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2017-01-17 08:50:00)
标签:

【原创】

南部

大桥

柳林广场

陈氏三状元

分类: 家乡风光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

图文/Ljm

 

(中华新韵十唐)

 

古韵悠悠翰墨香,三陈魁甲美名扬。

悬锥刺股登科第,勤奋博学任栋梁。

治水疏河功显赫,知兵善战世无双。

革新改制兴朝政,不朽勋劳载史章。

 

 

       备注

       陈氏三状元:是指北宋年间,四川省今南部县大桥镇陈省华(官至尚书)的3个儿子〈即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中,分别有两人中了文状元,一人中了武状元,历史上称这三兄弟为“陈氏三状元”,像这样一门三状元的名门望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还仅此一列。由于当时的新井属保宁府管辖,今天阆中市的三陈街就是以这三兄弟的事迹而名留千秋的。在南部也留下了金鱼溪、金玉桥、状元桥、三元街等美名轶事。

       “三陈”虽然功名显达,但与眉山“三苏”相比,还是鲜为人知。“三陈”的生活年代早于“三苏”,其功名、官职也远远超过“三苏”。同时,他们也都勤政爱民,苏轼治理西湖,留有“苏堤”,陈尧佐治理钱塘、卫河、汾河,留有“陈公堤”。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陈氏三兄弟当年读书的漱玉洞)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陈氏三状元故里简介】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南部县就建址于大桥场东侧。唐末,任南部县令的陈翔就是陈氏三状元的祖父。陈氏祖籍河北(今河北省安平县),据《陈氏族谱》载:“陈氏自唐有德公其后入蜀,居阆州西水等处。唐末,陈翔为新井令,因家焉。”陈翔之子陈省华有三个儿子,即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北宋初年,三子相继中进士,尧叟、尧咨考中状元(南部俗称三状元),大桥镇因此而闻名当世。古老的南部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南部县,因“三陈”状元事,留下了不少佳话和古迹

     三状元故里,人杰地灵。大桥镇东北有一个小山湾,茂林修竹,清幽绝俗。湾内有一长38米、深3米、高4米左右,略呈弯月形的天然岩洞,是陈氏三兄弟幼年读书的地方,当地人叫它漱玉洞。洞内有一突出的小石锥,相传为陈氏兄弟效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苦读书而留下的遗迹。历代文人墨客也因此留下了不少诗名。宋淳熙三年(1176年),杨异悚诗云:“入户万君子,当岩数老龙。”诗赞陈氏兄弟,言之凿凿。

     漱玉洞在今大桥小学后面元宝山下,离漱玉洞不远处有瑞笋湾,因三石笋得名。《陈氏族谱》载:“先祖下葬时,天降鸿雨七日,地生瑞笋三根,兄弟将相迭出”“瑞笋”其实是石头如笋状,质青而坚硬,中笋高达2米,略呈方形,左右圆而略低,可惜特殊时期中被毁。清县令李澍有诗吟石笋道:“新井县中石笋生,联床风雨读书声。古来鼎足无双品,占尽鳌头第一名。此日残留西水曲,当时纸贵洛阳城”。

大桥镇南侧,有一石墩平桥,桥长16.4米,宽2.9米,高3.8米,是陈母“杖坠金鱼”处。《南部县志》载:“金鱼桥在县西九十里,宋尧咨守荆南归,母冯氏问尧咨:汝典郡,有何异政;答云:过客己见善射。母怒曰:不能以孝报国,一夫之技,岂父训哉。击以杖,坠所佩金鱼,故名。”

     大桥镇东南50米处有一座三块巨石砌成的桥,桥中刻龙,扬首奋须,故称"龙桥"。旁有一口凿于整石上的古井,口小腹广,水味甘美,大旱不竭。传说陈母冯氏在汴京思家乡水,尧叟以驿马驰送,故名“思乡井”。龙桥即当时驿马候水处。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七律•柳林广场瞻“陈氏三状元”(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