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亚行纪》读后

(2023-06-03 09:51:17)
标签:

中亚行纪

俯视

遥远之地

游记

分类: 读书
《中亚行纪》读后


买《中亚行纪》出于一个北大教授的推荐,同时也是出于对“以后去哪里玩”的考量。
几乎以每两天一章的速度,录了有声书形式,现在终于看(读)完了。
小众书,一个挪威女学者的含有另类俯视色彩的游记——读的过程中就五味杂陈,甚至产生了以下的想法:

《中亚行纪》读后


中亚如此肃杀,落后+独裁,以及后苏联的阴霾——不去也罢。
这就是书本的力量,书本中话语的力量?
《中亚行纪》读后

前段时间看到《文汇学人》上有一篇关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的几个关键词》,文章中写道:
《中亚行纪》读后
 著名的“地狱之门”

“中亚五国中,土库曼斯坦疆域辽阔,面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接壤,西部毗邻里海,海岸线上千千米,水运发达。独立后的土库曼斯坦为振兴民族经济,选择了独立自主与对外中立的立场。1995年12月12日,土库曼斯坦z得到联合国许可,成为永久中立国,承诺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均奉行永久中立的国家政策。迄今为止,世界上共有七个国家得到联合国认可,获得了永久中立国的超然地位。”,

在文汇学人的这篇文章中,是如此描绘那个著名的“地狱之门”的:

”20世纪70年代,土库曼尚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派出许多工作组,帮助土库曼斯坦勘测地下矿藏、建设国家。1971年,苏联工作组在达尔瓦兹村附近的沙漠地区勘测到大量天然气资源。很快,工作组调集先进勘测设备,搭起井架,开始钻井作业。正在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之际,意外出现了。地面突然迅速塌陷,形成三个巨大坑洞,所有钻井设备、仪器全部掉落其中。幸运的是,这场意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三个大坑中,有两个大坑快速涌上奔涌的泥浆和浑浊的水流,形成水坑和泥坑,而第三个坑洞散发出刺鼻的气味。钻井时遇到地面塌陷,这种意外世界上早有先例,通行的处理方法往往是将坑中气体点燃,让有害气体自动燃尽,避免它们散发出来危害人畜。同时,聚集已久的气体在地表塌陷的开放性环境下,很容易引发爆炸,烧尽它们也可消除安全隐患。于是,地质工作者决定在天然气坑中点燃天然气。瞬间,大火熊熊而起,整个坑洞火花遍布,燃烧带起的热力及刺鼻气味让周围人群自动退避远走。谁也没有想到,本以为几天内就可熄灭的火焰,却昼夜不停地燃烧了40余年。据地质专家测算,坑中蕴藏的天然气资源似乎无穷无尽,大火必定还会继续燃烧下去,不知何时才能熄灭。“


在《中亚行纪》里,埃丽卡法特兰以”地狱之门“作为全书的引子,似乎从这本书的一开始,就营造了恐怖的、世界末日般的场景:


  ”地坑中的火焰磨灭了星光,让所有光线的阴影也消散无踪。千万条炽烈的火舌嘶嘶吞吐有些如马匹般庞大,有些则细若水滴。温和的热气扑面而来,有一丝丝的恶心气味。边缘的石块松动,悄无声息地滚入烈火……“


     以这样慑人的景观的描述开始,而后,我读到了中亚五国的资源(即便有资源,但是政治体制不行),你恐怕很快就会得出结论,这全是前苏联体制造成的后果——可是,你读着读着,又发现了矛盾,那些矛盾似乎都有事实来佐证——年纪稍长一点的人,都在十分还年没解体时的苏联时期,而那些贫穷的中亚国家,不少经济来源,是靠年轻人去现在的俄罗斯打工挣得的。当然,”


    地狱之门“也好,咸海的消失也好,独裁的政治体制也好,这些都出于作者的观察和立场——作者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爆试验地,还在干涸的咸海岸边遇到中国捕虾人,还遇见自二百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平原上生活的德国门诺派教徒,以及了解”阿拉卡丘“(抢婚)风俗……她背包走遍了每个共和国——我觉得她勇气可嘉,居然对这种困难重重的旅行投入了生命和金钱,还输出了这样一本大受好评的书……
《中亚行纪》读后
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

      作者显然是又野心的,她试图在一个国家及其宏大叙事层面中关注族群、文化的传承,关注个体,尤其是女性的权益,关注过去与现在的联结。不过,我在阅读猎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隐隐的不安——因为你发现了某种”俯视“,譬如,说到某个中亚国家很安全,作者雇的导游在说自己的国家如何安全,作者却想批评这个国家的DC。彷佛只有她的挪威,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又安全,又富有,又民主。读者显然就想得到指引。这就是为何读完此书,我就打消了去这块辽阔中亚地区的念头。因为我也害怕没有POS机,餐厅里没人,大城市的建筑都是政绩工程……上课时提到这本书,最后一个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之旅,似乎挽救了一点我对中亚的信心,那里有希瓦古城,有撒马尔罕,巨大的清真寺,烤包子,还免签证,看起来非常异域风情。《中亚行纪》读后

土库曼斯坦国宝阿哈捷金马

有时会想,若是让这位挪威社会人类学家写中国之旅,会怎样?
会不会很碰撞?另一种俯视?
然后出另一本畅销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