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火令》(恋梅)

(2012-02-08 12:01:22)
标签:

吾爱

分类: 咏物

http://s14/mw690/0029vNFPzy6JyEdKcgZad&690

          《喝火令》恋梅

       手迎风暖,躬身拜雪晴。

       晓来帘动暗香盈。

       莺燕舞枝谁顾,携露赏池亭。

 

        艳李妖娆竞,夭桃烂漫争。       

       恋梅唯我独钟情。

       守定英残,守定萼凋零。

       守定落泥尘碾,掩土瘗花铭。

 注:瘗[yì]。《瘗花铭》是悼念花的文字,"瘗"是埋葬的意思。《瘗花铭》乃是庾信的作品,一般认为现已失传。《红楼梦》中著名的《葬花词》,也应该是受了庾信《瘗花铭》的影响。著名红学家蔡义江曾经指出:"《瘗花铭》换一个词就是《葬花吟》,意思差不多。"

 依《钦定词谱》、《词林正韵》填写。黄庭坚(见晚晴如旧)体。

 博友对《喝火令》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抒怀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赏梅、惜梅、恋梅之意,抒发了至爱、至真、至纯之情。语言自然流畅、柔婉含蓄,感情真挚。

    “揖手迎风暖,躬身拜雪晴”。起两句白描起笔、如道家常。揖手为迎,先迎东君司春之神,送来了春的气息——因为寒冬阑珊、新春风暖将是梅花开放的时节;躬身为拜,再拜雪霁晴朗天---因为雪晴恰是梅放之时。(陆游《雪后寻梅偶得绝句》有“雪晴萧散曳筇枝,小坞寻梅正及时”;李曾伯《沁园春》词有“春犹浅,趁雪晴放梅,且和新诗”句)。何以言谢、又何以要拜?正因“岭南春早暗香盈”也!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梅花独有的恋情。隐含意义更在于,期盼梅的早日来临,不知在心中惦记酝酿多久了,可谓意曲情婉。自古到今咏梅诗词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但接下“姿禀玉肌琼骨,仙韵自幽清”,仅十一个字,对梅花的形(姿)与神(韵)作了高度的浓缩与凝炼,也不失为佳句。

   片前两句承上启下,“李妖娆竞,夭桃烂漫争。”举桃李争妍,状姹紫嫣红的深春时节临近,梅花将渐次凋零,梅香也渐次淡去。接下笔锋再转,从客观物象变化描写直接转为抒情——“恋梅唯我独钟情”,用语铿锵,抒情酣畅。余句一泻而下,递层深入,达到词作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高潮:即便是枝残叶零落,也会永远地守护着她,即便是花瓣成泥碾作尘,也要亲手把她捧起来再撮一把土、掩埋起来并为她立上一座碑铭,以示永远的纪念!

    大凡咏物词都含有作者的情感寄托,本作是否借咏梅恋梅,而实有难尽之意见于言外吾不揣谫陋,但深感词作深幽流婉、含蓄蕴藉中另有怀抱。在谋篇布局上,词作依《喝火令》词牌字数上片轻(28字)、下片重(37字)的特点,对过片首两句进行了缜密构思,疏密相兼,既意脉一贯、承上启下,又跳跃性极大,一从上片只点至梅花出场(疏),便立转到过片的万紫千红,把恋梅、惜梅、守梅的重头戏,用三叠“守定”的层层递进(密)表现手法,将钟情人挚爱深意在过片有限的篇幅里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字赤金,句句情溢,这也正是本词构思运笔精妙之所在。   

   《喝火令》词牌首创者为黄庭坚,其首创词的下阙为“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禁。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词牌要点为:上、下片起二拍均为对仗句,下片4、5、6拍,为叠字摊开句法。黄体摊开句法的要点是,先有一完整六言律句,如“星月雁行低度”,然后,“星”摊开一拍,“晓也星稀”,“月”摊开一拍,“晓也月西沉”,“雁行低度”摊开一拍,“晓也雁行低度”。就本词分析,上下片起二拍均对仗工稳,且流畅自如,朗朗上口。下片4、5、6拍按黄体的要求也是极规范的,也即,完整的六言律句为“枝叶落泥尘碾”,然后摊开为三句:“守定枝残,守定叶凋零。守定落泥尘碾”。总体讲,不失为一首好词。

 

------------- 格律检测 ---------------
揖手迎风暖
躬身拜雪晴【晴:第十一部】 押韵(第1组韵)
晓来帘动暗香盈【盈:第十一部】 押韵(第1组韵)
莺燕舞枝谁顾
游苑赏池亭【亭:第十一部】 押韵(第1组韵)
艳李妖娆竞
夭桃烂漫争【争:第十一部】 押韵(第1组韵)
恋梅唯我独钟情【情:第十一部】 押韵(第1组韵)
守定英残
守定萼凋零【零:第十一部】 押韵(第1组韵)
守定落泥尘碾
掩土瘗花铭【铭:第十一部】 押韵(第1组韵)

 

请留意多音字     

平仄符合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