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年级下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表

(2012-06-15 23:10:51)
标签:

杂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表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一

  

活动时间

第四周

活动形式

备课组活动

课题

讨论复习计划

组织者

高海波

出席人员

全组

缺席人员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昆阳二中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表

一、周教学及复习计划

周 次         

教     学     内     

备注

1--4

完成九年级(下)第一、二与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5

1、文言文复习:九年级(下)课内文言文

2、第一次模考(3月8-9日)

 

 

6(第一轮)

1、语言积累专题(一):汉字认读、书写、 词语运用

2、语言积累专题(二):句子仿写、续写,古诗文默写

3、语言积累专题(三):病句修改、标点使用、修辞等

4、作文训练指导(一)

 

 

 

 

 

7

1、语言积累专题(四):名著阅读、信息概括、拟写标题广告口语交际、实践探究

2、语言积累专题(五):综合性学习(包括《文化温州》)

3、文言文复习专题(一):七、八年级课内重点课阅读

4、作文训练指导(二)

 

8

1、文言文复习专题(二):九年级课内文言文阅读

2、文言文复习专题(三):实词词法归类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文言文复习专题(四):虚词归类复习

 

 

9

 

1、文言文复习专题(五):重点字词、文言句子翻译复习

2、文言文复习专题(六):文言知识整合(课内外阅读测试

3、清明节放假

 

 

10

1、现代文复习专题(二):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2、现代文复习专题(二):论说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3、作文训练指导(三)

3、第二次模考

 

 

11(第二轮)

 

综合训练(12套)

作文训练

 

 

13

 

3、“五一”放假

 

15

第三次模考

 

16--17

(第三轮)

 

1、查漏补缺,难点复习

 

 

18

1、中考考前指导

2、中考(6/12、13)

 

二、主要措施与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

复习过程中,兼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写法。

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特别要做好“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开放性作文的强化训练。

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

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

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点拨。

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

9.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10.做好每堂课的练习题的设计,以及专题测试题和模拟试题的收集、筛选与印刷工作。

 

三、作文指导大体计划

 

 

 

周次

内容 

 

3

命题、半命题作文      写自己事情的作文      

 

 

 

 

5

命题、半命题作文      写家里事的作文

 

 

 

 

7

话题作文              写成长作文

 

  

 

 

9

话题类型              写学校生活的作文

 

 

 

 

 

 依照课标要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和作文平改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13

话题作文              写人生感悟的作文

 

 

 

 

15

命题、半命题作文     写反映亲情的文章

 

 

 

 

17

话题作文              写反映社会感悟的文章

 

 

 

 

 http://s9/middle/75a2e142gc283fe7f7018&690


                                                           初三语文备课组

                                                                   2012-2

 

 

活动记录表二

活动时间

第七周

活动形式

一人一课

课题

病句辨析

开课者

吴光璟

出席人员

全体备课组成员

缺席人员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一、           例句精析

1、            成分残缺

2、            搭配不当

3、            关联词用法有误

4、            句子杂糅

5、            “是”字句

6、            用词不当

7、            语序不当

二、课堂练习http://s8/small/75a2e142gbe18db57f3c7&690


记录人:高海波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三

 

 

活动时间

11 

活动形式

听课

课题

细节描写

开课者

聂荣辉

出席人员

全体备课组成员

缺席人员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写作,根本问题就是两个:“写什么” “怎么写”

一个是内容和是思想;一个是构思和表达

中考考场作文特点:

1、严格限制性

2、明显竞技性

3、特定对象性

出示《2012年复习导引》评价标准语写作方法

温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学情调查:哪方面最需要提高?

内容的充实——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

记忆中的课文经典

什么是细节描写1、细微具体 2、生动细腻 3、服务主体

细节描写方法:1、运用修辞,逼真描绘 2、表换角度,增加层次 3、联想想象,添其内容

例作评析:人物、景物、生活

学生练笔

记录人:高海波

http://s15/middle/75a2e142gc2840447a6de&690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四

活动时间

17 

活动形式

讲座

课题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

讲座者

陈秀飞

出席人员

全体成员 

缺席人员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一、什么是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思想、观点,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是一位智慧之人,他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论语》开篇便向我们提出了孔子的学习之道,我个人认为孔子关于学习在此至少向我们阐明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学习是学和习的统一,即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第二,学习不能无友,即学习需要与他人交流探讨,这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孔子所谈到的学习在今天仍然是我们重视和倡导的,在当前的教育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实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学而时习之;我们强调在学习中要交流互动,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容忍他人不同的不同观点,其实就是对孔子学习不能无友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令人惋惜的是,我们的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之道,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视而不见,在历经许多波折、挫折之后才重新审视它,发现其价值。

 

二、学习的内容

1.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要高远,行为要坚守道德,要富有仁爱精神,娴熟地掌握技艺 

道、德、仁、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他提出的教育学习的内容。志于道,据于德体现了精神思想方面的要求,依于仁,游于艺体现了生活处世方面的要求,由此可看出孔子倡导的是全面的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精神思想的提升,这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就体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文:文化知识,历史文献。行: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社会实践。忠:忠诚,尽心竭力。信:讲究信用,言行一致。

      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

孔子文、行、忠、信这四个字的教育内容,在现在社会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个人学习修身的重要内容,也常常被用作校训、厂训等起着敦促、规范作用。

 

三、学习的目的和宗旨

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研究,听到了正义的道理,却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让他处理政务,办不了;让他出使到别的国家,不能应对。这样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阐述的学习目的包括自我修养和经世致用两个方面。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品德修养一直被置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学习而言首先在于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养,其次才是经世致用、贡献社会。个人只有完成自身的修养,在品行和技能上有所提升,然后再将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用应用于社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修养特别是思想品德的修养在今天来看仍然十分重要,对于社会公德的建立、良好社会风气风气的树立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等,推及到个人就是品德修养的问题。

 

四、学习的态度

1.好学为己,不耻下问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谓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我教诲你道理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啊。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什么都懂的人,只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的学习这些知识罢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

译文: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 孔子说:他勤敏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号叫 

    孔子讲得好学在今天就是所谓的学习兴趣,只有具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可能去主动获取知识;另外学习还要具有务实的态度,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敢于承认,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当然包括向不如自己的人去学习。

2.不能画地自缚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夫子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够,达不到那个高度和要求啊。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半途而废。而你是现在还没有开始走路。

做事提前自我设限,要有勇气,敢于去尝试,学习也是一样。对于学习中的困难,我们首先应该去尽力攻克,若果不尝试就放弃那是得不到真知的。学术界、科学界的许多成果、发明往往是在经历许多磨难、付出巨大艰辛后获得的,如果没有勇气,不去探索,那科学将会停滞不前,人类社会也不会进步。

 

3.见贤思齐,以多问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效法的人,选择它的优点而学习,看到它的缺点而自我检查自己如有就予以改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见到贤者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自我反省。

学习需要向他人学习,需要交流、探讨,遇到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我们不能嫉妒而是要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优点、长处我们不能打压而要努力学习、弥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能自卑而要奋起直追、努力超越。

4.勤奋有恒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勤奋这是古今通用的学习之道,无论做什么学问不付出汗水是不会有建树的。

五、学习的方法

1.学思兼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蒙骗,只思考而不读书就危险了。

在学习上我们既要那里学习已有的知识、学习他人的理论观点,同时也要努力思考,将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有机子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力思考,加深理解,提出问题,然后带着疑问再去学习,解决疑惑,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正反法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去攻读邪说,那就有害了。

学习也具有选择性,学习歪理邪所、迷信谬论,不仅不能促使自己进步,反而会毒害自己,是自己走向歧途,危害他人和社会,一次在学习是要对说学知识进行筛选,吸收那些有益的知识,摒弃那些歪理邪说、谎言谬论。

3.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已经学过的要经常温習,这样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就可以为人师了。”    

复习时学习的重要步骤,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原有的知识,还可以在进一步理解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

   

记录人:  海波

 

 

 

 

http://s12/middle/75a2e142gc2842723d48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