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父母效能训练导师黄宇
上周六讲座的时候一个妈妈问到一个问题。孩子在学校里不小心撞了别人,妈妈打电话给对方家长道歉。而孩子被同学打及被泼水的时候,孩子对妈妈说,希望同学家长知道这个事情,也能打电话对他说声对不起。妈妈回应,这点小事就算了,不要去计较。孩子非常委屈:为什么我不小心撞了一下别人,你要我去道歉;别人撞了我,欺负我,你却说算了!妈妈顿时无语,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解释。
我问妈妈,平时生活中是不是“讨好型”的人?是不是经常为别人着想,却委屈着自己?妈妈顿时眼泪哗哗的流着。“确实是这样,在生活中,和身边人相处,宁愿自己吃苦,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发生冲突的。”妈妈情绪有些难以平复,看来平时真的压抑了不少。此刻真实的流露出来,实在是一种很美的呈现。“你渴望你的孩子以后像你这样的生活模式?还是希望孩子内心有力量,能够活出你没有活出的部分?”毫无置疑地,妈妈希望孩子内心是有力量的。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学习成长自己,不带觉察,我们就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左右着孩子的思想。孩子就会陷入到困惑、矛盾和不知所措中。
那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回答。这就是聆听的重要性。当孩子说希望同学也能打电话过来说对不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表达:当他们没有打电话过来的时候,你心里有些失落。孩子真实情绪被看到了。他就在释放着他的情绪:是啊!“妈妈能感受到你真的有些难过。”当我们不断去聆听到孩子内心的感受,他的情绪就在流动着,他能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何时感到开心喜悦,何时感到伤心难过,何时感到愤怒,那是多么美的一件事。因为他在开始认识自己。而他今天的情绪状态并不代表明天,因为他在快速地经验着,他在快速地成长着!当孩子情绪释放后,他或许心中有答案。在我接触很多家庭个案时,通常孩子们都会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但如果孩子保持着沉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导,但千万不要告诉他怎么做,因为在每一个父母心目中,我们非常渴望孩子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慢慢形成的。“宝贝,妈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个时候孩子因为在妈妈这里得到接纳,有可能自己说算了,懒得和他们计较了;也有可能希望妈妈打电话给对方同学家长。如果妈妈觉得是有为难的,妈妈可以坦诚去表达:宝贝,你要妈妈打电话给同学家长,对于妈妈来说,是有些困难,妈妈有害怕发生冲突。当我们愿意做一个真实的父母,父母是人而不是神,承认自己是有血有肉的人,承认自己的不足,愿意在孩子面前呈现自己的脆弱,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彼此是链接的。给到孩子的感觉不是逃避这个问题。孩子内心会升起一种责任感。在心底里会有一个声音出来:“我该做什么?”
生活中,我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轻易给到孩子建议,我们也许不知道,我们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可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都在影响着孩子点滴的成长。也许有家长会问:宽容不是一种美德吗?是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却是建立在由内而发的能量状态,是自己真正悟透了,言行举止那份能量透露着优雅和自在,自然而然就影响着孩子。任何头脑层面的概念如果没有经过心的领会,很难真正散发着这样的气息;如果是因为内在没有力量,好了别人而委屈着自己,那份能量状态并不是敞开的,而是紧缩的,这不是真正的宽容,而是讨好。让孩子更加陷入纠结困惑当中。
孩子,是如何开始真正认识自己?是从父母开始真正认识自己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