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厅堂下厨房,让家重返家本身的意义

(2016-11-16 15:43:14)
标签:

杂谈

最近在微博上掀起了一个有关于家庭生活的讨论,在话题#1126上厅堂下厨房#下引发了网友们从自己角度出发对于客厅乐趣多还是厨房乐趣多的热烈阐述。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围观群众”表示已经很久没有上厅堂下厨房了,客厅和厨房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失去了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对不同人群的采访,一同来看看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上厅堂下厨房在家庭生活中还占有多大的比例。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当我下班回家的时候,看着很久没打开过的客厅电视机,看着大半年了都没开过火的厨房,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挫败感出现,不知道自己的奋斗是为了什么?家越大越空旷,唉……”晚上下班回家的刘先生一提到自己的家就显得迷茫无奈。

伏尔泰有一句名言: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然而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快的节奏,这“天堂”变得越来越冷清、越来越空旷。更甚于,相较于卧室,厨房和客厅仿佛被从人们的生活剥离开了。不知不觉中,在家时的活动范围已经如此局促,被一双无形的手所牵引而画地成牢。

无形的手,扼杀了家庭生活

“平时上班那么累,下班了宁愿玩会手机,聊个微信,实在不想费力气说话了。”刚工作两年的王先生表示跟父母聊天谈心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繁忙的工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成为了淡化家庭情感的“幕后黑手”。

2011年数据,据全球知名办公服务商雷格斯发布的一项关于工作时间的调查显示,我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月30%的国人回家后还经常继续工作。27%的中国上班族,通常每天工作9到11个小时;5%的中国上班族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最近在部分互联网公司还兴起了“996”的工作制度。更不要说不算在工作时间内的应酬了。

调查显示,人们对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每天回到家中,除了吃上几口饭,洗个澡,便只有睡觉了。恐怕都忘了上一次跟家人一起在客厅中看电视,一起在厨房中做饭是什么时候了。

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隔膜,尤其对于家人而言,原本温暖的家庭,开始变得冰冷。只顾着玩手机,聊微信,刷朋友圈,跟虚拟世界的朋友聊得热火朝天,却忽略了身边的家人。曾经坐在沙发上一边聊着天一边看着电视,如今是两个人都低头玩着手机。

    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已经从三年前的70%降到了30%,三年就降了四成,电视机从家电一步步变成了家具。而数据变化的那几年,正式智能手机横空出世成为主流的时候。

便利的生活,淡化了家庭意义

“看电视?现在谁还看电视啊?有电脑、有手机不就行了?”大四学生俞同学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已经不看电视很多年了。

“那你有跟你父母一起看过电视吗?”

“唔……以前有,现在想不起来有一起看过电视了。不过想起来,以前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的感觉真好。”俞同学回忆道,“那个时候,妈妈还会在吃放做些小吃当做零食。不过现在,跟别人聊聊微信,刷刷朋友也挺有趣的。饿了,也能叫外卖。”

不看电视,可以看手机;不在客厅喝茶聊天,可以用微信“结交四海”;不下厨房做饭,可以叫外卖。社会的发展带给了我们无数的便利,但如果过度沉迷于这些便利之中,却会失去家本身的意义。

家的意义,温暖着家人亲情

“每次回家,我都特别期待,每当听见电视机的声音我就知道不管多晚老婆都在等我,厨房里肯定热着我爱吃的饭菜,孩子听见动静还会跑出房间闹我,这样的生活真好。”下班路上的纪先生激动地说着。

家之所以为家,需要的不只是几室几厅,更需要的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爸爸和孩子在客厅中看着电视,等待着妈妈从厨房中端出晚饭……而不是爸爸和妈妈坐在沙发上刷着手机沉迷不拔,孩子看着许久不用的厨房说饿了,爸爸在手机上大手一挥订了外卖……

上厅堂下厨房,让家重返家本身的意义


不要让客厅和厨房变成摆设,不要让客厅的欢声笑语消散,不要让厨房的焰火熄灭。少去些应酬,少加会班,少出个差,多回家下厨房,发现更多的生活乐趣;少聊会微信,少发个朋友圈,少低着头笑,把外面的世界关在门外。让客厅变得温暖,让厨房充满饭菜的香味,让家重返家本身的意义。

上厅堂下厨房,让家重返家本身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