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幼儿快乐学习的途径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学期进行过半,老师们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时常不知如何设计游戏、活动如何开展等问题而烦恼。
活动开展前,我收集教师们难题:
1. 中大班幼儿如何更精准解决与处理区角和角色游戏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大班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学习,暨游戏、暨学习?
2. 如何在游戏中顾及到每个孩子?
3. 教师如何推进游戏?
4. 游戏区是孩子的游戏还是教师预设的;游戏区是主张游戏的还是主张学习的?
我们先以分组研讨的形式开展,各年龄段的老师在教研组组长的带领下将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研讨。教师们需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放手游戏,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教师们以专业的知识、全面的观念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对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增强自身游戏组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快成长。尤其是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掌握参与到幼儿游戏的最佳时机并对幼儿加以引导。在进行实际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幼儿主观能动性,则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游戏组织水平。幼儿教师需不断丰富游戏理论,多阅读游戏指导类书籍。在游戏过程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教研活动继续进行,我们的陈园长为我们答疑解惑了,进行了专业的引导。
1. 角色游戏和区域游戏都是一种幼儿园游戏形式,
角色游戏的开展可以区域游戏为基础,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学习,幼儿自主的实践学习。区域游戏强调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强调的是幼儿独立探索发现,自主地学习一心钻研,可引导幼儿向同伴学。活动主体是幼儿活动核心也是幼儿,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自由选择角色、自己操作、学习,按自己的意愿、想法进行活动,使个性得到发展。
2. 游戏活动中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个孩子这现象是正常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去顾及,孩子在认真游戏时,并步希望被人打扰的;当孩子需要老师时,教师就要及时出现了。哪些时候需要顾及孩子?是游戏中产生争执时;孩子主动寻求帮助时;游戏中有危险动作时;当发现孩子有消极不健康的游戏内容时。而且我们顾及孩子的方法、方式也有很多:如淡化情景、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
3.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推进游戏进程时,首先教师先预设了孩子游戏的模式,当幼儿在游戏中却没有按照老师预设的情况去玩。游戏设置与活动课程一样要有预设的目标,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映。幼儿的游戏水平是在原有经验上一步一步慢慢推进的。教师就要学会在孩子有限的水平上帮孩子梳理问题、提升水平、扩展经验。
4.从游戏发展的过程来看,每一阶段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明确,游戏区是孩子的游戏还是教师预设的;游戏区是主张游戏的还是主张学习的。益智区和建构区都是以学习为主的区角。看一场游戏,不要去追究到底是什么区,而要看孩子的主要行为,看游戏对他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定位”的标准是要看幼儿的大多数行为。
游戏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有所改变,这是值得肯定的。转变教师的观念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的教育理念是值得大家的学习和尝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