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 记薄意宗师林文举
(2012-07-23 20:19:37)
标签:
杂谈 |
又到说石时间,还是想说功,无论哪个时代,都有好功和劣功之分,不能说古功一味好,新功一味差,石雕工艺和所有艺术都有共通之处,就像书画艺术,你偏爱板桥,就否定白石,你偏好三铁,就否定天𧗽,能工巧匠代代辈出,有朋友爱原石、爱素章,个人偏好无甚不妥,但原石和素章只能称原料,永无上升到艺术境界的可能。
好的收藏家,也是投资家,有底蕴,有火候,有眼光、有胆识,当然也要有运气,像方力申父亲方毓仁在吴冠中未红之前大量增持大师作品,吴冠中名震江湖之时,也是方先生胆识过人的回报。玩石不玩工,逐利也不大,您不玩工,是您底蕴不足,火候未到的表现,說穿了,您不会看工,钮头怎传神,薄意怎入木,您不会看,也看不慬,真大师少劣作,伪大师少精品,古工钮头薄意亦是劣品居多,名家力作终究甚少。
扬州评话说,王家的水浒,康家的三国,就我自己的浅知,当今寿石雕界,是郭家的钮头,林家的薄意,我开博无非是图个穷开心,只要不污言秽语,欢迎评判作品,一起交流,谈工艺,品石材,为的是推动寿石寿石艺术的发展,新工古工都有好工,新人旧人都有佳作,清卿神品(观瀑)
今日先谈薄意,薄意为寿石之独创,即刻师以刀代笔,以石为纸,渲染作画,薄意宗师林清卿,开创一代先河,请看文人墨客对清卿之赞誉:花卉妩媚生动,山水竹木,静穆深厚,利石之病,反见天然(陈子奋)自楊周后,杰出石雕能手,创造性刻艺,负一时之誉(潘主兰)精巧绝伦,用刀如笔,在杨周二家,别开生面(龚纶)
继续小高说石,近几年我薄意作品收的较多,一是我爱书画,但书画仿品太众,恐难得其门,薄意集美石、美画于一体,寿石入门低,且易辩别,薄意石中见雅,又可随身携之,温润可人又见玩味,是馈赠文人墨客之佳品,薄意能得以盛,源于三十年代寿山出产一批杜陵及鹿目,清卿得之,剔皮入肉,剔地浅浮,创造了薄意浅刻,薄意一词,众说纷芸,主兰语(薄意者,技在薄,艺在意);天衡话(薄而生意),薄意形、神、层、骨都俱,配上绝美石质,美不胜收,好的薄意作品,拓片即是中国画中的版画佳作,薄意作品堪称金石与国画之杰作,要求施艺者对诗文书画篆刻都俱备极高修养,林清卿之所以能出于俗而脱于浊,因为其能书会画,没有国画根底,根本无法施艺,清卿后,我只推祟福州林文举。
说石说工难免得罪人,就好像我喜文举祥忍,你爱杨旋周彬,本不冲突,罗卜青菜,各有所爱,主说薄意,难免对比,清卿仙游,一代宗师,以其品为鉴、为灯,只有祟仰之意,绝无诋毁之言,清卿作品我选录刘爱珠老师作(薄意大师林清卿)一书,以防己藏有误。文举作品皆为自己所藏,涣亨亲笔题跋,欢迎诸位品鉴交流。
林文举,福建福州人,现移居新加坡,号涣亨居士,大家注意了,文举之字为涣亨,现所有作品都笔误为渔亨,文举同我戏言,他又不是打鱼出身,文举用涣亨之号而所刻作品较少,偶有见世,文举今年五十有六,属猴,刚刚大我一圈,猴同猴通,同我颇为投缘,文举自幼家贫,其父琪惠(林琪俤)私淑于林清卿,何为私淑?林清卿一生不传子,不收徒,成名后经常在福州总督后街陈宗士印章店坐班,光同年间,福州风尾乡潘氏兄弟继承杨周刀法,奠定西门流派,潘玉茂之弟潘玉进,传艺于陈可应,陈可应以竹雕闻名,再传林清卿。林棋俤十二岁在陈宗士印章店学徒,既得当时在世的陈可应指点,又得林清卿真传,琪惠一生作品也甚多,但老艺人甚少留款,后人误认清卿之作,琪惠也算一员。
文举乃琪惠之子,自幼从父学艺,而科班于福州工艺美校,美朮底子佳,字画诗词皆精,有日我登門拜访其岳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发述一手国画也精,对爱婿赞赏有嘉,翁婿合作一方精品田黄西廂佳月,早年被我收藏,后文举加跋,发述留照,存了一方佳话。
文举天资聪慧,成名极早,半生刻石数以万方,早年石雕总厂出口海外之薄意杂石,现多留散在日本港台,文举三十分钟而刻一方,权当学徒,随心所至,题材多样,虽不留款,林派风格一目了然,近年我在日本、新马、台湾辩识出一批文举早年之作,请他䃼款作拓,文举之薄意,极之难仿,不辩者往往是外行。
70年代后存世之优质田黄,就我所见,五成为文举一人所刻,二成为石卿所雕,文举从艺五十年,优质田黄荔枝,几乎一人包撹,所以有人传言,优质田黄薄意,如非文举石卿,阁下就要留意了。
现今寿山薄意,说清卿嫡传,说根正苗红,除文举外,恐。难出貳人,薄意重在为画,当今仿刻者,一定要先请他画,画都不能,岂能刻乎?再言请字,请他而书,字如龟迹,岂能刻乎?三请他拓,敢刻不拓,岂能刻乎?
上述三条,字字如刀,仿效者闻,如点死穴,初入者听,如通六脉,听我言石,传你真经。
文举之薄意,题材多样,既能刻山水,又能刻花卉,既能刻人物,又能刻鱼虫,如无极佳之美术功底,岂能如此运刀?仿效者往往题材单一,仅从花卉入手,我点他死穴,仿者之花木,如墙头杂草,只能看局部而无根茎,行称无骨之花草,仿者之秋菊,如败菊,花蕊低垂,全无昂首之相,仿者之翠竹,竹不着土,全无神韵,仿者不知,文举之竹,源于掦州郑氏,枝枝挺拨翠丽,乃为神竹,仿者之人物大多面目狰狞,形同侏儒。
文举为人低调,甚少应酬,如有神交之同好,往往秉烛夜谈,遇有酒肉之徒,多拒之不见,有人骂他自视清高,其实这才是中国文人应有之士大夫之仪,有所交,有所不交,行内金石名家对文举之赞赏溢于言表,程十发、谢稚柳为其专著题名,顾廷龙潘主兰为其作序,韩天𧗽送赠「点石成金」,潘主兰赞「清卿殁后三十年,文举艺名无他慕」,韩天𧗽多次给文举颁发西博会金奖,赞他去朽入神、技法俱精、艺尽其用。
近年来,文举佳作在寿石市場屡创新高,六百一十五克红杏枝头春意闹田黄冻石,功力发挥极至,云、石、树、风、山、水、花、鸟布局简而有致,连刀如笔,刀过之处神情毕肖,奠定一代宗师翘楚地位,此石两年前由一班商家集三千伍佰万巨资购入,今传售价过亿,创造寿石史上成交奇迹••••••
发自我的 iPad
发自我的 iPad
好的收藏家,也是投资家,有底蕴,有火候,有眼光、有胆识,当然也要有运气,像方力申父亲方毓仁在吴冠中未红之前大量增持大师作品,吴冠中名震江湖之时,也是方先生胆识过人的回报。玩石不玩工,逐利也不大,您不玩工,是您底蕴不足,火候未到的表现,說穿了,您不会看工,钮头怎传神,薄意怎入木,您不会看,也看不慬,真大师少劣作,伪大师少精品,古工钮头薄意亦是劣品居多,名家力作终究甚少。
扬州评话说,王家的水浒,康家的三国,就我自己的浅知,当今寿石雕界,是郭家的钮头,林家的薄意,我开博无非是图个穷开心,只要不污言秽语,欢迎评判作品,一起交流,谈工艺,品石材,为的是推动寿石寿石艺术的发展,新工古工都有好工,新人旧人都有佳作,清卿神品(观瀑)
今日先谈薄意,薄意为寿石之独创,即刻师以刀代笔,以石为纸,渲染作画,薄意宗师林清卿,开创一代先河,请看文人墨客对清卿之赞誉:花卉妩媚生动,山水竹木,静穆深厚,利石之病,反见天然(陈子奋)自楊周后,杰出石雕能手,创造性刻艺,负一时之誉(潘主兰)精巧绝伦,用刀如笔,在杨周二家,别开生面(龚纶)
继续小高说石,近几年我薄意作品收的较多,一是我爱书画,但书画仿品太众,恐难得其门,薄意集美石、美画于一体,寿石入门低,且易辩别,薄意石中见雅,又可随身携之,温润可人又见玩味,是馈赠文人墨客之佳品,薄意能得以盛,源于三十年代寿山出产一批杜陵及鹿目,清卿得之,剔皮入肉,剔地浅浮,创造了薄意浅刻,薄意一词,众说纷芸,主兰语(薄意者,技在薄,艺在意);天衡话(薄而生意),薄意形、神、层、骨都俱,配上绝美石质,美不胜收,好的薄意作品,拓片即是中国画中的版画佳作,薄意作品堪称金石与国画之杰作,要求施艺者对诗文书画篆刻都俱备极高修养,林清卿之所以能出于俗而脱于浊,因为其能书会画,没有国画根底,根本无法施艺,清卿后,我只推祟福州林文举。
说石说工难免得罪人,就好像我喜文举祥忍,你爱杨旋周彬,本不冲突,罗卜青菜,各有所爱,主说薄意,难免对比,清卿仙游,一代宗师,以其品为鉴、为灯,只有祟仰之意,绝无诋毁之言,清卿作品我选录刘爱珠老师作(薄意大师林清卿)一书,以防己藏有误。文举作品皆为自己所藏,涣亨亲笔题跋,欢迎诸位品鉴交流。
林文举,福建福州人,现移居新加坡,号涣亨居士,大家注意了,文举之字为涣亨,现所有作品都笔误为渔亨,文举同我戏言,他又不是打鱼出身,文举用涣亨之号而所刻作品较少,偶有见世,文举今年五十有六,属猴,刚刚大我一圈,猴同猴通,同我颇为投缘,文举自幼家贫,其父琪惠(林琪俤)私淑于林清卿,何为私淑?林清卿一生不传子,不收徒,成名后经常在福州总督后街陈宗士印章店坐班,光同年间,福州风尾乡潘氏兄弟继承杨周刀法,奠定西门流派,潘玉茂之弟潘玉进,传艺于陈可应,陈可应以竹雕闻名,再传林清卿。林棋俤十二岁在陈宗士印章店学徒,既得当时在世的陈可应指点,又得林清卿真传,琪惠一生作品也甚多,但老艺人甚少留款,后人误认清卿之作,琪惠也算一员。
文举乃琪惠之子,自幼从父学艺,而科班于福州工艺美校,美朮底子佳,字画诗词皆精,有日我登門拜访其岳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发述一手国画也精,对爱婿赞赏有嘉,翁婿合作一方精品田黄西廂佳月,早年被我收藏,后文举加跋,发述留照,存了一方佳话。
文举天资聪慧,成名极早,半生刻石数以万方,早年石雕总厂出口海外之薄意杂石,现多留散在日本港台,文举三十分钟而刻一方,权当学徒,随心所至,题材多样,虽不留款,林派风格一目了然,近年我在日本、新马、台湾辩识出一批文举早年之作,请他䃼款作拓,文举之薄意,极之难仿,不辩者往往是外行。
70年代后存世之优质田黄,就我所见,五成为文举一人所刻,二成为石卿所雕,文举从艺五十年,优质田黄荔枝,几乎一人包撹,所以有人传言,优质田黄薄意,如非文举石卿,阁下就要留意了。
现今寿山薄意,说清卿嫡传,说根正苗红,除文举外,恐。难出貳人,薄意重在为画,当今仿刻者,一定要先请他画,画都不能,岂能刻乎?再言请字,请他而书,字如龟迹,岂能刻乎?三请他拓,敢刻不拓,岂能刻乎?
上述三条,字字如刀,仿效者闻,如点死穴,初入者听,如通六脉,听我言石,传你真经。
文举为人低调,甚少应酬,如有神交之同好,往往秉烛夜谈,遇有酒肉之徒,多拒之不见,有人骂他自视清高,其实这才是中国文人应有之士大夫之仪,有所交,有所不交,行内金石名家对文举之赞赏溢于言表,程十发、谢稚柳为其专著题名,顾廷龙潘主兰为其作序,韩天𧗽送赠「点石成金」,潘主兰赞「清卿殁后三十年,文举艺名无他慕」,韩天𧗽多次给文举颁发西博会金奖,赞他去朽入神、技法俱精、艺尽其用。
近年来,文举佳作在寿石市場屡创新高,六百一十五克红杏枝头春意闹田黄冻石,功力发挥极至,云、石、树、风、山、水、花、鸟布局简而有致,连刀如笔,刀过之处神情毕肖,奠定一代宗师翘楚地位,此石两年前由一班商家集三千伍佰万巨资购入,今传售价过亿,创造寿石史上成交奇迹••••••
发自我的 iPad
发自我的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