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语言
(2011-03-08 11:08:28)
标签:
杂谈 |
服饰语言
人的整个外观是由服装、饰物、人体特征、情绪状态而共同构成的。其中服饰常常是最重要的因素。服饰语言是指通过人的衣着打扮,揭示人的思想性格,传递信息,增强交际效果的一种表达手段。即使沉默无语,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也在表明你的身份、个性、气质、情绪和感觉。也可以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服饰同人的言谈举止一样,有着丰富的传播功能,它能显示你的职业、爱好、性情、气质、修养、信仰等等,一般来说,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传递信息的速度比语言文字还快。
服饰能表明穿着者的生活方式。强调个性是现代服饰的特点之一,服饰的日益个性化是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要求穿着不雷同他人的服饰,以表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及气质。一位哲人说过:“饮食可以随心所欲,穿衣服却得考虑给他人的印象。”因此,服饰语言的应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在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中,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符号,服饰语言能起到其他符号无法替代的作用。
服饰与色彩
服饰是由色彩、款式、质地三元素构成的。这三个元素各具独特的表现力。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从远处走来,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服装的色彩,然后才是人的轮廓、面目,接着才是衣服的款式、花纹和其它饰物。可见,人们对服装的第一印象是色彩。正如一位美学家所说:“假如有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女士,这种红色可能被旁观者视为这女人最主要的个性特征的表现。”例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经常在正式场合的着装上,使用她所在的党的颜色,作为宣传交流沟通的一种形式。
颜色一般分为无色系列和有色系列,前者如灰、白和各种深浅不一的颜色,后者如光谱分析中得到的红、橙、黄、绿、蓝、紫、黑七色。服装配色就是从以上两个系列的色调中,根据人们的体型、肤色、性别、年龄加以配置。其主要方法有对比法和调和法。前者如黑白相配,增加透明度;红白相配,白蓝红相配,加强色调感等等。这种配色,色彩比较活泼,适合性格开朗的年轻人。后者就是色彩淡化,有的是无色加深色相配,有的是淡色加深色相配,使服装显得沉着、淡雅、柔和。
服饰与款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从众的着装观念渐被追求个性化所取代。已经很难说什么是代表性的服装,人们的穿着鞋趋向休闲和多样化。从越来越厚的松糕到新潮前卫吊带裙、超短裙、露肚脐的半截装、短背心,女孩子们无所顾忌地诠释着对时尚的理解。中老年人从看不惯到羡慕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到终于大胆穿起了色彩斑斓的时髦衣服,在对服装时尚的态度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但各种特定场合下,着装服饰要遵从礼仪规范。
服饰与质地
合适的服饰与择料有很大关系,在择料上要注意质感美,并运用质感对比的组合方法,采用粗与细、厚与薄、无光与闪光、光滑与毛绒、挺刮与柔软的组合,增加择料的韵味,并通过色彩的设计,努力呈现有立体感、生命力的服饰。
不同的文化中对服饰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同。例如,东方人看到头戴礼帽,身着深色西服,持手杖的男人,会马上想到英国的绅士。西方人由于对中国的轻视,歧视以及了解甚少,时至今日,还常犯一些明显的错误。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美国服装公司A&F把带有明显侮辱华人的漫画绘制在T恤衫上大量销售,从而引起美国华人社区近年来少有的强烈反应,抗议示威不断。记者了解,目前该公司推出的这种圆领T恤衫是最新系列,已经进入零售市场的有6种图案,都是以华人或亚裔人为主题,所有图案都充满了戏谑和嘲讽的意味。例如,一幅画面上是一个洗衣店的华人老板,上面写着:“黄氏兄弟洗衣服务———两位老黄能让它变白。”斯坦福大学亚裔学生会副主席迈克尔·张说,最让人气愤的是,这些图案中的中国人形象都是头戴斗笠、眼睛歪斜、弯腰驼背,而且所印的短语里暗示中国人不是开餐馆,就是开洗衣店和拉洋车。A&F公司总部在美国俄亥俄州,在全美有311家分店。在旧金山的这家是规模较大的一家,这家店内销售的这种T恤标价为24.5美元。这种新款T恤一上市,在华人相对集中的旧金山立刻引起反感和抗议,并不断升级扩大。旧金山市华裔市议员余胤良博士正式致函A&F公司总部,要求他们立即回收这批“冒犯亚裔”的服装,并在其销售这类服装的各州主要报纸上道歉。余博士措辞强硬地表示,在今天的美国居然还出现这种种族歧视色彩浓厚的行为,实在令人愤慨,如果该公司在4月29日之前不采取措施挽救的话,他们将采取更加“严厉”的行动。4月18日,在美国亚裔社会非常活跃的“80/20亚裔权益促进会”主席吴仙标专门给A&F公司首席执行官打电话,要求他解释此事。两个小时后,这家公司回电话说,他们已经开始从货架上撤下这批服装。旧金山市前市议员邓女士则带领着大批青年学生到专卖店门口当面抗议,坚决要求店方把这批服装全部撤掉。旧金山亚太法律联谊会华裔律师张女士说,这件事反映出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和亚裔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