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均数 练习课》教学设计

(2017-04-17 00:09: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之星

四年级下  第八单元

《平均数 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熟练准确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问题解决: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平均数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思考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以此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均数。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聪明的大脑再走进平均数,去探索关于平均数的更多秘密吧!

1.(课件出示:)四名学生踢毽子个数统计表:

姓名

王萌

李禹

肖小

吴哲

个数

8

6

9

5

(1)       你能求出这四名同学平均每人踢了几个吗?(7个)

(学生计算,汇报算法,师适时板书:移多补少   总数÷份数)

(2)       追问:“7个”是谁踢的个数?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7”是个虚拟数,每个人踢的个数“相当于”7个)

2.(课件出示)

姓名

王萌

李禹

肖小

吴哲

个数

29

43

33

95

师:如果四人踢的个数如上表所示,用哪种方法更容易算出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方法来求平均数,体现方法的优化思想。)

二.基本练习,巩固基础

1.抢答竞赛(答对可给小组加1分,解释判断理由给小组加1分)

判断: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米,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米。(  

2)小东所在的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刚所在的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3)一个水池的平均水深为1.1米,身高为1.6米的小明同学(不会游泳)进入水池不会有危险。( 

(以上内容由课件逐题出示。活动时行时,师应注意控制抢答的节奏,每题出示后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再宣布开始抢答。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对(2)(3)的理解。)

2.交流学习

以条形统计图出示下表中数据。(肖扬同学周一至周五上学所花时间的情况)。

星期

时间(分)

15

17

14

16

18

(1)       她平均每天上学要花多少时间?

(独立计算,小组内订正)

(2)       学校规定到校时间是上午800.肖扬什么时间从家里出发合适?

(先思考,再在组内充分交流,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在全班汇报,由全班同学评定该同学的回答是否合理,能否给小组加1分。答案合理,理由充分即可。)

师:平均数还能帮助我们合理安排生活中的问题,看来,这平均数的用处还真不小!

三.综合练习,加强应用

师:看,这样的比赛也离不开平均数呢!

1.(课件出示)学校“六一”文艺汇演中某节目得分,

评委

得分

89

92

90

96

89

90

63

(1)       快速计算出该节目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得分。(87分)

(2)       观察这个平均分与上面这些分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最低分对得分的影响)

(3)       师: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极端数据的影响,使比赛的成绩更接近公平,一般规定:在计算比赛得分时,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用其余分数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的比赛成绩。

(4)       用上面的方法重新计算该节目得分。(90分)(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发现这个得分更能反映一般情况)

2.体会平均数的应用范围

94页第6题。

如果按照旅客的平均身高来订购酒店的新床,这样做合理吗?为什么?订多长的床会更合适呢?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享自己的想法。

师:如此说来,有些问题的解决并不适合用平均数。看来,什么时候用平均数,还要——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情况来定”。)

四.提升练习,拓展思维

在本学期的考试中,李华前两次的数学成绩平均62分,第三次考试后,他的平均成绩是68分,他第三次得了多少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