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2016-12-10 15:51:42)
分类: 心理学专题

http://w5.sanwen8.cn/mmbiz/xibexSRhJVnkWB1miaYKArMv1OaPSPa8IHv5TJYaT9NTlicchEEKOWwmwZAia4sSibgVnibW6EcBvrkVORRr7KuUCUdw/0?wx_fmt=jpeg

 1923年弗洛依德建立起了精神分析更为正式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所定义,它们代表了人类心理功能的不同侧面。

http://w8.sanwen8.cn/mmbiz/xibexSRhJVnm33js0IFW74DFHlRXOqYGDGq6kQHibENYgwjR9tzCicIloJwicvsgoF2RGvDSwCTle9s47WuDfjcWuw/0?wx_fmt=jpeg

佛洛依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


  1、本我依据理论,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发挥其功能时,本我寻求解除兴奋和紧张以及释放能量。它依据快乐原则来运作,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依据这样的运作方式,本我寻求立即的完全的释放。它具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品质:当想要得到时,就要得到想要得到的。本我不能忍受任何挫折,没有任何顾忌忆。它不顾任何现实并且能够通过行动或通过想象已经得到想要得到的来获得满足——满足幻想与实际的满足一样的好。本我是没有理性、逻辑、价值观、道德感和伦理信条的。总而言之,本我是过分的,冲动的,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自私的,并且是纵情享乐的。本我追求愉悦,超我追求完美,本我论据快乐原则进行运作。

 

2、自我按照弗洛伊德的陈述,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则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 自我则追求现实。自我的功能就是论据现实来表达和满足本我的愿望与超我的要求。自我则依据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运作——本能的满足被延迟直到适当的时机,以使多数愉悦包含最小限度的痛苦和否定性的结果。依据现实原则,来自本我的能量可能被阻碍,转移,或者是慢慢地释放,这都得依现实的要求和良知而定。这样的运作方式与快乐原则并不矛盾,而只是代表了满足的暂时中断。用乔治.伯纳.肖的话来说,自我的发挥其功能时要“能够选择最大利益的路线而不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自我能够把愿望从幻想中分离出来,能够忍受紧张和妥协,并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相应地发展出知觉和认知的技巧,知觉更多的事物和思考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人们能够从未来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考虑从长远来看什么是最好的。所有这些品质和本我的不切实际,不可改变,过分的品质是截然相反的。

 

3、超我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罪恶感)。人格的这部分结构依据社会的标准来控制行为从而发挥其功能,对好的行为给予奖赏(自豪感,自爱),对于坏的行为则给予惩罚(罪恶感,自卑感,意外事故)。超我能够在非常原始的层次上发挥其功能,所以相对来说经不起现实的检验,也就是说,不能够依据不同的情境来改变自己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够分辨思想和行动,就会对某些甚至没有导致行动的想法而感到内疚。此外,个体被非黑即白,全或无的判断所束缚并且追求完美。严格的超我表现为对诸如好、坏、评判、判决等字眼的过度使用。但是超我也能够通情达理和灵活而有弹性。例如:人们也许能够忘记自己或者别人的错,如果是出于意外事故或处于严重压力的情境之下。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将学会这些重要的区别并且学会不仅是以全或无,对或错,黑与白的方式来看待事情。 

http://w8.sanwen8.cn/mmbiz/xibexSRhJVnm33js0IFW74DFHlRXOqYGDfaib3VKSXJN96EUpV1wGoZzjrSULXZ8cpGxOKZGRfOoicYawPve6JZZA/0?wx_fmt=jpeg

 


 

比起对无意识和本我工作方式的探究,弗洛依德对于自我功能的研究相对要弱一些。他把自我描述为一个虚弱的结构,一个服从于三个主人——本我,现实和超我——的可怜虫。可怜的自我困难地为这些主人服务并且必须协调三者的主张和要求。当中最有意思的的是自我与独断的本我之间的关系。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时也称为「深度心理学」,特别热衷于挖掘低层潜意识。佛洛依德曾在致友人信中说:「我只对人的地下室有兴趣。」如果偏狭地只以低层潜意识来诠释整个人,难免会陷入悲观倾向及化约论的观点。这正是为什么后来即使是精神分析的门人也不断修正佛洛依德的理论。如方东美先生说的,心理学要有深度,也要有高度。
        简言之,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心里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以上内容均整理自网络)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冰山隐喻的内容

萨提亚的冰山隐喻理论主要包括七个层次,从上到下一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己。
1、行为----行动、故事内容
2、应对方式-----姿态
(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
3、感受
(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 )
  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关于感受的决定)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
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概念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