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5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6-01-15 08:43:05)
标签:
转载 |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一
|
活动时间 |
9月20 |
活动形式 |
座谈 |
||||||||||||||||||||
|
课题 |
讨论计划 |
组织者 |
陈碧华 |
||||||||||||||||||||
|
出席人员 |
全组 |
||||||||||||||||||||||
|
缺席人员 |
无 |
||||||||||||||||||||||
|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本次会议主要先宣读县里下发的关于初二教学的有关事情安排,然后再针对本校最新推出的校本培训以及初二阶段语文教学的重担点突破等问题,再商讨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初二备课组活动计划 记录人:碧华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二
|
|||||||||||||||||||||||
|
活动时间 |
第五周 |
活动形式 |
听课 |
||||||||||||||||
|
课题 |
《信客》 |
组织者 |
陈小阳 |
||||||||||||||||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
缺席人员 |
|
||||||||||||||||||
|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信客》教学设计 陈小阳 一、初读《信客》,感知文意。 信客是一种怎样的职业? 明确:苦 (生活与精神) 工作劳苦(劳累艰辛):第1段“长途跋涉”,第10段“风尘苦旅”(这正对应了标题当中的哪个字?客——经常出远门的人) 第13段:“太忙”:发散接收亲自亲手 生活贫苦:第3段“破烂灰黯”(给“灰黯”找个同义词) 病痛之苦:12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 凶险:“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二、再读《信客》,感悟人物形象 “读着《信客》,仿佛读着许多中国人的人生,及他们在中国文化氛围下形成的人性;读到了人生的沉重,也读到了人性的美好;读到了作者的思考,作者的态度,也读到了中国文人的责任与良心。” 围绕词句,谈谈你的理解“沉重”与“美好”,结合文本具体内容。 1.传达书信、物品是很很辛苦的,但信客为什么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请大家寻读课文,说说哪些事情写出了信客这条路的凶险? (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遭人诬陷) 2.自由朗读16~18段,哪些语言最能体现信客这条路的“凶险”? (那些农村妇女为什么要憎恨、辱骂、怀疑信客?你觉得她们身上缺了什么?信任、宽容!) 3. 信客遭人怀疑诘问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对他来说,无疑是在流血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那么,这是什么事呢? 4.指名读20~22段,哪些语言最能体现信客这条路的“凶险”? (那个同乡为什么诬陷他?他的身上缺了什么?诚信、无私) 5.过渡语:信客所走的这条路,不仅辛苦,而且凶险。那么,信客凭借着什么坚持了二三十年的路途?寻读课文,请你扩充一下这个句子,用一个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凭借 (想到这个词语的时候,请尽量用课文中的语句印证说明) 示例:我填的是“忍气吞声”,第16段中信客面对一些农妇的憎恨和呵斥,“低眉顺眼、连胜诺诺”就是忍气吞声的表现。 三、叩读《信客》,探究主题。 1.过渡语:这条路越来越凶险,信客撑持不了了,于是,他选择放弃,后来以代写书信为生,再后来教书育人并且干出了一番事业,再后来,他去世了……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2.过渡语:文章结尾写到了两位信客的坟墓连在一起,这个结尾很有味道。“坟墓”在现当代文学中有一些特殊的象征意味。 —— “在我自己,还有一点小意义,就是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所以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摄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至于不远的踏成平地,那是不想管,也无从管了。”——鲁迅《鲁迅全集·坟》 师:在鲁迅先生笔下,“坟墓”是对过去生命的纪念,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 ——“我从此喜欢在荒凉的地方徘徊了。一夏天,当柔和的夜在街上移动时我走入了一座墓园,猛抬头,原来是一个明月夜,齐谐志怪之书里最常出现的境界。我坐在白石上,我的影子像一个黑色的猫”——何其芳《画梦录·扇上的烟云》 师:在何其芳笔下,“坟墓”是对逝去的梦想和爱情的缅怀,一边是美好,一边是哀叹;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 师:在余光中的笔下,“坟墓”是生死相隔的乡愁,一个在里头,一个在外头; ——“谁能平白地砌出这样的花台呢?‘死’是人生最好的装饰。不但此也,地面没有坟,我儿时的生活简直要成了一大块空白,我记得我非常喜欢到坟头上去玩。我没有登过几多的高山,坟对于我确同山一样是大地的景致。”——废名《清明》 师:在废名的笔下,坟墓不再是沉重伤感的地方,而是一个很美的诗情之地…… 你认为,本文中的“坟墓”意象与以上哪个象征意义最贴近?或者,你能为它加上新的象征意义吗? 示例:我认为“坟墓”是对逝去的美好东西的缅怀。人们往往在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后才觉得可惜,象文中的老信客去守墓了,人们才想到询问,第二位信客不再出远门了,人们才想到他的种种好处。作者以“坟墓”这个意象是想劝告人们要珍惜拥有。 师:大家的想法丰富多彩,有些同学思考得很深入,说得很精彩,下面谈点老师的想法,供大家参考,“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下去了”于是信客“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人民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这何尝不是“诚信和宽容”文化在不诚信不宽容社会中遭遇的尴尬。在这种整体社会文化不诚信、不宽容的背景下,只有不诚信才能赢得“不诚信者”的感动与尊重。是诚信、宽容在不诚信、不宽容环境中的一次文化苦旅,结果两个信客都由有信变成了无信,这其中。信客与老信客两坟相守,老师认为象征的是只有“诚信、宽容”与“诚信、宽容”相随,才是诚信生长、生存的最佳土壤和环境。(板书:有信无信 宽容) 回到这个单元的主题吧,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从两位信客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爱自己的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而爱的另一种境界是宽容,请大家朗读: 宽容是善待自己,也是善待别人,是更博大、更深厚的爱;宽容别人,有时也等于宽容了你自己。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四
|
|||||||||||||||||||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五
|
活动时间 |
第12周 |
活动形式 |
听课 |
|
课题 |
《奇妙的克隆》 |
组织者 |
陈菲 |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
缺席人员 |
|
||
|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陈菲) |
|||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六
|
活动时间 |
第19周 |
活动形式 |
集体座谈 |
|
课题 |
月考试卷评析 |
组织者 |
陈碧华 |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
缺席人员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