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出养成好习惯的误区

(2014-06-19 11:17:40)
标签:

育儿

成长

黄宇

教育

文/黄宇

     

      写下这篇文章,估计会引来很多反对的声音,首先申明一下,文章的观点只属于我个人的感悟,您赞同或者反对都很正常。

 

     昨晚带瓜瓜出去,给他买了新的玩具车,瓜瓜就迫不及待地躺在地板上研究他的小车子了。眼看9点30了。瓜瓜外婆在旁边发话:快去洗澡啊!瓜瓜拒绝了,说等一下。再过了一会,瓜瓜外婆再次着急地说:那么晚洗澡那么晚睡觉,不养成好的习惯,以后上学了怎么办呢?瓜瓜对外婆的一连串没有半点反应。“妈,你别管他吧,他现在玩的高兴,我们去打断他他会很不高兴,而且也破坏他的注意力。瓜瓜外婆没有吭声。快十点了,瓜瓜自己爬起来,洗澡去啦!非常满足和高兴。我更在乎的是他每个片刻他的感受。


    一个十一岁孩子的妈妈说孩子成绩很好,考试一般是前三名,别的家长很羡慕,但是妈妈却有说不出的苦,妈妈常常被女儿激怒,母女关系很糟糕。原因是女儿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不好好完成作业,有时候作业要做到11点钟。为此经常发生争执,“你成绩再好,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妈妈也是不喜欢的。”可想而知,妈妈说出的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会有多大。孩子会觉得:不管我创造出的结果是怎样,妈妈都不会高兴。当一个孩子感受不到妈妈的爱,这对孩子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内心会很无力,而且很难真正快乐。

 

    一个十三岁孩子的爸爸说,孩子洗澡要二十分钟,吃饭要半个小时,做事特别“慢”,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或者休息,也不要浪费在这上面。可是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旋律,当他按照父亲的标准去做的时候,他已经不是他自己了,年纪轻轻的他如何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上次父母效能训练课堂里一个妈妈说:我对孩子说一定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再去做喜欢的事情,但她偏偏就不听。一定要先去玩,再去做作业,结果经常和女儿发生冲突。父母以为自己就是对的,可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如果我们能放下自己的执着,去看到人生其实有很多种活法,就不会陷入如此大的困扰。


    很多时候,父母们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学习生活就会一团糟,而等到大了更加难以改正过来。总之,我们会有很多正确的理由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当孩子们能这样做符合我们心目中标准的时候,我们就会心安。

 

    我说父母的心太急切了,你太小看了你的孩子,你以为孩子要在你的管辖之下他才能成才,却把他身上本身具有的无限潜能框在你的视野里。对于父母来讲,你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一切都已经按部就班,每天就这样过着,没有什么特别欣喜也没有什么特别难受。你的认知只代表你人生走过了几十年,你有一些经验总结而已。在生命历史长河里,这些认知是没有对和错。但如果我们要把自己的这些认知和思想强加给孩子,实际上就是在剥脱孩子对生命的一份体验。他带着好奇和探索的心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有趣。没有了我应该怎样,没有了我要如何,他只是在做自己,去发现自己和了解自己,孩子的心在不断扩张,那股原始的力量就会自然流露出来,人生之路如何去走,冥冥中就会有了方向。他的选择一定是最恰当的最适合他的。否则孩子只是去满足父母的期待,他的能量必将是紧缩和被卡住,很难发挥他更大的潜力。

 

     对于孩子,请更多的是一份敬畏之心,不要轻易给孩子灌输所谓的“大道理,好习惯!”多多去体会孩子每个动作每个行为背后他的想法他的感受他的渴望,才是真正去了解你的孩子。

        关注黄宇老师微信公众账号:huangyu201109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