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两次)
(2020-06-16 10:57:58)| 分类: 各学科教研(备课)组活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昆阳二中
|
项目名称 |
开学计划制定 |
项目负责人 |
黄月娥 |
|
活动时间 |
2.10 |
活动地点 |
网络 |
|
活动主题 |
学习理念,制定计划 |
主讲人 |
黄月娥 |
|
参加对象 |
全组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先参加教研组布置的活动工作,然后再分组讨论七年级备课组具体的工作计划以及确定本学期工作方向,大家提出意见,然后整改形成书面的计划。 |
||
|
活动反思 与意见 |
各抒己见,纷纷献策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昆阳二中
|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黄月娥 |
|
活动时间 |
2.19 |
活动地点 |
网络 |
|
活动主题 |
一滴水经过丽江 |
主讲人 |
陈伊凡 |
|
参加对象 |
全组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根据网络课堂的任务,结合县里的任务,然后确定大家先拿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设计,然后再网络探讨,由陈伊凡执笔和录课, |
||
|
活动反思 与意见 |
大家非常认真且都加颇有兴趣,也很认真,因为这是代表学校的水平参加县里的公益课,所以大家都比较认真 |
||
|
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学会游记写作的三种方法: 1、清晰明了的游览行踪 2、新颖巧妙的叙述角度 3、别具匠心的景物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别具匠心的景物描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媒体 PPT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设想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著名作家、矛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写的一篇散文。入选人教社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在文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丽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建筑古朴,民风质朴,这篇散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立体丽江图,给读者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 设计之初,想通过品读文章的语言感受丽江的美或者通过深挖一滴水的深刻内涵把握文章主旨,把这篇散文当做主题性文本来处理。后来看到五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阅读游记,了解游踪,把握叙述角度和景物描写的特点。在结合阿来在博客中留下的的写作初衷:“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既然是写给小学生读的文字,那么解读就不宜过深过难,在结合“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和学生当前的写作情况,最终决定把课文当做写作型文本来处理。于是整堂课就设计为借文本之石攻写作之玉——跟随《一滴水经过丽江》,教会学生游记写作的三种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总有一个地方,在向你深情地召唤,即使你的脚步不能抵达,心灵也要前往。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一滴水抵达一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个地方叫——丽江。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会游记写作的三种方法 (三)方法一:清晰明了的游览行踪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游览了丽江的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体现游览行踪的词语。(这个作为预习作业已经提前布置给了孩子,在课堂上尽量少花时间) 明确:玉龙雪山顶→扑向山下→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水潭→四方街(玉河、闸口、中河、小桥)→街道店面(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院子→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丽江坝→金沙江边→大海。 2、小结:游记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移步换景。本文是移步换景,游览行踪非常清晰明了,读者也似乎跟着文字一起游览了丽江。 现在,我们学会了游记写作的第一种方法:清晰明了的游览行踪 (三)方法二:新颖巧妙的叙述角度 1、现在,请大家告诉老师,是谁去游览的丽江啊? 明确:一滴水,或者说是一片雪、一块冰。 教师找出一滴水游览的句子,屏幕显示出来:(学生朗读,可配乐)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同学们,我们在朗读这些句子时,你是否发现了,每一句都有一个“我”,这告诉我们,这篇游记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这样就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这里就涉及到我们写游记时,有一个叙述角度的问题,那什么叫做叙述角度呢? 3、作文的叙述角度,就是作者以谁的角度来进行叙述.常见的叙述角度有三种,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角度就是以“我”的角度来叙述.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可以是事件的主人公,可以是事件的参与者,还可以是事件的见证人,甚至可以是一个物,比如本文的一滴水。 4、那么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有什么好处呢?请关注老师加点的词语,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一滴水以人的情感,让她亲自去游览丽江,这样的叙述视角真是新颖巧妙,既显得生动形象又富有童真童趣,更加适合小学生阅读. (屏显:写作背景:“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小结:同学们,高明的作家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的写作一定会慎重考虑叙述的角度,如一滴水、一朵花、一片叶,或者作品中某个人物的视角,如阿来《尘埃落定》中的那个傻瓜儿子。 现在,我们学会了游记写作的第二种方法:新颖巧妙的叙述角度 (五)方法三:别具匠心的景物描写(重点学习) 同学们,一篇游记,一定离不开景物描写。那么景物描写有方法可寻吗? 1、首先抓住富有地域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 我们去游览一个地方,首先关注的,一定是这个地方与别的地方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它的地域特色,请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体现丽江这一地域特色的景物,并勾画描写的语句。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水车、小桥等都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四方街: 街道:“过去,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洗净街道,地域特色明显。 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丽江古城的地标,是游客们一定要去拍照留恋的地方,文中写道:“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水车转轮缓缓升高”,地域特色突出,游客们才会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 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有的桥建于明清时期。“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表明数量多,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等。富有地域特色。 小店:“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玉器店:“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字画店:“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院子:“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丽江悠久的四方街,依山势水流而设的丽江街道,缓缓转动的水车,数量大形式多的小桥,以及街道店面和院子,都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其次抓住周围的自然景物进行描写 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 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 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 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 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1)、色彩丰富 白色的雪花,白色的冰川,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盆地,绿色的松、衫、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红色的杜鹃、山茶等,真是色彩丰富啊!
3、最后抓住当地的民俗风情进行描写 民俗是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它主要保存在民间。《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集聚、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1)马帮在驿道上来往,木匠石匠在小山前建城,牧童在草甸上放牧,劳作民俗图—一勤劳、吃苦。 (2)在街道上,银匠敲打着银器,玉器店的老板挂出翡翠,字画店的老板售卖字画,老者们演奏古代的音乐,银器、翡翠、东巴象形文、纳西古乐,极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性,这又构成一幅市井民俗图——热闹、勤奋。
(3) (4)“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 (5)“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 (6)“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游客畅游民俗图——欢快、休闲。 (7)“黄昏时,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游客欢乐民俗图——热烈、愉悦。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也可设置为课堂活动) 请你用上今天学到的三种方法,写一篇游览重庆某地的文字。(可以根据时间的情况,课堂让学生说一下写作思路) (七)结束语
【附】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新颖巧妙的叙述角度 清晰明了的游览行踪 别具匠心的景物描写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