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杂谈
(2023-02-11 10:14:03)诗韵杂谈
古人写律诗是是严格依照韵书来押韵的,汉字的语音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每个时代都有反映那个时代语音实际的韵书。
据记载,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和晋朝吕静编的《韵集》,其书早秩。由于并非是官书,故未得广泛流行。
南朝沈约、谢朓、周颙等人对汉语的声调概括总结为“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之后,韵书才多了起来。
隋陆法言等人的《切韵》,是韵书史上划时代之作,《切韵》亦也秩,据后人考证,《切韵》共分193韵,其中平声韵为54韵。后为唐朝作为科举押韵的依据。
唐代王仁昫在《切韵》的基础上,成《刊谬补缺切韵》;而孙愐亦补充修订《切韵》而成《唐韵》。《唐韵》逐步形成官韵,成为当时押韵标准,尤其是格律近体诗押韵的标准。《切韵》与《唐韵》均为195韵。
北宋陈彭年等人依据《切韵》,经修订补增,编出《广韵》一书,是今存最完备的古代韵书;《广韵》共分206韵,其中平声韵为57韵。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江北平水人刘渊编纂《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广韵》的206韵部为106韵部,称为“平水韵”,并为后世所通用。
以后元代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而清代余照的《诗韵集成》、汪慕杜的《诗韵合璧》、朱丹诚的《渔古轩诗韵》、惜阴主人的《诗韵全璧》、张玉书的《佩文诗韵》等都继承了“平水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按普通话押韵,有《中华新韵》、《现代诗韵》、《新华诗韵》、《诗韵新编》。《中华新韵》是在1941年由当时的“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所编。《现代诗韵》由秦拟(王力的儿子)编著,1975年出版。《中华新韵》由赵京城编著,中华书局出版。《诗韵新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写,由其本社内部出版,1989年第二版。
《现代新韵》是1994年由重阳先生编著的《新韵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