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满足的孩子才能学会自控

(2015-12-23 09:15:19)
标签:

pet

黄宇

教育

育儿

文/父母效能训练讲师黄宇
        很多家长遇到苦恼的问题,有的孩子天天吵着要吃零食,有的孩子天天吵着要玩具......在我整理的大量案例当中,当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们要从两方面去觉察,一方面是孩子是否缺少陪伴,缺少感受父母的爱;另外一方面,是在孩子想要的时候,我们没有及时满足,所以慢慢地孩子的欲望就越来越强烈。

      当父母太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内心没有被滋养,透过物质的满足就能暂时缓解内心的对爱的饥渴。而物质满足让缺“爱的食物”的心得到暂时的温暖。而父母自身也会有一种补偿心理。所以就变成了无可奈何。

      而另外的情况,父母对孩子吃零食买玩具等等有太多担心。生怕满足到孩子,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担心变成了溺爱。所以总是和孩子较劲,每次买的时候就开始限制。结果孩子每次都不能满足,变得越来越渴望。

      事实是什么呢?真相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孩子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当他体会到了满足感,他就不会去依恋。甚至会学会自控。

      在小瓜瓜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带他去超市。他第一次主动说要买糖吃,他拿了几个,我怕不够,要给他多拿了些。刚买完单,他就开始吃了。当时就坐在凳子上,一个接一个。我说,还要吗?他说还要,一口气就吃了八个。我心里也嘀咕:吃这么多啊,但是我最终还是尊重他,让他吃了个饱。在我印象中,也就这么一两次他是这么猛的吃。后来我就发现,他很少吃糖。而且买了糖,经常忘记吃,现在看到了也说妈妈我就吃一颗就好了。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自我调整能力。当父母能够传递出一份深深的信任。不是较劲,不是限制,你就会发现和孩子在一起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有一个心理学家在著名的“糖果实验”中发现,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获得学业上和事业上的成功。于是我们很多家长就当成一种育儿理念,提倡故意延迟满足孩子需求。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如果只是只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就误导很多家长。延迟满足能力真正的成因,就是父母经常及时回应满足孩子,使孩子深信自己的需求会被满足。为什么坐地铁大家特别争先恐后,因为害怕抢不到座位,而飞机就不用抢,因为每个人确定自己肯定有座位。当孩子的需求及时被满足,他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因为他对世界充满着信任,深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表达,并且会被满足,自然会安心等待适合的时机满足自己。

   昨晚吃饭的时候,我问瓜瓜,他的邻居姐姐要过生日了,你想送什么礼物给这个姐姐。瓜瓜说不知道,我说吃完饭我们去沃尔玛,你挑一个礼物。瓜瓜非常高兴。然后又说:妈妈,我可以也有一个礼物吗?我说没问题。瓜瓜说太好了。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一到超市,瓜瓜说姐姐是女孩子,我要给她选一个粉红色的礼物。瓜瓜拿了一双玩具水晶鞋。我说太好了。瓜瓜给自己挑选了一个双层巴士。后来又看上了一个,我说,我们一次买一个好吗?下次来了再买另外一个吧,瓜瓜说没问题,就放回去了。因为他知道妈妈下次会遵守承诺的,他对妈妈充满着信任。

    在我处理大量个案中,我惊喜的发现,当父母真的放下操控,真的去满足到孩子,孩子也越来越体谅父母,而且父母困扰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这就是一份信任。
   

   也有父母说如果给孩子爱和自由,孩子却越来越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缺乏界限,那不是自由太多,而是父母还不清晰和尊重自己的感受。孩子天然地愿意维护父母的感受,前提是父母能够表达出来,比如收到礼物的喜悦,比如父母也需要休息和隐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工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