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诗骨
一一读乡村教师残疾诗人郑学良诗作有感
▪ 王 良
上世纪末我曾是一个热血青年,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偶然得到一本《当代中青年抒情诗选》,当读到“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欣赏别人也是一种幸福……”,我的心猛的咯噔了一下,顿时被这饱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所征服。当我还在想象这是怎样一位饱经沧桑的资深诗人时,不想其简历告诉我他不过是比我大不了几岁的毛头小子,而他所从教距县城50余公里蔡玉窑也曾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更让我感动的他竟是一位残疾的民办教师。2016年5月,在“中国新诗百年论坛暨商洛诗歌研讨会”上,他的诗作作为八位新锐诗人之一,在大会上被深入研讨和点评,这就是诗人、商洛诗歌学会副会长郑学良!
2003年,郑学良一首发在《人民文学》上的《在冬天来临之前》,引爆了商洛乃至陕西文坛,并得到了全国诗坛的广泛关注。摘诗如下:
在冬天来临之前
“我要抓紧从山上背回干柴
安顿好年迈的母亲
我所任教的校舍仍破败不堪
我要在冬天来临之前
糊严窗户 将教室墙壁的裂缝
用泥土堵上······
在寒冷的冬天
不能冻着两个人
一个老人
一个孩子”
这首诗后来被选录于该年度由诗刊社选编的《中国年度最佳诗歌》的权威选本。从这首诗不难看出学良是一个内心充满大爱的人民教师和诗人,我想正是这首诗的无私和大爱才,才深深征服和震撼了广大的读者,这便是诗歌的魅力、诗人人格的魅力所在!2005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花开的声音》。
正因为诗人郑学良胸怀大爱,对世间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着爱,我对他的一首《再次写到蜜蜂》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可每每再读时仍激动不已一一
再次写到蜜蜂
“再次写到蜜蜂 却是为一只蜜蜂
做着默默的祷告 一只蜜蜂死了
死在寒露的菊花花蕊里
两粒如豆般大小的花粉是那样耀眼
仿佛这深秋清晨的光源
死因不明 我只看到它的脚还牢牢抓住花蕊
双翅定格在起飞的状态
是过度劳累 还是体内突发的一场暴病
反正一只蜜蜂死了 死在劳动的现场
一只蜜蜂的活为生命创造了甜
一只蜜蜂死了它的工作自会有其它的蜜蜂替代
生活中不能没有甜 生命也就
需要牺牲和奉献
对于一只小小的蜜蜂 它肯定不会明白
奉献和牺牲就是它的本能”
我深思作者的本意不仅仅是在写一只蜜蜂吧?其寓意不言自明!
学良是商洛文学艺术界的一员、是秦岭边远特困山区最基层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从他的《在冬天来临之前》中,充分感悟到他对中国教育和学生发自肺腑的爱。当读到一一
听孩子们背诵课文
“听孩子们背诵课文,那些
声情并茂的要鼓励
结结巴巴,在提示下完成的
要鼓励,就是背了开头
就卡壳的,也要鼓励
只在声调语气上做些变化,随后说
再预习预习,你一定行······
听孩子背诵课文,目光
不要死死盯着孩子的脸,更不要
说眼睛。这些山里的孩子胆小,羞怯
你要把目光埋进手中的课本
或者,将脸转向窗外
假装看山野的风景······”
我的眼眶不禁涌出了难以言述的泪水,这就是一位乡村教师,这就是一位乡村文艺工作者。他的爱、他的赤诚、他的赤诚敬业之心,怎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作为乡村诗人的郑学良,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工作于乡村,可谓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诗人,他立足于农村,扎根于泥土,勤奋憨厚,执着朴实,,有其诗为证:
大山里的日子
“他们在山坡上挖地
面前是祖先的坟茔,山下
是他们的村庄
他们把全身的力气都攒在手里
“嚓、嚓、嚓······”
这深沉的锄声传得很远
秋风凉了,漫山红遍
歇息时,他们拄着锄头
望一会儿
飘过几片云朵的青天
他们在山坡上挖地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这大山里的日子啊,就是这样
被他们一锄一锄地
翻新”
这首诗起初我在《商洛诗歌》上读到,后来陆续在《绿风》等多家刊物媒体屡次见到。喜欢一首诗,并不是它上了多少期刊、上了什么大报大刊,而是看一首诗的真情实感和感召力、穿透力。看它使人知道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而这首诗让我再次领略了山民的生活、看到了山民的命运、懂得了生命的不易。学良的这首诗作虽短,却叙说着一段贫困乡村的艰辛史,叙说着农村人的希冀和劳作。
学良是一位胸怀大爱又极具灵性与悟性、富有古典气质的诗人,其诗行云流水,如琢如磨,品读和吟诵这些诗作是一种深沉高雅、痛快淋漓的精神享受——
春 日
“洗澡的鸟儿在一个春日的正午
它溅起的水珠让我们看见了山光水色
它一对温柔的眼睛让我们看见了
我们看不见的善良
它要洗掉的是人世的落尘
洗澡的鸟儿是在一个春日的正午
我看到了早晨从正午开始
一个洁净的灵魂从流水里升起
满山的绿叶,碧绿的羽毛
轻轻地风声来自心灵的啼鸣
我是在流水之岸还是在流水之中
只觉得春日正将我慢慢孵化·····”
这就是学良的诗。他把乡村日常生活的片段不仅写活了,而且上升到了灵魂的高度。对于学良的诗我只写了自己喜好的一面,至于其诗的思想性、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还得有教于方家,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朋友,我只是写出了自己对他的一点感受罢了。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在和学良的一次交谈中,我曾问了一句很俗的话:你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是怎么把诗坚持写下来、又写的哪么深刻呢?他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讲了他的一位学生问他和我同样的问题,他随口不经意地说出:“诗,是诗人心中的佛!”我当时真的被这经典的句子震撼了。
学良从1982年自《西安晚报》发表处女作起,相继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星星》《绿风》《诗潮》《中国诗歌》《延河》等报刊发表了大量诗歌和散文,其诗歌入选了多家国家级、省级选本,并作为会员代表参加了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三十多年,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这不正印证了他那句经典的“诗,是诗人心中的佛”吗!
最近,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精心编就了又一本有分量的诗集《被时光打磨的佛》,我期待着它的尽快问世,并为学良的诗歌、人格和精神大大点赞!
心安就是家
——《大树西迁》观后感
王晓阳
英姿飒爽的胡杨根扎荒漠
把粗犷质朴实在种进西北汉的心窝
江南才女秀美水灵
弹奏黄浦江上都市繁华的艳影光波
说什么佳人什么才子
都是华夏儿女自家人
有缘就有爱
携手为神州燃烧青春年华
管哪是沿海哪是西部
都是中华大地的脚和手
哪里需要哪用力
完整是一家
和谐自然才是美
心安就是家
哪有什么过不去的硬坎
何必不放过自己放不下
2016.7.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