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妹妹生孩子了,第二胎。几次要婆婆回去帮忙照顾,因为大的才两岁多,需要有人照看。婆婆起初答应了,后来发现国庆节我们会提前请假回老家,而我又老是说现在难请长假,于是就改变想法,暂时不准备回。小姑子在电话那头哭了。我心里也不是很舒服,毕竟女人坐月子自己妈妈照顾好,可也是很无奈。于是我提议要她去请个月嫂,费用我们来出。毕竟是因为婆婆要照顾小瓜瓜才没回,我心里很过意不去。没想到我这话却带来了很大的误解。小姑子晚上打电话过来说她婆婆很生气,而且哭了。原因是我们这样的做法让她觉得是嫌她照顾不好。引起这么大的误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后来仔细一想,我只是在满足自己需求。我怕被他们说我是一个不知书达理的嫂子,硬是把婆婆留在深圳,害得小姑子没人照顾。而我根本没有考虑他们是否真的是需要找一个人帮忙。
生活中不是经常有这样类似的局面吗?有孩子妈妈曾经对我诉苦,自己很爱老公,家里的活全部包揽,而且替老公打理生意出谋划策多次使状况转亏为盈,然而老公却是个负心汉,在外面有了女人。一直想不明白。其实道理很简单,正因为老婆太能干了,老公感受不到自己作为男人的价值。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聘于天下之至坚!最柔弱的才是最犀利的!当一个女人只有了刚强,自然就少了柔美,那么对男人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老婆的需求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老公的爱,希望老公能对自己死心塌地,没想过男人骨子里是需要自己在家庭中很有地位的。
每次课程中有学员问COCO老师:自己非常有爱心,看到身边有很多遇到困扰的人总想去帮助,但也会造成一些误会,自己心里会很难受。COCO老师就会问:是TA需要你帮助还是你有这个需求需要去帮助ta,帮助ta会满足你什么心理需求。通常这种情况下的“爱心”人士自己内在是有强烈的被认可的需求。
那么在与孩子沟通也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广州的妈妈来参加P.E.T.课程时下课后还要回家,我觉得这样太辛苦,建议她在酒店住,她说必须要回去,要给十八岁的儿子准备早餐,爸爸做的饭不合他的口味等等。然后她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独立性差没办法。我就说:不管什么事情你已经替他包办了,他为什么要去独立?作为十八岁的孩子其实是在满足你的需求。妈妈听了很惊讶,我继续补充到:他是在满足你被需要的需求。我问她,当你在课堂的时候,你能把注意力放在这吗?她说不能,老是心里想着儿子。这就对了,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是妈妈离不开孩子。
所以,当我们要为对方付出的时候,先问一下自己:这是我自己的需求,还是对方真的需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