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资深家庭教育导师黄宇
资深家庭教育导师黄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68
  • 关注人气:1,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孩子其实没有问题

(2012-08-30 13:29:08)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沟通

    昨天下午一个妈妈给我电话,说想找我聊聊,谈谈她的“问题”孩子。下午一点她就到了,18岁了但妈妈看上去非常年轻有气质,然而谈及她的大儿子却紧缩眉头,满脸无奈。

   她说:孩子从小就比较内向,成绩也很好,读初中的时候,在没有征求孩子意见情况下,妈妈给孩子转学了,理由是想找一所更好的学校,为孩子考重点高中打下基础。可事与愿违,孩子去到新的学校,表现出明显不适应,新学校学习压力更大了,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同学孩子更加内向了,当时妈妈觉得这是正常现象,等熟悉了就好,也没多大在意,觉得孩子大了,完全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平时和他的沟通也很少.老师反应孩子不太合群,但成绩还不错。妈妈也没放在心上,孩子很顺利考进了重点高中,从此和孩子更少有交流。然而有一天凌晨3点,孩子走到妈妈床边,对妈妈说睡不着。妈妈吓了一跳,问这种情况多久了。孩子说有两个月了。第二天妈妈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吃了医院开的西药,孩子睡眠好些了,可是整天头晕晕的,根本没有心思学习了。在学校更加内向了,成绩也直线下滑。(这我是非常有感触,自己当年学习压力大失眠吃了大量西药,头晕,无力的状况休学了一年也没有完全恢复)于是孩子休学了。呆在家里平就睡觉,玩游戏。一段时间后孩子心里也很纠结:一方面想回学校,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无法面对。在这个期间,孩子与外界的沟通越来越少,整天就呆在家里,整个状态很低迷。妈妈看了也很着急:这样下去怎么办啊?于是想到送孩子出国,国外教育没有那么大压力,孩子一定可以适应。孩子也答应了。因为家中经济实力雄厚,没过多久孩子就出国了。本想这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可不料孩子频繁电话透露出对那里生活学习不适应,怎么办?那只有回了,而这趟出国却让孩子更加自卑了,呆在家里拒绝出门,甚至吃饭都是叫外卖。再次去医院,医生说孩子有抑郁症,必须要吃药。现在孩子在药物控制下,精神有所好转,谈恋爱了,也愿意出门。可眼看9月份到了,妈妈很想让孩子做出一个决定,返回学校或者再出国或者找一份工作去体验一下生活。可孩子还是很犹豫,没有回应。亲朋好友都说妈妈太放纵孩子了,于是妈妈整天处在纠结当中,为孩子的事情操心却不知道怎么办。

   听完她整个叙述,首先我是非常同情孩子。因为我自己有过极其相似的经历。不同的是在我成为“问题少女”后,妈妈对我学习没有任何期待了,不管我决定做什么,他们都很支持,在家休息一年后,我外出打工一年,内在很渴望回到课堂,坚定地重返学校。现在想起来,真是很感恩妈妈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给到我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我想大声呼吁的是:孩子绝对没有问题,他们不是问题孩子。

   看看这个孩子演变成“问题”孩子的过程。孩子本来成绩好,只是有些内向,这很正常,然而妈妈在没有征求孩子意见就给孩子转学,孩子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而去到新学校面对的不仅仅是更大的学习压力还有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及青春期的孩子自身在发育的时候身体种种变化,妈妈误认为孩子已经长大,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却不知道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妈妈的爱与支持。孩子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下还是考上了重点高中。然而压力不断增大,直到有一天自己扛不住了,才打算告诉妈妈。后来妈妈以为送孩子出国就会好了,却没考虑到孩子本身处在很迷茫和无力的状态,这个时候把他推到外面去,可想而知在异地他乡孩子心中的恐惧。本来是积极向上的孩子再次受挫,越发自卑,严重到抑郁。分析这些并不是批评这个妈妈的做法,而是让我们看到作为父母我们哪些可以做的更好。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能去做些什么,对于一个曾经有很类似经历的过来人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父母把焦点放到自己身上去,以前总是围绕孩子团团转,非常关注孩子,但与孩子沟通时候,言语当中透露出了很多批评和抱怨。一个焦虑的母亲无论如何也启动不了孩子正向的思维方式。

   第二,对孩子没有期待,这个时候逼着他做出决定无疑让孩子陷入矛盾,内心冲突,纠结的状态。这不是放纵,而是真正支持到他的身心健康。作为一个本来上进的孩子,今天状况不是他想这样,等待他真正内心变得有力量,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是最重要的。

   第三,放下那些担心。有一句话说与其担心孩子还不如送给孩子祝福。一个人在早期经历一些风雨未必是件坏事,有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很有感触,如果没有早些年那些经历,相信今天的我也不会那么豁达,有那么积极乐观人生态度。孩子以后的人生路怎么走,父母真的无法操控。

   “问题”孩子并不是真的有问题,只是人生路上遇到一些小小波折,度过这个坎,他们会很坚强很勇敢,需要父母的理解,等待孩子慢开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