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献初先生“都城过百雉”答疑

(2012-08-21 11:28:50)
标签:

杂谈

                       万献初先生“都城过百雉”答疑

                                     万献初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雉”字从矢从隹,以矢射鸟,甲骨文复博友:鈥溒姹⑿翕澋慕馐前二·三一·五,有杀伤之义,后专指“野鸡”。怎么变成表示城墙面积的量词了呢?从注疏中可知,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三丈,与“野鸡”义无关。查得《周礼·地官·封人》“设其楅,置其絼”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絼,著牛鼻绳,所以牵牛者,今时谓之雉,与古者名同”,唐陆德明释文:“絼,本又作纼,持忍反。”《说文·糸部》:“纼,牛系也,从糸引声,读若矤。”可知“絼、纼”是异体字,“雉”借作“絼”也就是借作“纼”,“纼”由系牛鼻子的长绳子转用作丈量工具,有“丈量”之义,再引申作长度、面积单位,就很自然了。“纼”《广韵》直引切上古读定母真韵,“雉”《广韵》直几切上古读定母脂韵,“雉-纼”声母相同韵部“脂-真”阴阳对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