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2018(一)第8次教研活动——主题展示:黄蕾蕾执教《书的历史》

分类: 综合组(科学信息组) |
鳌江镇第一小学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主题展示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郑书琴 |
|
活动时间 |
2018.11.28 |
活动地点 |
实验室、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书的历史》研磨课 |
执教者 |
黄蕾蕾 |
|
参加对象 |
综合组全体人员 |
申请学时 |
4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黄蕾蕾老师执教《书的历史》 1.引入新课 2.书的材料变化 3.体验做书 4.选出最易书写最易装订的材料 5.总结 二、教研组展示主题研讨过程 1.何佳璘解读教材 2.林佳佳讲磨课过程 3.毛淑蓉评课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经过几次磨课,今天黄老师展示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课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突出了难点,突破了重点,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本次主题研磨活动中,共进行了5次研磨,所以黄老师共有了6稿的教学设计,看每稿教学设计,都不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问题不断有效化,体现新常规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可以看出黄老师以及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用心,当然大家也成长迅速。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





附教案稿6:


教材解读:
《书的历史》教材解读
何佳璘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附磨课过程课件:
《书的历史》评课稿
毛淑蓉
回顾试教课和展示课中呈现的课堂状态,黄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以下印象:
一、比较喜欢的地方:
1、结合本次送教主题“基于科学大概念下科学阅读课例的研究”,设计了一个有分层阅读任务的绘本故事阅读环节,要求每个孩子做到基础阅读任务“圈出做书的材料”,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试着完成挑战任务“猜测不同材料的书出现的时间,排序”。
2、在书写体验环节,以穿越为主线,带着孩子们乘着哆啦A梦的时光机,沿着时间轴逐渐回到过去,体验“白纸(水彩笔)——竹简(毛笔)——陶泥(树枝)”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书写的难、易程度比较,获得在不同材料上书写的优缺点。
3、鉴于本节课的材料太吸引学生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研讨,所以黄老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都加入了比赛或计时的环节。比如,在装订体验环节,让孩子们进行装订比赛,比比哪种材料装订最方便,比比哪组小朋友分工明确、合作最高效;在书写体验环节,每次书写活动都加入计时环节,调控速度,也暗示孩子们白纸上写字最快等有点。
二、课堂推进过程中有困惑、需要再思考的地方:
最大的不足,上课超时了。主要原因:
1、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展示课那天课前发生的突发状况较多,看来,上课前一定要再三确认。
2、整节课开始的环节“介绍书的历史”和第二环节“书写体验”,还可以再紧凑一些,课堂推进得再快一些。
3、“装订比赛”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小组没有完成,被我喊停,孩子们对于后续的研讨不感兴趣,只想继续装订。现在想来,装订比赛可以请其中一组作为班级代表,进行比赛,时间、研讨,会比较方便、紧凑。
4、哆啦A梦的录音用的有些多了,课堂被录音牵着走了,后面几段录音可以不播,因为孩子生成性的东西可能预测得不准。
5、关于材料的分发、管理、回收,还需要注意。材料的有效使用,能为课堂加分;无效管理,会影响课堂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