,课堂上只是听听老师讲什么,而不能体会到为什么要这样。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中教师要了解初中物理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初中教师也要理解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和拓展,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上不能只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物理的思想与方法,掌握物理学思想与方法对物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减小刚上高一的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一开始时要降低学习的要求和难度,可采用初中的方法,然后逐步转化和提高,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上课前不预习所要学的知识,上课时桌面上只有一本教科书,没有笔、笔记本、练习本等,上课还有走神的,也不做笔记,课后不能及时复习,主动学习的时间很短,对作业也是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做题很不规范,如物理量没有单位,阶梯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层次思路不清。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根本无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开始可以明确提出该干什么事情,时间长了学生可能慢慢的就适应和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长期的坚持。
3.创设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物理情景。
新课程教材中给出了很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一方面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习明白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如学习位移是可以介绍GPS定位系统,学习万有引力可以播放太阳系、神州号飞船的视频等。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积累素材和资源。
4.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只有有了明确目标,学习才会有动力,自己的主动性才能更充分的体现,所以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树立学好物理信心。学习的态度学有所成的前提,其实前面提到的不好的习惯很多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纯粹就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白白的浪费大好时光,所以老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先解决思想的问题,再谈学习。
总之,初高中物理之间的台阶和跨度较大,老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长期努力才能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物理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
5.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