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班段主题备课《大树和小花》

(2015-04-27 14:44:34)
标签:

情感

分类: 各学科教研(备课)组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平阳县鳌江第二幼儿园

项目名称

中班段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王梨

活动时间

2015417

活动地点

教师活动室

活动主题

主题式集体备课活动

主 讲 人

颜细瑞

参加对象

中班段B组教师

申请学时

3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组内教师签到。

二、讨论的主要内容:

1.    介绍主题:

主题:《大树和小花》

主题说明: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总是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任职习惯进入学习情境的,而不是照单全收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因而,关于春天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相契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只是简单机械的塞给幼儿。

这一主题的意图及脉络正是在上述理念影响下确定、构建的。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并不勾画春天的树木、花草、气候的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树朋友、花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细致入微的观察芽孢孢的色泽、质地、形状。在音乐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嫩芽、新叶的生长,他们向花瓣那样翩翩起舞,把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的表现出来,也在这样的心态中,惊喜地发现:树和花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来源,是自己须臾不可离开的伙伴。

三、环境布置:

1.幼儿园户外种植各种树木和花卉,便于幼儿寻找树朋友,观察各种树和花。

2.在自然角中摆放一些花卉,供幼儿观看。

3.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师幼共同制作、布置一棵“大树妈妈”。

4.布置“花花商店”,收集各种有花的图案与花纹装饰的物品,尝试进行买卖游戏。

四、家园配合:

1.在接送途中、到公园里去的路上或在绿化带附近散步时,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观看花草树木,亲近花草树木。

    ⒉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动手种植一盆花,观看花的生长变化,并记录、表述花的生长变化。

    ⒊协助孩子做好“树的朋友”的调查,用多种方式了解树的朋友,如:查书、上网、看电视等。

    ⒋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树朋友”,有条件的话,可以同孩子一起去植树,让小树苗伴随孩子成长。

    ⒌把拾到的花瓣捣烂,同孩子一起印染手绢等物品。

    ⒍请孩子找出家中所有用木料做成的东西,说说哪个房间的木制品最多。六、课程安排

《斑斑点点的树》、《树真好》、《小鸟的家园》、《唱歌树的歌》、《各色各样的花》、《我的树朋友》、《花园里》、《花瓣儿“鱼”》、《美丽的花树》、《我的小花园》、《香香的石头》、

活动反思

与建议

由于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是幼儿最熟悉的,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也容易投入,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还通过孩子和家长亲自动手操作种植活动,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思维、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可大树和小花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幼儿有更多的尝试机会,体验不同的学习,这个过程是让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

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树不仅是人们的好朋友,还是鸟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还知道了大树和小花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美化环境,它们还有许多其它的作用呢:让空气更加新鲜,帮助我们抵挡风沙,大树还可以制作家具呢!它们有那么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平时,不采摘树叶和花朵,不摇晃树木,及时阻止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瞧!小朋友们还制作了小花种在树木边上,提醒人们爱护他们,除此之外,还要经常给干涸的花草树木浇水!春天来了,当迎春花把春天的讯息告诉大地时,春姑娘就悄悄地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喊来了背着剪刀的小燕子,敲开了花妈妈的家门……啊!春天多美好!

过程确认

情况属实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叶微微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http://s5/mw690/0029zMwqgy6RP3OmiGgd4&690

http://s5/mw690/0029zMwqgy6RP3QYmwI8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