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行纪》读后

标签:
中亚行纪俯视遥远之地游记 |
分类: 读书 |
几乎以每两天一章的速度,录了有声书形式,现在终于看(读)完了。
小众书,一个挪威女学者的含有另类俯视色彩的游记——读的过程中就五味杂陈,甚至产生了以下的想法:
中亚如此肃杀,落后+独裁,以及后苏联的阴霾——不去也罢。
这就是书本的力量,书本中话语的力量?
前段时间看到《文汇学人》上有一篇关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的几个关键词》,文章中写道:
“中亚五国中,土库曼斯坦疆域辽阔,面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接壤,西部毗邻里海,海岸线上千千米,水运发达。独立后的土库曼斯坦为振兴民族经济,选择了独立自主与对外中立的立场。1995年12月12日,土库曼斯坦z得到联合国许可,成为永久中立国,承诺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均奉行永久中立的国家政策。迄今为止,世界上共有七个国家得到联合国认可,获得了永久中立国的超然地位。”,
在文汇学人的这篇文章中,是如此描绘那个著名的“地狱之门”的:
”20世纪70年代,土库曼尚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派出许多工作组,帮助土库曼斯坦勘测地下矿藏、建设国家。1971年,苏联工作组在达尔瓦兹村附近的沙漠地区勘测到大量天然气资源。很快,工作组调集先进勘测设备,搭起井架,开始钻井作业。正在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之际,意外出现了。地面突然迅速塌陷,形成三个巨大坑洞,所有钻井设备、仪器全部掉落其中。幸运的是,这场意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三个大坑中,有两个大坑快速涌上奔涌的泥浆和浑浊的水流,形成水坑和泥坑,而第三个坑洞散发出刺鼻的气味。钻井时遇到地面塌陷,这种意外世界上早有先例,通行的处理方法往往是将坑中气体点燃,让有害气体自动燃尽,避免它们散发出来危害人畜。同时,聚集已久的气体在地表塌陷的开放性环境下,很容易引发爆炸,烧尽它们也可消除安全隐患。于是,地质工作者决定在天然气坑中点燃天然气。瞬间,大火熊熊而起,整个坑洞火花遍布,燃烧带起的热力及刺鼻气味让周围人群自动退避远走。谁也没有想到,本以为几天内就可熄灭的火焰,却昼夜不停地燃烧了40余年。据地质专家测算,坑中蕴藏的天然气资源似乎无穷无尽,大火必定还会继续燃烧下去,不知何时才能熄灭。“
在《中亚行纪》里,埃丽卡法特兰以”地狱之门“作为全书的引子,似乎从这本书的一开始,就营造了恐怖的、世界末日般的场景:

土库曼斯坦国宝阿哈捷金马
有时会想,若是让这位挪威社会人类学家写中国之旅,会怎样?
会不会很碰撞?另一种俯视?
然后出另一本畅销游记?
“
前一篇:今儿哪里也不想去
后一篇:新华街区“坐”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