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集体备课教案《夸张的脸》

标签:
杂谈 |
夸张的脸
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采用揉、捏、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张奇特夸张的脸,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有个性化的人物夸张的脸。
2、难点: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夸张的脸的不同变化的特殊理解,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塑造出一个有个性的脸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小小绘画比赛
听要求画画:
a、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画得越大越好。
b、把自己所画的形状想象成是一个人的脸形,继续添画五官、头发,可以适当地加上表情。
(2)展示绘画结果
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说说这样的脸给你怎样
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出夸张的手法,导出课题。
2、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运用了夸张的脸的艺术作品,分析每件作品是如何运用夸张的。
(2)总结运用夸张的好处
师:“
3、游戏、感受、讨论
(1)变脸5连拍游戏规则:请一学生上前老师报1做一夸张的表情,报2做另一个夸张的表情,依次做5个夸张的表情。其他学生感受不同表情的特征。
(2)讨论如何进行夸张
a、出示一张生气的表情图,让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夸张,使作品艺术效果更强。
b、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眼睛瞪得更大、咬牙切齿、头发立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出。
4、技法指导
(1)学生用陶泥制作各种形状,如:球形、长条形……
(2)总结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5、教师示范制作
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引导学生讲出制作过程、方法等。
6、学生制作
(1)制作要求:
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
(2)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7、展示、评价
(1)作品摆放在前面展示桌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欣赏。
(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8、延伸、拓展
(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
(2)鼓励学生回去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张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表1
学科 |
||||||||
章节名称 |
第五单元第7课《夸张的脸》 |
计划学时 |
1个学时 |
|||||
学习内容分析 |
本课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学会用泥塑来表现人物脸部夸张表情。在体会泥塑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节集欣赏性、表演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
|||||||
学习者分析 |
五年级学生对夸张一词有一定理解基础,也已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只是对夸张的艺术不是很熟悉,他们对夸张肯定很兴趣很喜欢,只可能不知到底怎么去夸张而已,所以要达到这节课的目标,首先可以从趣味性的表情入手,明白五官的变化是表现夸张的脸的关键,这样学生就能很自然得懂得各个形的变化夸张就能达到夸张在艺术中所产生的效果并掌握它。 |
|||||||
教学目标 |
课程标准: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的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
|||||||
知识与技能: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 |
||||||||
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提高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塑造人物的审美情趣。 |
||||||||
教学重点及 解决措施 |
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看表情看图片了解理解夸张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准备橡皮泥,两人合作一副夸张的立体造型脸。 |
|||||||
教学难点及 解决措施 |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做做鬼脸,说说鬼脸和课件中的脸的各五官的特征。想想怎么样去夸张,教师讲解夸张的方法。 |
|||||||
教学设 计思路 |
|
|||||||
依据的理论 |
建构主义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 |
|||||||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
||||||||
知识点 |
学习水平 |
媒体内容与形式 |
使用方式 |
使用效果 |
||||
夸张是什么意思 |
中等 |
夸张:就是夸大。 |
问答解决 |
一般 |
||||
如何用夸张表现方法 |
高级 |
把原来小的变更小,大的变更大,长的更长,短的更短...... |
电子稿PPT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 |
很受学生欢迎 |
||||
夸张表现的艺术效果 |
高级 |
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
电子稿PPT 学生感悟理解 |
很受学生欢迎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所用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
谁会做鬼脸?分别叫几位学生上台做做鬼脸,然后定住表情让全体同学说说,谁谁的五官怎么样的变化? |
6分钟 |
1、提示并指指某同学的五官,强调它的变化。 2、揭示并板书课题。 |
举手发言 |
引导学生感知五官形状变化时产生的效果。 |
|||
二、了解学习夸张的表现方法 |
1、欣赏名家作品,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夸张。
|
5分钟 |
PPT展示图片。 问:为什么这些脸这么有趣?
|
学生回答并说说哪些地方夸张了。 |
使学生了解夸张的方法及效果。 |
|||
2、怎么样去夸张。为什幺这样夸张? |
8分钟 |
边欣赏边讲解怎么样才能达到夸张效果。 |
思考并回答问题 |
使学生理解夸张的方法。 |
||||
三、学生作业。
|
1、复习、搓、压、捏、揉、贴等方法。 2、运用夸张的方法两人合作完成一幅夸张的脸的立体造型。 |
15分钟 |
讲解要求,强调方法,放视频音乐。 |
作业 |
实践并完成作业。 |
|||
四、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
展示作品,评价作业 |
5分钟 |
指导学生共同分析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了解明确自己作业和他人作业的优缺点。 |
自由发言表态见解。 |
使学生能够明确夸张的效果和夸张的方法,有效收获好作品信息并提高自己技能技法。 |
|||
五、课后拓展。 |
1、找找夸张的美术作品。 2、画画夸张的脸。 |
1分钟 |
放课件图片,进一步欣赏学习。 |
|
拓展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
|||
课堂教学 流程图 |
|
|||||||
教 学 反 思 |
1、学生兴趣极高,作业完成非常出色,对夸张的理解基本掌握。 2、意向性不强,作业前并不是为达到某效果而夸张,而是较随意性,虽然效果不错。 3、整堂课完整,也达到了预想目标。对作业评价学生发言极为投入,他们对作业的优劣各有千秋,讲的内容却也具代表性,是比较好的效果。 4、独特性思想较少,立体的整个形状不够完整,有的脸是扁扁的。 |
|||||||
专 家 点 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