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评课——《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标签:
佛学 |
分类: 科学组教研校本培训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评课 |
项目负责人 |
周丽君 |
|
活动时间 |
2015年5月29日 |
活动地点 |
美术室 |
|
活动主题 |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主 讲 人 |
李想 |
|
参加对象 |
全体科学组成员 |
申请学时 |
1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周教师说自己的上课想法及思路 2、李老师从课堂准备程度,目标的完成,教材的处理,课堂的结构,教法及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点评! 3、其它成员也对本堂课讲述自己的看法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评课稿
今天有幸参加周老师《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开课活动,听课之后学习了较多,也有颇多感受,以下我将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两个角度来对本节课进行评课。
本堂课有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之间的循环和转化;2、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利弊!从听课情况来看,周老师只完成了目标1,当然,课堂上无法达成目标有诸多原因,一种可能对氧循环的读图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没有透彻的理解氧循环,导致后面的第二张读图没法顺利开展。同时也有一个原因是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相对比较低,这也导致学生无法在45分钟内达成目标。
从思维能力的培养角度看,本节内容还是有许多的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有两个思考,一如为了让B钟罩内蜡烛能较长时间的燃烧下去,在设置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应提醒学生解题关键点,不过周老师在学生还没有充足思考的情况下就直接给出关键点:从燃烧的条件考虑,消耗氧气减少,产生氧气增多的两个角度!浪费了一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二如在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木的叶子都掉光了,光合作用的鞥努力大大下降。北方的人会有缺氧的感觉吗?在解决本道题上周老师虽然给了学生的足够时间思考,但由于缺乏引导,如果提醒学生不缺氧意味有氧气的补给,从哪儿获得呢?这样这道题的解决将会顺畅很多!
http://s10/mw690/0029ugRAgy6SMzxPvV769&690
http://s15/mw690/0029ugRAgy6SMzwnHI23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