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本教研暨素养提升——《自主游戏中观察分析要点》研讨会

(2024-11-19 10:58:37)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平阳县昆阳镇万全中心幼儿园 

项目名称

园本教研暨素养提升

项目负责人

陈丽君

活动时间

2024年1118

活动地点

师幼活动室

活动主题

《自主游戏中观察分析要点研讨会

陈丽君

参加对象

全体教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及进程

  

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共同探讨自主游戏中观察分析的要点,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幼儿游戏行为、促进幼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察的目的

 1.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要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语言表达、社交能力等。比如,看幼儿搭建积木时,手部精细动作如何,是能熟练地搭建复杂造型还是只能简单堆叠,这反映了他们动作发展阶段。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的语言交流是否丰富、清晰,能体现语言发展水平。

 2.发现幼儿兴趣点

   每个孩子在游戏中有不同的偏好。有的孩子喜欢探索科学小实验游戏,有的则钟情于艺术创作游戏。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兴趣所在,从而为后续的游戏材料投放和引导提供依据。

 观察内容要点

 1.游戏行为表现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动作,是专注地进行一项任务,还是容易被周围干扰而分心。例如在拼图游戏中,孩子能否坚持完成拼图,过程中有没有放弃或者改变策略。

 2.情绪情感状态

   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当孩子成功完成游戏任务时,是兴奋自豪,还是表现得很平淡。如果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是沮丧哭闹还是尝试寻求帮助,这些情绪反应能让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3.互动交往情况

   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教师的互动。在合作游戏中,孩子是否能主动与他人沟通、分工协作,还是出现争抢玩具等不良行为。与教师交流时,是积极回应还是回避。

 观察方法

 1.自然观察法

   教师在不干扰幼儿游戏的前提下,在游戏区域附近默默观察。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对整个游戏场景有一个宏观的视野,也可以重点关注某个幼儿或小组的游戏情况。

 2.参与式观察法

   教师适度参与到游戏中,但不主导游戏进程。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一个客人,观察幼儿在接待客人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这种方法能更近距离地了解幼儿游戏。

 分析要点

 1.基于发展理论分析

   运用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等。如果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从皮亚杰理论来看,可能处于前运算阶段。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理论来进一步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

 2.对比分析

   幼儿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对比。比如,一个孩子之前在建构游戏中不太愿意与他人合作,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他在新的建构游戏中是否有合作意识的提升,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到幼儿的发展变化。

 观察分析的应用

 1.调整游戏环境

   根据观察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调整游戏区域的设置和材料投放。如果发现幼儿对某个游戏区域兴趣不高,可能需要重新布置环境或者更新材料。

 2.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游戏指导。对于在游戏中比较胆小内向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

园本教研暨素养提升——《自主游戏中观察分析要点》研讨会

园本教研暨素养提升——《自主游戏中观察分析要点》研讨会

园本教研暨素养提升——《自主游戏中观察分析要点》研讨会

 

 

活动课前评 课(活动建议)

  今天的讲座能让大家在自主游戏的观察分析方面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我们一起学习了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与评价的方法、要点、原则和内容,并且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希望老师们能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与评价能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观察与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不足,给予他们恰当的指导和鼓励。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

过程确认

情况属实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陈丽君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