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地车骑行技巧之踩踏//山地自行车如何骑行更省力 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2017-05-19 23:22:46)
山地车踩踏并不只是摆动你的双腿,而是让你的力气能在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也是妥善运用正确档位来克服地形或征服陡坡的技巧。    所有登山车在林道骑乘时的动作都以五大核心技术为本,总括这五大核心技术是观察力、平衡、刹车、转向与踩踏。本文详细讲述踩踏的技巧。
    踩踏并不只是摆动你的双腿,而是让你的力气能在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也是妥善运用正确档位来克服地形或征服陡坡的技巧。

http://img.junpinzhi.cn/qixing365/attachment/forum/201406/13/180332jtzkntozowehwwy0.jpg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TITLE="山地车骑行技巧之踩踏//山地自行车如何骑行更省力 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 



  
    档位
    脚踏车的变速功能能帮助你以固定的力量输出爬上不同坡度的陡坡。一般的登山车的大盘有三速,后飞轮有九速。理论上一共有27种组合,但有些档位之间是重叠的。例如,30齿的前齿盘对上15齿的后飞轮(比例1:2)是等效于36齿的前齿盘驱动18齿的后飞轮,此时踩踏一圈均会带动后轮两圈。
    维持链条排列
    为了使档位效用维持在最佳化,前齿盘与后飞轮的档位选择必须尽量使链条维持直线状态。链条仅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弹性,若不当使用会快速磨耗,尤其潮湿与泥巴环境下对链条磨损更是指数性成长。
    基本原则
    
    前大盘驱动4个最小的飞轮;前中盘驱动最大与最小飞轮以外的所有飞轮档位;前小盘驱动4个最大的飞轮
    保持踩踏
    林道骑乘的正确档位使用是维持相同的踩踏力道强度,不论你面对是多陡的坡道,你的踩踏出力不应该受到坡度影响。(不过在非常陡的坡还是免不了啦!)你必须妥善地变速以维持踩踏力道在你适合的出力区,面对陡坡时变轻档位;在平路或下坡路段则变重档位,直到踩踏施力在你的出力区。
    你会感觉到需要些微的出力,如档位太轻,你的踩踏力量大多只是在转动你的双腿,而非推进车子的力道。
    离开座垫以增加踩踏力道
    站立踩踏时,你是用全身的体重去踩踏,因而增加踩踏力道。但是此时你也会用到上半身的力量,整体来说是大幅提高身体的出力负荷。在长上坡很难一直维持站立踩踏,即使是在爬非常陡的坡,坐着踩还是比较轻鬆。
    然而,偶尔有几秒的时间离开座垫,以你的体重去驱动较重的档位,这样可让你的腿能稍做伸展与放鬆。
    额外出力
    许多况状会需要额外的踩踏力道,在一小段时间内你必须特别出力以越过你没预料到的地形障碍。如果你在上坡时已经很用力地踩,那你大概就没有多馀的力气来应付地形变化,或许是一两阶的台阶,或是特别恶劣的路面需要加速通过的。
    范例: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想在下坡时变重档位,以加速通过前方的陡坡,但结果是因为档位太重踩不动而卡在上坡过程中。
    持续变换档位
    你必须持续转换档位来适合你的踩踏强度,在技术性的林道路段,你可能需要每10秒就变换档位一次。
    在看到前方有障碍或是路面会减缓你的速度,或许是突然出现的上坡、几块石头或是很死的转弯,你就要先变速到较轻的档位才能轻易的踩踏通过。
    诀窍:档位数字标示均是由右到左增加
    前面最右边的齿盘 1 是最大的齿盘(位于最右边) – 3 是最小的齿盘(位于最左边)
    前面最右边的飞轮 1 是最小的飞轮(位于最右边) – 9 是最大的飞轮(位于最左边)
    你必须维持踩踏时再变速。

http://img.junpinzhi.cn/qixing365/attachment/forum/201406/13/180348vrelcfio7w2leq2f.jpg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TITLE="山地车骑行技巧之踩踏//山地自行车如何骑行更省力 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 


    图片解说:档位变换
    实地演练:链条位置
    由于需要在骑乘中检视链条位置,因此你必须找一块有足够空间且无人的平坦空地。
    切换到最轻档位(3x9)
    开始前进并快速地切换后变档位,从9>8>7>6
    再来变前变 3>2
    踩踏感觉会明显变重,所以后变再回两个档位6>7>8
    现在你已经学会轻档位的正确位置,你可以加点速度,将后变档位加重 8>7>6>>4>3>2
    再来前变也变重 2>1
    将后变减轻两档 2>3>4
    现在你可以结束变档循环,将后变降至 4>3>2>1
    开始将速度减慢,并且以反方向练习变档:前变1至3与后变1至9
    你要练习到能在200公尺内循环变速一轮。
    实地演练2 – 预先变速
    找一条能提供一些动量并且以一个上坡作为终点的路径,加速至能变低档位的速度,前大盘与小飞轮(1x3),当你遇到上坡时,开始变速以维持相当的踩踏出力保持前进,这个练习可以让你更快找到适合的档位,当你觉得踩踏力道适合你的腿力时便停止变速。
    如果没有斜坡可供练习,找一个远方的定点,从原地开始加速直到你接近到最大档位(1x1/2/3),开始减速,并且持续变速与煞车,你要练习到在定点处能变至最轻档位(3x6/7/8)。 


山地自行车如何骑行更省力 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自行车是一种用腿施力的运动工具,就靠人们的双腿,踩踏踏板,透过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让自行车向前移动,而齿盘与后飞轮所代表的传动系统,就显得相当重要,不过骑乘自行车并不单单是利用齿轮比而已,其齿轮比通常要配上双脚的蹬踏频率,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车友们是否有过这样的骑行经历,就是在爬坡的时候,很难调整到适合自己的蹬踏频率,齿轮比太大,双脚没办法踩动,无法负荷大的齿轮比;而使用太轻的齿轮比,又让自己的蹬踏频率太快,双腿使不上力且很快疲劳,如何达到均衡点,这就是一门学问了,就让我们初步了解这其中的奥妙吧!
  齿轮比计算
  所谓的齿轮比,就是以前齿盘的齿数除以后飞轮的齿数,所得到的数值就等于齿轮比,假设前齿盘齿数为44,后飞轮齿数为11,那踩踏的齿轮比就为44/11=4,所得到的数字4就是目前所踩踏的齿轮比。若以纯粹的理论计算,当用44齿盘踩踏一圈,将带动后面11齿的后飞轮旋转四圈,若再乘以后轮(26寸)的轮径,便可以发现,踩踏一圈,车子就可以前进8.3公尺(26*2.54*3.14*4=829,大约等于8.3公尺)。不过齿轮比4,并不算轻的齿轮比,需要相当的腿力才能踩动,而且大齿轮比,容易耗损链条,齿盘,飞轮甚至是变速器的寿命。
  变速自行车是单速上发展来的,一般牙盘有两片,三片的,也有单片的。飞轮有5、6、7、8、9、10片的,现在已有11片的。目前山地车最常见的变速系统为前3速配后8速或9速,共24或27段变速即通常所说的几速车。前齿盘的齿片规格多为22,32,42或22,32,44,而后面飞轮的规格则为飞轮为11-13-15-17-20-23-26-30,9速的为11、13、15、17、20、23、26、30、34)。而车友们也可以数数看爱车的齿数各为多少,不过各位车友仔细来算算这其中的齿轮比,您会发现有些齿轮比是相当接近,一台27段变速的登山车,实际上可能只有20段左右的变速而已,所以变速时要有些技巧,若是变到相同的齿轮比,那就丧失变速的功效。
  下面来看看一般27段变速的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当在骑乘爬坡时,若想要从大齿盘降低为中齿盘,又不希望突然将蹬踏频率提高太多,可在降低齿盘后,将后飞轮顺势变重两片,这样会得到比原来轻一点的齿轮比,又不会让蹬踏频率一下拉高太多,导致车友们踩得太急,呼吸与节奏都失去平衡。
  山地车骑乘除了机械上的齿轮比运用之外,当然要靠骑乘者的腿部配合了,而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蹬踏频率的概念,而适当的蹬踏频率也是重要关键之一。蹬踏频率的计算方式就是以10秒钟为一个单位,计算在10秒钟以内,一只脚踩踏了几圈,所得的权数再乘以六便得到自己每分钟的蹬踏频率了。有许多车友在平路的柏油路面上骑乘,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大约只有60,这样的蹬踏频率其实只适合于一般休闲的骑行者,因为这样的频率腿部肌肉的负担相当大,对本身齿盘与飞轮的损耗也不小,在此建议各位车友,骑乘柏油平路时,每分钟的蹬踏频率最好在90左右,而爬坡时维持在70左右。每种地形都有其适合的蹬踏频率,若蹬踏频率太高,容易造成呼吸调节(急促)不顺,臀部因为过度的摆动而感到痛楚。若蹬踏频率太低,腿部容易造成抽筋拉伤的伤害,对于齿盘与飞轮的损害也很大。建议先将转速提高,以较低的齿轮比来带出持续的速度。(以上所述均为在恒定速度情况下)
  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作为车子动力来源,有些车友一味的求快,利用较重的齿轮比,将速度拉高,但是这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心肺功能与肌肉的力量。当发现自己的力量转速无法维持的时候,可以利用变速来维持一定的转速,千万不要将变速车当成单速车一样骑乘,建议车友们从低齿轮比,高蹬踏频率上面来体验自行车运动的本质,减少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建议回转数:
  职业级公路车选手 一般车友
  一般平路 110 90
  爬坡 90 70 ~ 75W
  登山车爬坡骑乘小秘诀
  骑乘爬坡时,后面飞轮最好还预留可变轻一至两片的变速空间,这样面对突然的小陡坡或是想在斜坡上超越他人时,还有可以变速的空间,不过这个前提是要骑乘者有足够的力量,若是坡度很大或是腿部力量真的不足,还是利用最轻齿来骑乘。
  小技巧
  若是各位看官觉得齿轮比实在太过于麻烦,在这教各位一个利用速度来区隔变速的方法,若是您的时速在10公里以下,就利用最小的齿盘来骑乘,若是时速在10~30公里之间,则利用中齿盘,如果时速在30~60公里以上,则利用大齿盘骑乘,而飞轮方面则由各位车友斟酌使用,这样的方式,是否较为简单易懂呢!. 注意事项有许多的车友常会将变速器变为前大后小,或是前大后大,甚至前小后大,其实这样对变速器及其链条的伤害极大,因为这些都是链条极度扭曲的状况,很容易张力过大而变形,用力去踩踏的话,对齿盘与飞轮也是相当大的伤害,最好的变速方式是让链条不管在哪个齿盘都尽可能的维持直线(从后方观察),比如当链条在最大的齿盘,后飞轮最好为第2、3、4个齿。
  24速山地车最佳踏频的一些技术数据
  最优踏频为90rpm~110rpm每分钟脚踏转动次数。
  一般24速山地车的大牙盘是42,中盘是32,小盘是22;飞轮齿数是11-13-15-17-20-23-26-30;车轮周长是2.08M
  时速=踏频×60分钟×齿数比×车轮周长/1000
  24速山地车在踏频为90rpm时,各齿数比应该达到的时速为:
  1×1(22/30):8.24
  1×2(22/26):9.5
  1×3(22/23):10.74
  1×4(22/20):12.36
  1×5(22/17):14.53
  1×6(22/15):16.47
  1×7(22/13):19
  1×8(22/11):22.46
  2×1(32/30):11.97
  2×2(32/26):13.81
  2×3(32/23):15.62
  2×4(32/20):17.97
  2×5(32/17):21.13
  2×6(32/15):23.95
  2×7(32/13):27.64
  2×8(32/11):32.67
  3×1(42/30):15.71
  3×2(42/26):18.14
  3×3(42/23):20.15
  3×4(42/20):23.58
  3×5(42/17):27.74
  3×6(42/15):31.45
  3×7(42/13):36.28
  3×8(42/11):42.89
  我们知道,最小的飞轮由于齿数少,那么在骑行相同里程的情况下,它的每个齿接触链条的次数就多,也就是说相对其他飞轮磨损就比较大。所以在相同的速度下,我们应尽量选择大齿。也就是说,尽量少使用后档的6、7、8三档。由于高速档(前3)不可能避免使用后档6、7、8,所以除前档3和后档的6、7、8配合外,前档的1、2都不要和后档的6、7、8配合。于是我们常用的应该是以下这些档位:
  1×1(22/30):8.24
  1×2(22/26):9.5
  1×3(22/23):10.74
  1×4(22/20):12.36
  1×5(22/17):14.53
  2×1(32/30):11.97
  2×2(32/26):13.81
  2×3(32/23):15.62
  2×4(32/20):17.97
  2×5(32/17):21.13
  3×1(42/30):15.71
  3×2(42/26):18.14
  3×3(42/23):20.15
  3×4(42/20):23.58
  3×5(42/17):27.74
  3×6(42/15):31.45
  3×7(42/13):36.28
  3×8(42/11):42.89
  只要记住以上数据,我就可以随时知道在不同的速度下,取得最优踏频应该采用的齿数比。欢迎您光临极品单车天猫官方旗舰店,更多优惠信息和单车资讯请关注极品单车网腾讯认证空间:http://user.qzone.qq.com/188978910/infocenter和极品单车网腾讯微博:http://t.qq.com/bestbicycle 极品单车网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estbicycle,更多优惠信息将在APP应用:“极品单车”发布,极品单车客户QQ群:165264103(请复制链接到浏览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极品单车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http://img.junpinzhi.cn/qixing365/attachment/forum/201406/10/232621h1vklkbvv6zkkpkk.jpg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TITLE="山地车骑行技巧之踩踏//山地自行车如何骑行更省力 各段速度的齿轮比" /> 


扫一扫,关注极品单车微信公众平台,单车资讯准时投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ixing365.com/thread-104347-1-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ixing365.com/thread-109180-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