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6次教研活动

标签:
365教育历史文化育儿 |
分类: 综合组(科学信息组) |
鳌江镇第一小学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 6 次)
项目名称 |
第四次教研团队科学组《仰望天空》第4次试教 |
项目负责人 |
黄蕾蕾 |
活动时间 |
2023年5月6日 |
活动地点 |
录播教室 |
活动主题 |
《仰望天空》项目化主题研讨 |
执教者 |
毛淑蓉 |
参加对象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申请学时 |
3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本次集体备课主要围绕课堂上的问题进行探讨: 1. 问题1: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 第二次试教,毛老师利用学生自己上节课设计的知识问答程序,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呈现上节课的流程图,再引导为什么引入本课内容,怎么应用,衔接得就非常自然,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富有多样性和创新性。但是总感觉项目化还不够,项目是什么呢? 改进:将本单元设计为一个整体的项目化学习任务:知识问答系统,引导学生上节课完成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通过今天学习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存在什么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解决。这样的项目学生就很清晰,当下要做什么学生也明白。把大项目分解成每一节课的小问题去解决,最终完成项目,也很有成就感。 2. 问题2:太阳月球为什么看起来差不多大,如何呈现? 第三次试教,毛老师出示了上节课流程图,但并没有重点进行回顾讲解,也就没有发挥流程图的作用,那么算法思维有进入学生的脑子里了吗?如何改进? 改进:在课的开始通过流程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分析本课的算法,将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发挥了流程图在编程过程中的作用,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在这样由算法到程序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3. 问题3:抽象概念,如何介绍? 第二次磨课,毛啊老师还增加了学生先通过自学书本内容,再进行反馈,教师通过流程图,分析变量的增加、减少、设定和读取,学生对变量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对变量的应用在脑子中有了一个算法,在以后变量的应用上也会有对应的思维。 4. 问题4:学生主体,如何体现? 第三次磨课,毛老师就开始有意识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改进:让学生来教学生,,由学生的问题来延伸出下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大家围绕前面提出的四个核心问题,结合黄老师第二次试教的课堂做进一步探讨。在解决前面四个问题的基础上,,抽象概念如何介绍,学生个体如何突出,以及如何设计项目化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活动照片、考勤表、讲稿、教学设计作为附件,附表格后。
附件1:考勤表
附件2:活动照片
附件3:教学设计(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