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理解与实施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理解与实施
健康领域是《指南》中的第一个领域,同时在《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园的办园宗旨是“以健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将健康领域作为第一个重点解读的领域,同时也希望能起到一点到面的研究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我们学习了健康领域的内容结构,了解了所包含的三个子领域“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的发展目标,还通读了关于三个目标的教育建议。
健康领域的目标告诉我们,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保护自身的能力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点;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目前,独生子女较多,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和照顾有些过度,幼儿的运动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城市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出门就坐车、上楼就乘电梯等现象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之中会减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身体运动的机会。有的家长自己不爱运动,进而对幼儿身体运动和动作发展的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指南》虽然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分开讲述,但实际上在许多运动中这些身体素质是具有一定关联的,例如,幼儿在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时,要想跑得快,必须具备一定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这样才能蹬地有力,并能与他人一起玩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奔跑的过程离不开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而要成功地躲闪他人的追逐或是尽快地捉住他人,灵敏性是关键。因此,在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上,应注意这两个目标的相互关联和有机结合。
其次,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我们认为《指南》身心健康目标2提出的很好,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维护身心健康、促使其产生社会适应行为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小班来说,其实在小班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教室环境,让孩子们有回家的感觉,让他们爱上幼儿园。还可以表扬那些表现好的,情绪好的小朋友,给他们一些奖励,这样他们就会相互模仿,就会有一个安定的情绪相互影响。
再次,《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所以,作为教师,如果发现幼儿不高兴时,要主动询问情况,帮助孩子化解消极情绪,还要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情,不做危险的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日常生活就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减少包办代替。
此外,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们老师更加理清了“健康”这一领域的脉络,对于幼儿园而言保教结合,保育是放在首位的,但是现在的“健康”领域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健康,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在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在随着音乐自由的哼唱、表演时,在与成人一起阅读图书的过程中,都能很自然的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绪,这便是实现“情绪安定愉快”目标最好的方式。又如,幼儿都喜欢绘画。手工制作、玩建构游戏、插塑玩具等活动,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小肌肉的动作,而此时也正是发展幼儿手部动作协调和灵活的极好时机,由此可见,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同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这正体现出《指南》中所倡导的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