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三英语集备工作总结

(2017-06-27 16:56:2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与科研

2017年秋初三英语学期集备总结

本学期已经结束了,这学期以来,我们九年级英语备课组,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在组长的指导和协调下,5位教师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毕业班的各项教学工作。在即将结束之际,对本学期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以利新一届的初三年英语集备组更好发挥英语在中考中的优势。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团结合作

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是我们备课组的一大特色。我们备课组有5名成员,一直以来相互合作。从开学初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时、统一教学进度,到每单元的教材分析、制作课件、撰写教案,再到每次课后经验交流、练习设计以及最后阶段的中考复习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从大到小,无论每一处,我们5个都会有商有量。尤其是最后的中考冲刺,我们一起研讨各地的质检试卷、如何保证基础分的得分率(听力、单选、情景、造句),如何提高语篇阅读的技巧,归类整理热门话题;一起归类中考范文的诵读篇目。

二、相互学习

这学分别是指三个方面的学。首先向“权威”学。只要是晋江市进修学校指导的片区教学研讨,教学交流,我们都会去参加。而且每次在参加的过程中我们都会认真去听,去想,回校的路上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交流。尤其是5月份,我们一起参加了市级有关“以听促写”的公开课,不仅学习了许多听力教学形式而且我们还针对不足进行了讨论。

其次是向学校的同行学。虽然大家都教了十几年书,虽然带过好几届初三,但是对如何安排这一届的省中考复习,面对新的题型,大家心中没数。一进入初期末复习,我们就虚心向同行请教。他们是如何复习的,哪些方面觉得做得挺好的,哪些方面他们又觉得做的不足。听了他们的经验之谈,我们也能做到个心中有数,把他们做好的继续发扬,弥补他们过去工作中的不足。

第三就是备课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上面提到的相互听课就是我们学习的主要途径。相互的听课对于听与被听者都有很多的帮助。这种备课组成员间互相听课评课不仅让参与的老师受益匪浅,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效率,整个年级英语教学质量也必然提高。

三、关爱学生

爱即爱护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我们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部分学生确有困难时,适当放慢进度,查漏补缺,甚至是“开小灶”,让他们在教师的耐心帮助下,充满信心,一步步地赶上。利用学生住宿参加晚修,我们集备组对学生存在的英语现象进行英语拓展,拓展课内容包含听力、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英语写作等。对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授课时扩大难度和浓度,在练习或检测中增加信息量,让他们不断受到新的信息刺激。总之,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进而乐此不休。在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的错误是多一份体谅,理解和宽容,少一份指责与批评。

四、务实集备

这个实字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实是实行的实,坚持执行学校制定的工作计划,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我们组5个老师分工协作,每人一个单元或一个话题,练习内容围绕考试大刚要求,不出偏题难题,做到少而精,针对性强。备课组长军霞老师负责这项工作,确保做到练习设计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另外,学校要求我们每位老师在一学期听课次数不得少于15节。于是我们备课组商量了一下,把听课的任务重点放在我们本组进行。这不但为我们组员之间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上课的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第二个实是实在的实。实实在在备课,实实在在上课,实实在在批作业,实实在在讲练习。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很实,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上课上。在平日里,我们集备组老师的唯一要求就是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现在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但是我们并不要求每节课都用多媒体去上。如果这堂课用粉笔和黑板就能上好,我们就会踏踏实实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很少见。

总之,我们终于打下新的省中考这一场战,虽然成绩还不知道,但是通过第一、第二质检的成绩,我们的成绩远远超过晋江市的平均分。这说明我们这一年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教学成绩的取得不是靠一天两天,而是要靠长久的坚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