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课堂充满生机

标签:
诗歌课堂杂谈 |
分类: 教学漫谈 |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10/28/122210173_171n.jpg
一、兴趣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得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二、创设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与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相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
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我让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
三、深入内心
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时,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经历,我让学生理出本诗情感轨迹。本诗开始是写宴会的场面,李白的心情应该很高兴,接着笔锋一转,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此时李白的情绪一下子跌落下来,由高兴转为失落,那是因为李白想到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心里感到憋屈。但作者在逆境中还是充满着希望,有朝一日会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一下子又乐观起来。但是又想到出路又不知在哪里,心里不免沉重起来。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作者激情飞扬,对前途充满信心。通过深入内心法,理出作者喜怒哀乐、抑扬沉潜的情感轨迹。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