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011-02-18 20:14: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这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可结合与本册课本配套的课外读本第一组,引导学生在早上及午休时间自行阅读。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定为: 1.通过各种方法识字本单元的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汉字,能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1、2课,并能背诵第3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整体教材的特点外,还应抓住每一课的特点,突出重点: 1.《燕子》 (1)课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春天,并搜集有关图片或诗歌。 (3)要写的生字较多,重点是“燕、稻、聚、漾、演”。 (4)抄写结合,注重积累。 要学习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感受和喜爱之情;学习诗人是怎样抓住富有春天特点的景物来观察和表达柳树、春日的特点的,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1)《咏柳》 ①课前让学生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 (2)《春日》
(1)
(2)
(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1)课前了解有关“泉水”的知识,可以搜集图片、文字资料。 (2)让孩子们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珍珠泉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此基础上,老师总结怎样观察景物和写作景物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观察和表达要有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适当展开想象。 (4)用好资料袋,丰富学生知识。 5.语文园地一 (1)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活动,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说说景物的地点,有哪些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这处风景热爱的感情。“口语交际”注重讲评,比比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流下深刻印象。这也是给习作做好口语表达的准备。 (2)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写自己家乡的景物,注意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习作完成后进行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价,修改字句,分享习作的快乐。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名人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
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教学课时:教学本组教材用14—1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