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端午节(转自维基百科)

(2011-05-31 16:31:42)
标签:

端午节

传统

文化

分类: 活動公告与媒體報道

端午节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節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忌日),與春節中秋等节日同屬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陸、日本、韓國、臺灣、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起源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裡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

另外一种说法,学者闻一多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里或装在竹子里,投到江里面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1939年中日戰爭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

江南地帶,端午节是一个潮湿酷热的季节,这时百种毒虫开始滋生,古代医学角度,要喫雄黄酒来避疫病。

名称来源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1]。《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习俗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鍾馗像、挂艾蒿艾草(艾叶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条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糉子、……”。

  • 悬鍾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鍾馗像,鍾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
  • 挂艾叶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殷尧藩《端午日》诗云:“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梅尧臣在《端午晚得菖蒲》诗云:“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
  • 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以纪念屈原。(其實古代競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陽也有,後來才以端午為主)
  • 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全国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 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 吃馏米: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馏米即黄米)蒸制的米饭。
  • 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行。
  •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 写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一傳統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意义

  • 纪念忠臣伍子胥的忌辰(因夫差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 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 纪念秋瑾的就义[2]

 文化影響

 

端午节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DragonboatsTaiwan.JPG/215px-DragonboatsTaiwan.JPG
参与者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a/Flag_of_the_People 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9/Flag_of_South_Korea.svg/25px-Flag_of_South_Korea.svg.png 大韩民国
類型 传统节日
意义 紀念屈原自盡
日期 农历五月初五
 2011年 6月6日
 2012年 6月23日
活動 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

 

很多亚洲国家或地区也有端午节,但是各地的传统习俗各不相同。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陆南方地區端午節習俗保存較完善,也較北方地區气氛濃厚,各地紛紛舉辦各種規模的賽龍舟活動,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雖然不一定代表端午節本身的紀念屈原的意義,但這種習俗一直保留著。

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按规定放假一天。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赛龙舟,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伍子胥的“苏州端午习俗”,就是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三个省份当地人民庆祝端午节时的习俗。

 台灣

台灣端午節保留大量端午禮俗,台灣人俗稱端陽、「五日節」或「五月節」,習俗為吃粽子、飲雄黃酒、驅五毒、飲午時水、沐午時水、午時立蛋(傳說中能在午時,立起雞蛋可以得到好運)與賽龍舟。端午禳除的習俗源自於夏至,台灣習俗認為端午當天正午,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刻,因此配合飲用午時水可強身健體、驅除百病,加入了香茅、艾草、菖蒲等驅邪植物,或是掛榕枝、飲雄黃酒、佩掛香馨(香包)更可達到功效;另外當天也會使洗艾草水,同樣也有防毒健身的效果。全國最著名汲取「午時水」地點在台中縣大甲鎮鐵砧山上的劍井。

在臺灣,端午賽龍舟是年度大事,早從在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便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府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發展至今,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固有「五月鑼鼓響半天,阮卜看龍船行河邊!」的典故。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便在道士引領下,划龍舟、打龍鼓至水邊「請水神」,再決定爐主、頭家、龍船會;端午當日,選手必須先祭拜龍船,將香火插在船上。競賽結束後,待到農曆五月十日「送水神」,在恭收龍船,期待來年再戰,知名的龍舟賽會場有新北市碧潭宜蘭冬山河彰化鹿港吉安水道台南運河高雄愛河等。

台灣俗諺有:「未食五月粽,破裘不願放」,形容過了端午節才算真正進入夏季的炎熱。端午節春節中秋節是台灣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中華民國政府立端午節為法定假日,依規定放假一天。

 日本

此日男人游泳,女人洗头。由于不再采用农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于每年阳历5月5日,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也是日本的儿童日(男孩节),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鯉躍龍門”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會食用日本粽柏餅

 韓國

朝鮮半島在人類學和歷史來說,都和中國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朝鮮半島各地民族可能與中國各地曾經以相同的方式慶祝端午節,因為在東北亞多個地方都有各自對端午節不同的紀念方式。而在散居朝鮮半島各地的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他們各自都把端午節本土化,並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戌衣日、水瀨日等。這些慶典,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在江陵,傳統上稱呼端午節為「水瀨日」(수릿날)。韓國在端午日這天在江原道江陵市所舉辦大規模薩滿祭儀、山神祭與等一系列結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動江陵端午祭,由於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遺風與傳統文化,在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鮮半島,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在祭祀举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动。

 相关报道

 公眾假期

端午列为公众假期的地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開始)、香港澳門日本公历5月5日,称为“兒童之日”)與臺灣。在臺灣端午佳節作為傳統民俗節慶之一,一直以來都是佳節假期,也是返鄉探親的敦誼之日。

相关話題

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강릉 단오제 Gangneung Danoje*)」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認定(第三批)[3]。此事发生后,端午祭的本源地中国的一些媒体、团体开始对「以韓国起源的节日的名义在無形文化遺産登録」等进行强烈的反驳。

但是,实际上「端午的起源在韓国」的主張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中以及名表中皆不存在,另外,也有报道称『韓国在申请「江陵端午祭」之际,曾说明过「(江陵端午祭)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入韓国後已经历经了1500多年」。』[4]

其实在代表作宣言的5个月前,中国国内也出现过「湖北省江陵端午祭与韓国的江陵端午祭共同登録世界文化遺産」的呼声,而韓国学界则以「中国的江陵端午祭与韓国的江陵端午祭仅仅名称相同,而实际内容则完全不同」为理由进行反驳[5]

 端午相關

 参考文献

  1. ^ 端午的意思,五月端的来由
  2. ^ 端午节纪念革命女诗人秋瑾
  3. ^ 一部報道には「この年月に無形文化遺産に登録された」としているものもあるが、これは厳密には誤りである。当時はまだ無形文化遺産保護条約が発効しておらず、江陵端午祭が無形文化遺産の代表一覧表に掲載されたのは2008年
  4. ^ 中国躍起「端午節の元祖は韓国でなくウチ」―登録申請 - サーチナニュース 2009年5月27日付
  5. ^ 변영주. 단오제 유네스코 등록 중국 딴지. 국민일보(国民日报). 2005-06-08 [2010-05-06] (韓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