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父母效能训练讲师黄宇
让孩子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意味着孩子任何时候都是有着满满的自信。哪怕我暂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出色;哪怕我长得不是很漂亮或者很帅气;让孩子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意味着孩子能充分接纳自己,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值得被爱的,是值得被尊重的。让孩子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意味着孩子能够展现出自己生命活力,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知事物强烈探索欲望,勇于去挑战和冒险。
如何让孩子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透过几个案例我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个妈妈说,总因孩子的学习问题还有态度冲着孩子发火,要如何控制?孩子现在读小学五年级,做作业总是不够细心,爱犯小错误。当孩子做错作业时,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对孩子发火,之后又非常后悔,也影响了我跟孩子的关系。我该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因为孩子的作业对着孩子发火。孩子在学习上就不会对自己有好的感觉。“我真的好笨。又惹妈妈生气了,长期下去,孩子只会对学习越来越不敢兴趣,因为不管他怎么努力,都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这位家长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孩子发火,却不知道如何让自己不发火。会对孩子发火,最主要是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邻居家的孩子考得最差,你也不会对他发火吧。因为你对他没有期待。如何不对自己孩子发火?放下自己的期待。最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放下自己的期待?我曾经很认真地思考过自己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一定是充分信任孩子。“你的小孩永远是一条鲜活、生活、流畅的河,不要太“人工”改造它,每条河会找到自己的路,河水不会走错路。”信任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一定有着安身立命的本领。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支持他。孩子做作业不细心,爱犯错误,这是家长喜欢给孩子贴的一个标签,是家长喜欢追求完美。如果我们能把做错作业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先去欣赏孩子做的好的部分。看到做错的部分,只是去表达:这道题妈妈有不一样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这个时候我们是在维护着孩子的自尊心。不破坏孩子对自己的这一份好的感觉。还有作为父母,我们要去反省,平时生活中是否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一个对自己接纳度比较小的妈妈,对孩子的接纳度肯定也小。如果妈妈能更多地接纳自己,照顾好自己,给孩子传递出一份喜乐放松的能量,也就更好支持到孩子了。
一个妈妈说,孩子心理有暴力倾向10岁的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用手一直砸墙壁,每次都弄的手指关节都红肿了,看了都很心疼,教育他也没是无济于事,特别的担心有暴力倾向,是孩子心理不健康导致的吗?该怎么办?妈妈叙说的是一个现状,却没有讲平时和孩子是怎么沟通的。孩子呈现这个“问题”,不是孤立的一个状态,一定与方方面面有着关联。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用手砸墙壁,说明他对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特别不接纳,当做的不好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没有用,没有价值。父母要去反省:在这10年里,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什么是影响着孩子“对自己有不好的感觉?”,另外当孩子发生这样事情的时候,父母不是去教育他,而是要去聆听他:当你没做好的时候,你真的特别懊恼。允许他把他内心脆弱的部分表达出来,也就帮助他释放了他的负面情绪。
一个妈妈说,孩子厌学,一提到要去上学就大哭大闹的,天天想方设法就想着可以不用去读书,弄得我们家长也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明确的感觉到孩子对上学的认知不正确,孩子厌学这种情况去心理咨询可以得到改善吗?这位妈妈没有提到孩子的年龄。孩子厌学,一提到要去上学就大哭大闹的,这只是一个行为,每个孩子行为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在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是因为被老师批评了?还是因为被同学嘲笑了?还是因为学习跟不上?还是因为父母平时管的太多,指责批评太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作为父母,要深入去了解孩子心理。有一点是确定的,孩子厌学,一定是因为在这个环境当中找不到自信,找不到快乐。所以父母的焦点就不是紧盯着要不要上学,而是我可以做些什么让我的孩子更自信?我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更轻松快乐的成长?父母需要懂孩子,首先必须要自己成长。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一个孩子对自己没有好的感觉,他也没有力量去面对生活学习上的挑战。只能采取逃避的办法。父母如果能看到孩子内心的脆弱和无力,才能带着一份同理心去支持到孩子找出困境。
生命本身含有无限的可塑性,无限的智慧,和最纯然的爱,还有无尽的创造。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有这样的特质。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去教育,而是激发孩子内在生命动力,让他成为自己,对自己拥有好的感觉,这是他以后行走世界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