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之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

分类: 语文组教研校本培训 |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平阳县闹村乡中学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董希信 |
活动时间 |
2019年4月8日 |
活动地点 |
办公室1 |
活动主题 |
|
主 讲 人 |
董希信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成员 |
申请学时 |
1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董老师根据新常规要求和学生实情设计了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2、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意见; 3、董老师最后重新称述教学过程。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活动氛围非常浓郁,各成员积极参与。 |
||
过程确认 |
科研室负责人签字: |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
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情感主旨类赏析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二、考题回顾 中考的钟声临近敲响,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而古诗词的赏析又是中考必考题,比如: 1.出示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鉴赏题 2.近五年诗词类鉴赏题的命题趋向: 纵观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赏析题, 1)一般分值为四分,以八、九年级的居多,涉及各种主题; 2)题型以填空、简答题为主; 3)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味。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探究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要了解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由昔日的君王变为阶下囚,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表达词人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又如: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茅》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创作了这首不朽名篇。看到这一内容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在诗中从述说个人的痛苦,到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得到庇护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闻》是安史之乱结束了,公元763 年,杜甫听闻捷报惊喜若狂,冲口唱出这首七律,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归心似箭的感情,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二)分析标题,抓住文眼 请同学们看这首诗,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指名朗读后指名回答 教师追问:这种情感我们首先能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答后点击鼠标强调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情感。所以,一首诗拿到手,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标题寻找突破口,看能否从中获得把握诗人情感的信息。
教师总结:一般而言—— 1.标题中有“送”、“别”字样的一般为送别诗,这类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淮上与友人别》 2.标题中有“咏”“题”加物象的如《咏煤炭》,一般为咏物诗,这类诗一般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也就是托物言志。
(三)理清意象,景中有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句中哪些景物能表达词人的情感? 西楼、月、梧桐、深院这些景物可以感受到诗人产生的苦闷寂寞与伤感之情。而这些景物如果出现在诗词中,一般都是用来表达诗人凄凉、悲伤、愁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歌中的意象。 1.解释意象
简单点说意象就是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等。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请同学们说说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有哪些这类诗句?指名回答 2.诗词中常用意象及含义
月亮——常用来表现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 菊花——坚强的品性(傲霜),清高的气质,象征隐逸、高洁、脱俗。如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愁苦。如李煜的《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夕阳——多给人失落、凄凉之感。古人常用夕阳来表现思乡之情。如《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净沙 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次北固山下》中的“归雁洛阳边”。
(四)品味词句,不离篇章 设问或提问:讲到这里,可能有同学有疑问,如果从以上三个方面都看不出来怎么办?老师告诉你们,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千万不能放过,从这里我们也能找到把握作者感情的突破口。 1.关键词: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如果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把握诗人情感主旨的钥匙。如思、念、愁、喜、独、悔…… 思:“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烟波江上使人愁” 喜;“漫卷诗书喜欲狂” 独:“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念:“念天地之悠悠,独……..” 2.主旨句:诗歌的主旨句能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和生动的修辞方法。 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后答题。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的画面。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 “犹”字表现诗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四、小试身手:(答题时如何准确表达?) 要点:(一)审题要清(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答什么,象什么。) (二)一般答题方法:只问抒发了什么感情;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作者流露的感情:通过描绘什么+运用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三)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阅读晏殊的《浣溪沙》后答题。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结合写景方面,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检测练习 (一)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自喻,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答: (二)阅读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后,回答下列问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后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这首诗大约就写在此时。独怜:偏爱。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怎样的情怀?(2分)
答:
七、板书设计: 古诗词鉴赏----把握思想感情
看作者
析标题
抓意象
品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