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2013-04-28 10:31:02)
标签:
育儿沟通上学 |
分类: 育儿沟通 |
一个妈妈告诉我昨天读四年级的孩子带了一个小风扇去了学校,挂在脖子上的那种小小的,被老师误认为上课玩了,不给任何解释的机会,拿过来就摔在地上。儿子认为很委屈,受冤枉了,边诉说就边哭了起来。开始说这老师之前的种种不是,比如说有一次儿子忘带作业了跟他解释,她让儿子滚。还有一次,中午在校学习时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静字,结果有同学向同桌问题,被认为讲话罚抄1000遍静字,最后抄了700遍了事。儿子边哭就边说明天不去上学了,说讨厌这老师。我这次没有制止儿子的哭泣,让他尽情哭泣发泄情绪同时认同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感受并搂住他安慰他,对他说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受委屈,但是不要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
这个妈妈前面部分做的很好,让他尽情哭泣发泄情绪,安慰他的话就是多余了,还是没有完全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孩子已经非常委屈了,安慰的话语让孩子觉得你说的可真容易,并没有真正体会他的感受,觉得他的事情并不重要,和孩子还是不在同一个频道。
晚饭时儿子又说起明天不想上学的事,我对他说暂时不要说不去上学的事,晚上回去再想想,明早再决定,儿子答应了。同时为了放松心情,他提出玩会手机游戏,我同意了。他玩了一会主动放下手机吃饭了。第一,他说明天不想去上学,我暂时同意,建议他想想再决定。这个做法对不对?
儿子再次提起不想去上学,其实是他内在还有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妈妈可以进一步去聆听孩子:宝贝,今天的事情真的让你特别难受,都没有心情去学校了。当孩子感受到被妈妈完全接纳,自己的情绪慢慢得到彻底的释放,他才会有勇气去面对第二天的上学。
第二,和他一起同理不认可老师的做法对不对?会不会让他更对老师不满而打消老师的威信,造成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你只是聆听孩子的感受,并没有对老师的做法做出评判。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他需要有一个管道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内在平和后也才有力量去面对接下来还要去和老师相处的事实。而老师的做法是很不恰当,已经在孩子心目中没有威信。
第三,为了让他放松心情我同意了他玩会手机游戏对不对?尽管时间不长,十分钟左右并且是自己主动放下手机的。感觉妈妈对手机游戏有很严格的控制,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孩子玩一下游戏很正常,不管是他心情郁闷的时候或者心情好的时候。如果只是看到他不开心就让孩子玩,这其实是在告诉孩子,“只要我想玩,我还是有办法的。”而真正的信任孩子,是相信他有能力管理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不相信孩子有这个自我调整的能力,不信任孩子管制着孩子,孩子这种能力就被破坏了。相反,如果孩子被父母彻底信任,孩子前进的路上会是非常有动力。
第四,安慰他时对他说了人的一生中其实会有许多会被误解和冤枉的时候,不要放在心上。这样的话需要说吗?会不会让他对人生悲观?前面已经说了,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用去讲道理,而且有时候我们这种道理也不一定是正确的。被误解的人被冤枉的人能很坦然的不放在心上,几个人能做到?除非是圣人,可惜大部分人还是平常的人,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它的存在,做真实的自己,内在才会真正有力量,否则委屈着自己,压抑着自己,只会憋出病来。
黄老师,真的郁闷了。今早起来继续昨天的话题,还是不肯去上学,我忍住没发火,但脸色自然不好看。跟他说,不去也可以,但是以后想去也不见得去的了,因为学校社会都是有规则的,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我担心的事不是一天没上课,而是怕他形成遇到困难就逃避的心态和习惯。孩子今天早上还是不肯去上学,事实上不是真正不想去上学,而是孩子对这件事情还没有释怀。妈妈明显把事情夸大化。而妈妈怕他以后遇到困难就逃避的这种担心是自己头脑制造的假象,和当下的事情一点关系也没有。很多妈妈也有这样的一种通病,一遇到一点问题,就担心以后会怎么样。“你确定100%会是这样吗?”不防多问问自己,这种担心恐惧的习惯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模式,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在恐吓下长大的。父母需要做的是让自己成长起来,放松下来,慢慢有能力活在当下,才不会把自己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确实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麻烦,父母唯有给孩子提供温暖的心灵港湾,那么不管碰到什么风雨,孩子都会勇敢乐观自信地去处理和面对!
P.E.T.父母效能训练黄宇老师个人公众微信号:huangyu20110905,父母自我觉察qq群:233720773,我们提供P.E.T.父母效能训练真实案例分享及亲子沟通技巧和方法,为一起成长为高效能父母而努力!
后一篇:谈谈父母的习惯性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