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虽艰难,仍愿你能乐得自在,肆意而活!//孔子两大快乐人生智慧

分类: 精美智慧文摘 |
庄子:人生虽艰难,仍愿你能乐得自在,肆意而活!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他不仅仅是我们口中的“神人”,更是一个有歌有哭有情义,有酒有肉有悲欢的深情之人。
http://p1.pstatp.com/large/39a0000074a981063595
庄子的自在
学《庄子》的知足:“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
《庄子•让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一辈子过得都很穷,虽然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但那不是他的追求。楚威王曾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他却说:“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这不是一种无奈选择,而是真实的生活姿态。
http://p1.pstatp.com/large/37ec000083d24beb3487
知己零落
懂《庄子》的深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清代学者胡文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未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一生朋友极少,唯有惠子跟他来往频繁,但两人一见面就争论不休,却又谁也离不开谁。老友在世的时候,两人一见面就抬杠互相争吵,《庄子》一书就有很多糟蹋惠子的话。但是惠子死后,庄子感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http://p3.pstatp.com/large/37ec000083c621bd7d1b
庄周梦蝶
读《庄子》的洒脱:“大梦谁先觉,吾愿为蝴蝶”。
李白在春夜宴饮中发出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苏东坡泛舟赤壁,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但是,庄子却并没有太多伤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当人在梦中,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只有真正清醒的人才知道,人生不过一场大梦。
------------------------------------------------------------------------
做人,无欲本身就是一种束缚,所以,自由仍在规则之内,然而,向往自由本身就是一种欲望,又何谈无欲?
人生当有自知之明,合理的欲望必须要有,否则无法生存,但是这和贪欲是不同的,话好说,其实控制欲望很难。
孔子两大快乐人生智慧
http://p3.pstatp.com/large/37ea0002fd02575b0b64
孔子
孔子的快乐人生智慧是人类的大智慧,而大智慧应当属于所有的时代。我讲孔子,是希望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最为真实的孔子,萃取他的快乐人生智慧,以期对现代人有所启迪。
孔子是怎样来看待人生快乐问题的呢?有哪些智慧可以汲取呢?
观点一: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子路曾经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得很深刻,先从正面说:君子在还没有得到官职之前,“则乐其意”,就是以追求理想为乐趣。君子在得到官职之后,“又乐其治”,就是以实现理想为乐趣。因此是“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孔子又从反面来说:小人在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的时候,“则忧不得”,而在已经得到之后,“又恐失之”。因此“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
人生的追求可以划分为许多的目标,每一个目标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以实现自己正确的崇高的理想为快乐。第二个阶段,是在已经成功之后,为自己的成功而快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快乐。
当然,你还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那么又可以划分为新的两个阶段,在每一个新阶段都得到新的快乐,那就是“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一个人活在人世,如果有像孔子这样的理念,那就会常常生活在快乐中。
观点二:“益者三乐”与“损者三乐”。
《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说对人生有益的快乐有三种:
一是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要用礼节、音乐来调节,从而达到中和、中庸的境界,这种做法本来是一种快乐,而这样做的结果当然也会是一种快乐。
二是以道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人是很喜欢别人称扬自己的优点的,这大约既是人的特点,也是人的弱点。那么你称道别人的优点,让别人快乐了,同时你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因为在这时候,你可以用他“人之善”来反省自己,鞭策自己,不是很快乐吗?
三是以多交贤友为乐。多交贤友,必定受益。
当然,快乐并非都是好事,也有对人生有损害的快乐,这也有三种:
一是以骄纵之乐为快乐的。这正好和上面的相反,不知道用礼、用乐节制,而以骄纵为乐,那么就会目盲、情乱、心狂,就可能轻则犯错误,重则身败名裂。
二是以闲游浪荡为快乐的。一个人整天不干正事,游手好闲,吊儿郎当,这很开心吗?不,这样的人最后等待他的是悲伤,是深度的后悔。
三是乐宴乐,就是以大吃大喝为快乐。大吃大喝,当然开心,但是“五味令人口爽”,山珍海味吃得多了不知道节制,可能就变为“腐肠之药”了。这还有益吗?所以今天有句话,有时候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细细体味一番,很是深刻!
也许我们可以排列出更多的有益的、有损的各种快乐类型,但是孔子智慧的精髓是要我们延伸这种明智,知道人生中的快乐是有两大分野的,即一类是有益的,一类是有损的。特别是对于有损的快乐,人们更应该警惕,因为表面上确实会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但是为什么有损呢?这种快乐仅仅是一种“有害”的兴奋刺激,一次又一次的刺激,会变化为需求比前一次更强烈的刺激,然后渐渐麻木,渐渐不仁,渐渐将人外化、异化、物化。这时候原先的快乐就转变为不快乐,一旦醒悟,可能成为长时间的后悔、忧愁、忏悔。因此学习孔子,一个人懂得快乐有有益、有损之分,是一种智慧,知道选择有益的快乐那是一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