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隆宽对启功先生书法以结构为上观点的否定
赵孟睿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吴兴人。元代着名诗人、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睿┲弧U悦项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
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佛名察格多尔札布,满族,北京市人。中国当代着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着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论书绝句一百首》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
启功大师:首先说声对不起,我对您的观点有点不同看法,从您的地位和涵养我想您是不会反对我发表反面意见的。
自古以来,历代书法家们都非常重视笔法,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赵孟钏倒:“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在这里,他谈到了"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很显然将结构摆在了第二的位置,这似乎也得到了古代书法家们的认同。到了当代,启功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启功先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无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经过再三揣摩,他才发现问题在字的"结构"上。启功认为写字只要结构好看就行。
张隆宽是传统书法理论的忠实坚守者,认为关于书法用笔我赞同赵孟畹乃捣ā榉ㄒ杂帽饰稀墓鄣悖悦项历史上一大才子书法家,欧柳颜赵四大家之一,他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一脉相承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传统书法是线条艺术,书法的功力主要看线条的质量,结构比起用笔来要简单的多,结构只是第一印象的东西。到了现在启功先生说是书法以结构为上的观点。肯定的说启功的结构为上的关点是不正确的,结构为上比起用笔为上来只是个皮毛。由于启功先生书法的指导思想存在问题,所以他的书法只注重结构而失去了线条的变化和质量,启功书法的线条基本是平滑的直线条,缺乏阳刚苍劲,缺乏艺术性和生命力。请大家先看启功先生的书法视频,他先讲书法以结构为上的观点接着就介绍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等铺天盖地产品广告宣传。现在市面上广泛销售的学生书法习字格主要用途就是训练学生书法的结构的。就此把中国这一代人带入了书法以结构为上的时代,这是启功先生的功还是过。如果书法是以结构为上的话,那么美术体和印刷体的结构应该是非常标准的也是十分美观的,但那是书法吗?比如服装店里的塑料人结构标准也美覌但是死的,一个残疾人虽然弯腰驼背但是活的。

这幅作品是启功先生书写的‘松雪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试取一字点画剪而另列之将成何字’,启功先生的意思是:‘赵孟睿ㄋ裳┧凳榉ㄒ杂帽饰隙嶙忠嘈胗霉Φ墓鄣悴徽罚绻∫蛔值牡慊艨チ凶趴淳筒皇亲至恕!艄ο壬胍源酥っ魇榉ㄒ越峁刮纤捣ǖ恼返摹U庹每梢宰魑艄ο壬榉ㄒ越峁刮洗砦蠊鄣愕闹ぞ荨
我乍一看,启功先生的说法好像没有错。但是让我苦苦思索很久就是没法说出理由。启功先生是故意忽悠人还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正好在电视上我看到一条新闻,说某个地方的一个小区一栋楼房,本来是很漂亮的高档楼房突然倒塌还伤了人。原因是偷工减料造成的,我看今日说法,说是发现一条腿,经法医鉴定这不但是人腿,还能查出这个人姓名身高年龄等等。一个塑料人非常漂亮但没有人味。如果仅仅是结构美观不顾建筑材料和各个部件的质量导致房子倒塌例子是很多的。再例如塑料西瓜很好看那能吃吗,模型汽车能当汽车开吗,蜡像美女能当老婆吗。这充分证明结构为上是会害死人的。
王献之小时候学书法的故事: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赛羲之。”
张隆宽认为从这个故事看,王羲之的夫人为什麽说“惟有一点赛羲之。”就这“惟有一点赛羲之。”说明了什麽呢,它说明了就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王羲之书法的水平,它完全推翻了启功的‘试取一字点画剪而另列之将成何字’的论点,
书法家应当理解卫夫人的《笔阵图》,这是基本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简介《笔阵图》的----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笔阵图》中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书道的精微奥妙,是难以明言的,所以文章开头便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把书法用笔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笔势遒劲有力如银钩,重于“六艺”奥妙之上。这和钟繇提出“用笔者天也”,通过用笔来体现天道是一个道理,远非凡庸所能明知的。卫夫人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并进一步论定:“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一书法美学观念,与钟繇的一样,强调笔力与筋骨,为后世书论所广泛运用。它说明了卫夫人与王羲之都主张书法以用笔为上,从古至今流传这个故事充分证明人们都是主张书法以用笔为上的。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在《艺术美学四题》一文中提到‘艺术不只需要完美的外在形式,它更要求一种强大的精神内涵用笔为上。卫夫人,王羲之,钟繇,赵孟畹鹊纫宦鱿喑卸贾髡攀榉ㄒ杂帽饰希怂且陨瞎赜谟帽实穆凼鲆酝猓一挂康鞯氖鞘榉ㄒ帐酰蘼B蘩妓担骸耙帐跏欠⒀锷模郎袼诘牡胤骄兔挥惺裁础!彼悦恳槐驶家阕⑷壳楦懈秤枭ΑG胛势艄ο壬褂惺裁椿八怠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在书法十方的博大精深不可矮化
——在《中国书画》“书法与文化”座谈会即兴发言:“第二个维度,书法的线条结构,或者是有些人所说的形态、形式,这是书法的外形式,也是书法家进入专业的门槛,古今都有“池水尽墨”“入木三分”的例子。但是仅仅形式结构不是书法本体构成的内形式或本体。我专门研究西方文论和美学,其中法国结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形式主义成为中国书法形式流派的理论来源。有些现代书法理论误认为书法跟内容无关,书法就是形式。我这要补充一句,西方形式主义者在近一个世纪前研究得很清楚,它是把形式、结构叫做“外形式”,就是能看见的那种形式,并认为外形式受内形式的制约,因为还有理念、观念等具有辉煌内结构的“内形式”。就连现象学作品本体论讲到最高层时还承认有一个层次叫“形而上层”,本杰明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定在艺术品上有一种“气息”,为什么你看历代的名书法有一种神秘光晕感,而看今天一些人写的却苍白尽显,没有艺术气息光晕,这件作品就没有生命。而国内很多的形式主义者却不知道艺术有内形式,甚至坚持外形式至上,这就食洋不化而走偏了。”可以看出当代书法理论前沿的王岳川教授也旗帜鲜明地站在书法以用笔为上一遍。就是比喻不同而已,他这里指“外形式”为上就是结构为上,书法以用笔为上为“内形式”为上。古今中外一致赞同书法以用笔为上,现在看启功的书法以结构为上的观点到了应该收场的时候了。王岳川教授在他的文章《书法创作的文化之维-在张海书法学术座谈会上的即兴讲演》中的一段话就很能说明问题:“前二位书协主席是以实笔和浓墨为主,那么张海是以虚笔和飞白为主......他明白书法要随时代而进,可以说在舒同、启功先生阶段那个时代是以政治为主,以庙堂为主,书法以厚重为主,线条写得厚实。而今天这个时代更加宽松飘逸,散淡多元,张海先生的作品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从书法笔意墨色变化中,寻求时代审美精神的变化,可以说,抓住了线条意和墨色新变就抓住了当代书法‘生生之为易’的本体。”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清代唐岱:“六法以气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书画作品气韵为先,“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所谓“气”指先天的气质,秉性。气质,系指创作者本人主观能动性与创作个性的充分发挥。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言术“六法”时,首先提出“气韵生动”之后,接着说“骨法用笔是也”。很明显,谢赫将“骨法用笔”列为“六法”中第二大法,这一方面说明气韵与笔墨的重要关系,气韵全由笔墨而生,舍笔墨无从谈气韵。中国绘画的用笔用墨,历代画家、理论家都做过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孟子说:“吾养吾浩然之气”。气韵不能师授,人品胸襟都可以修养,后天的补养修炼有与扩充先天气度的不足。董其昌也说:“气韵不可学,此知而知之,自有之授。”所谓“气韵”是人的个性在整个心性流露出来的,本自心源,必在生之,故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期然而然。文如其人,画如其画,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方薰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才会生动,则气韵自在。”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之,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欣赏中国画的主要准则。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文人画家首先是画家,以画为乐,其次是文人。董其昌因博学多闻形成自家风范,把绘画的功能用意趣表达,与画工画区别日益明显,尤其是北宋中期文人画成熟后区别更为突出。正如齐白石说:“绘画的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书画同源,书法也是如此。以《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是也’来看,启功先生的结构才数第三位。
由于启功先生错误的书法理论误导,由于他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影响了一代人也搞乱了当代书坛。有人说现代中国书法落后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中国书坛的头面人物没有带好头。现在真正懂书法的人不多了,平常都是谁的帽子大,听谁吹的喇叭响,任人忽悠。现在这个书坛很可悲,有的糊涂乱模也成了大教授大专家,那些在台上胡诌八扯讲书法的,台下也座满了听课的学生,作品,光碟和学费大把大把的收钱。我此文的目的就是使中国书法来个拨乱反正,振兴中国书法艺术。与启功同时代的用笔为上的代表人物应该数武中奇,武中奇的书法道法自然有生命力。与启功同族同姓同时代的溥杰的书法像一摊面条一点阳刚和骨气也没有这也是结构为上的典型,有儿歌道:启功的杆儿,溥杰的尖儿,,,,,,。清朝为什么灭亡?一伙软骨头的子孙能不灭亡吗。
张隆宽认为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应当提出学术争论,这根本不存在对谁不尊崇的问题,我从来都是非常崇拜启功先生的。
张隆宽认为‘用笔为上’和‘结构为上’只是谁先谁后,谁正谁副的问题。
张隆宽认为启功先生的书法是非常美的,由于他没有将‘用笔为上’放到第一位,所以他的书法没有生命力缺乏苍劲和老辣,它的美主要表现在结构方面。
张隆宽认为,现在社会上确实是有不少人特别是那些身局高位的所谓书法家,他们拿启功先生为招牌继续偏离书法传统正道。用‘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是一句气话。
有人说我张某人这是对启功先生的不够敬重,是对领导对前辈的不礼貌,请问赵孟詈推艄ο啾人人笥炙笏 F艄ο壬蹦晖品悦项的时候有谁站出来说个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