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变革1
(2016-10-20 16:51: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与科研 |
大数据时代下的初中教学变革
21 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大数据时代和云时代共为一体的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各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等以被人们所关注并接受[1]。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基地,它的各个方面也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上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变革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响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2]。这无疑给传统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能力,更要结合时代和学校情况,完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一、 大数据背景
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Big Data)是指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下,运用新处理模式整合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概念的提出,目的是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而是采用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应用于实践。
大数据有 4V特点,即 Volume (大 量)、Velocity (高 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
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有效处理。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采用分布式架构多台设备联合工作是它的工作方式。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分析是它的特色。它注重的是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动力。
2、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教学环境、教学场所,教学时间、学习场景,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决策将变成一种由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而不是过去靠人为因素设计或固化。教育将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重塑线上线下学习、课内课外学习、时时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
身处大数据时代,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不在限于课堂,线上线下学习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主流。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小课堂大网络;少面授多交互;少独立多合作。 这些原本无法想象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已经悄然渗透到了我们的教育领域。
二、大数据对初中教学活动的影响
1、优质教学资源的爆发式增加,优化课堂教学,延伸课外学习。
传统课程包含: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但是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下的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能够不分时间,不受地域限制的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现如今,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中的教科书,与之对应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同时,互联网为教学资源数据流通提供便利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大量教学资源的使用者能够快速的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大量评价数据的体现,就能够实现对教学资源进行准确的评价和筛选。这就更加促使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教育活动参与者的认可。获得并合理使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同时还能延伸课外学习。
2、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教育的对象是人,课堂教学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得每个受教育者尽可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与节奏学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前进。比如英语教学,如果教学活动不符合受教育者学习水平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超出受教育者基础水平的语言教学,会导致受教育者和教学活动之间出现严重断层,最终导致受教育者无法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所以,基于每个受教育者的基础水平、学习效率的不同,再加之其所在的生活环境和语言天赋,要更加完善英语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让每一位受教育者能够在符合自身条件的环境中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3、学生拥有更加完善的自我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教育资源的爆发式增长,学生主动和被动学习的机会得到增加。让·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在后网络时代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成为社会的重要标志,在这样巨大数据的存在,让受教育者更容易有意或无意获得海量数据。在现今互联网时代,各种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增长,受教育者课堂外接触、学习的机会增加,这样的主体动作更能决定受教育者学习的好坏。
4、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将发生改变,促进教师信息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在大数据环境下,教育将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有这样一则案例: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麦格雷戈医生并不是医院里最好的医生,也不是产前护理的世界权威,但是她却能给早产儿提供极好的治疗。因为她采用的方法是电脑在处理了近十年的病患记录数据之后推荐的。发生在麦格雷戈医生身上的事情同样适用与教育领域。这充分说明了大数据时代的典型思维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教师较高的教学质量不仅依赖于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掌握教学活动产生的大数据的掌握情况。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能力。
5、缩小地域教学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以英语学科为例,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在的英语环境也是英语教学好坏、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影响环节。从目前英语教学活动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学活动实际效果来看,地域差异是影响英语教学差异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找到能够提高偏远地区英语教学成绩的切入点。但结合大数据带来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至少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和发达地区的教学资源同步,教学内容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