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在喜马拉雅上听了沧海老师讲的《古诗十九首》后,渐渐喜欢上了诗词歌赋类的书,明天在图书馆借了这两本书,一读竟然欲罢不能。所以欢喜间想着拍张照片放到这里,走过路过,不想让自己以后错过。
《古诗十九首》是梁武帝的大儿子昭明太子所编选的一本册子,熟悉那个虔诚的佛弟子皇帝,前前后后闹出不少笑话,后人一提起他往往视为笑谈,他的太子萧统是一个文采非凡,情深意重的男人,当年他为了采诗集在民间与一位贫寒人家的女子慧娘结下一段今生未了的情缘,后代诗人王维所写的那首著名的红豆诗就来源于感叹他们二人的生死未了情而作。
都说人世间不如意之事十八九,这本书可以把我等无限烦恼之中的庸人带回2千年之前看看人类伊始他们的活法与过法,我读过之后还真的能释然了好多,原来是人就得按照人的活法和过法来,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既然生命的长度几千年来变化不大,那古人是否会比今人多几分乐趣呢,纵观全书,总是难逃“生别离”与“不如意”的愁情感悟。人生一世逃不开一个“情”字所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原来时空也难以穿越身为女人的多情与柔情,明明伤心的难以自禁,却依然不忘记提醒杳无音讯的夫君注意身体,多加饭食。问问自己何尝不是呢,明知婚姻的前路未卜,道路阻且长,想去日已远,可是对家的那份牵挂依然,多少回宿昔梦见之,已然是梦见在我傍,辗转不相见。所以我记得前些日子在看曲黎敏的诗经一书中看到,她写的一段感言,真的是太懂女人心了,世间生离死别皆是痛苦,但相比较而言,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风,死别更容易转化为绵远的思念,而生离如割肉剜心一般的时时滴血,即使这血能浇灌出心头的一朵红玫瑰,每每却在梦中被那撕心裂肺的痛扯醒,泪水无声的滴落枕边,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与谁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