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教学反思

(2011-05-09 11:12:58)
标签:

绘本

教学反思

杂谈

分类: 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意图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所基于的教材是国外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对于绘本教学,我们大家都很陌生,会自然的将它归为阅读活动材料,看图说话,故事书一类的语言教材,其实绘本是幼儿多通道学习的一种载体,她所呈现的教育意义并非画面上的浅显内容,执教者在拿到绘本的时候,首先应该反复的读透故事内容,感受画面传达意思的同时更应该读出作者在创作时的潜在意图。在众多的绘本中,《母鸡萝丝去散步》无疑是一本成功的绘本,是本几乎是在用图画讲故事的作品。在反复翻阅作品的同时,我也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清楚了书中的内容其实隐喻了两条线索,一条是29个文字所讲述的母鸡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另一条则是画面中隐藏的贪婪的狐狸想吃母鸡而又屡屡失败的幽默滑稽的故事。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所罗列出教材中可供拓展的教育内容如下:

1、读懂画面内容;

2、学习动词穿,钻,越等词语 ;

3、感受画面的图案美及浓烈的装饰感;

4、清楚角色行走及故事发展的路线 ;

5、观察画面中的细节部分展开联想-----狐狸会吃到母鸡吗?;

6、深入探究角色心理,列:母鸡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狐狸尾随自己故意设计陷阱 ;

7、能够结合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画面内容;   

  首先找出教育线索之后,并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度开始进行价值筛选,既然是教学活动就应该先解决教材本身的鲜明亮难点。很显然,作品中显而易见的认知点是一些动词及地点。    在活动准备中我设计了一个带领幼儿按照我预先设计的路线进行自由散步的环节,这个过程中无意识的让幼儿体验走,穿,越,钻等动词,这样一来,在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无痕迹的弱化了一个教学难点之一。

  其次在理解故事中的地点时,我结合了自己制作的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我会把路线图设计成一个转盘的样式呢,那是因为我发现故事讲述的是母鸡萝丝从家里出来散步经过的一系列地方最终又回到了家,细想一下,其实这条故事线就是一个有趣的圆形,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所以我把整个路线图设计成了一个转盘。接下来就是活动的环节设计上,一开始,我的想法是想在语言活动的基础上渗透美术欣赏的部分,但是,考虑到幼儿的观察力首先肯定是从故事本身的内容上开始逐渐放大,听懂故事内容,看懂画面,感受角色心态,仅是这三部分就需要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消化。至于感受画面的美感,观察线条等目标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延伸完成。于是,我将整个活动的重点还是选择在了理解故事本身上,结果,我在理解故事内容,清楚路线的基础上加载了一个剖析角色心理的目标上,也就是讨论怎样给母鸡定位。加上这个目标之后,我把整个活动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留给了这个第三目标探讨环节上。但是后来,听过了高老师的建议,认为这个讨论环节不会成为活动的亮点反而是一个难以吸收的教学难点。以及接受了园领导的建议,既然是同课异构,就希望能看到执教者能以绘本为中心所呈现出的向其它领域进行辐射的目标。

   最后我又摒弃了这个讨论环节,决定跳出绘本本身,但是不抛弃绘本作品原有的设计亮点,也就是这本故事书中蝴蝶衬的内容,同时也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路线!  蝴蝶衬中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萝丝散步的路线图,同时也给孩子以后的二次阅读带来新的乐趣。于是,我把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为《为自己的班级设计路线图》说到路线图,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是个很有趣的新名词,他们对路线图的乐趣其实源自平时孩子对迷宫图的乐趣。为了活动预设的效果,扫清孩子的认知盲点,在活动前,我还是有意识的和他们一起讨论了路线图的作用欣赏了各种各样路线图,这样一来,孩子们在收到老师的创作要求后,脑中会有一些零散的经验,以及创作思路。这个环节进行的同时也是整个活动由语言故事向社会及美术创作领域延伸的过程。

    这就是我的整个活动的设计过程,活动流程大致为 :

欣赏——发现——理解——感受——创作

  本次的绘本教学的同课异构活动,对于我来说是教学新思路的一次初探。我也在对活动目标及过程的反复修改中深层次的挖掘绘本教材本身的多元化。如果从这次活动中我能够探索和吸取到正确有效的绘本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我来说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一个绘本课程教育模式的方向。如果,在本次活动中没有收到我预设的教育目标,那么,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磨砺,也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分析设计中的欠缺所在,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预案。

 

 

                                                       

 

 

授课

教师

石雪蕾

班 

百合班

科目

语言

时间

2010-10-13

课 题

《母鸡萝丝去散步》

 教 材 分 析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所基于的教材是国外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对于绘本教学,我们大家都很陌生,会自然的将它归为阅读活动材料,看图说话,故事书一类的语言教材,其实绘本是幼儿多通道学习的一种载体,她所呈现的教育意义并非画面上的浅显内容,执教者在拿到绘本的时候,首先应该反复的读透故事内容,感受画面传达意思的同时更应该读出作者在创作时的潜在意图。在众多的绘本中,《母鸡萝丝去散步》无疑是一本成功的绘本,是本几乎是在用图画讲故事的作品。在反复翻阅作品的同时,我也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清楚了书中的内容其实隐喻了两条线索,一条是29个文字所讲述的母鸡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另一条则是画面中隐藏的贪婪的狐狸想吃母鸡而又屡屡失败的幽默滑稽的故事。

 

活 动 目 标

一、理解故事内容,清楚故事中的路线。

 

   二、根据角色的表情形态,猜想它们的内心活动和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

诙谐幽默感。

 

三、学习创作路线图,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 动 准 备

《母鸡萝丝去散步》PPT  音效素材

 

教师用故事路线地点转盘   字卡 

   

课前组织幼儿在户外有预设性的散步

 

教学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师:刚才跟老师去散步的感觉怎么样?

师: 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走过……绕过……越过……经过……穿过……钻过……”帮助幼儿建立方位感,理解故事中的动词,解决教学难点之一。)

 

二、引出故事人物

(播放音效母鸡声音)认识母鸡萝丝,学习母鸡神态

(播放狐狸背景音效)引出狐狸,想象狐狸跟在母鸡后面想做什么

 

三、播放ppt一遍,教师朗读文字内容,欣赏故事。

师:萝丝有没有被狐狸吃掉?

师:萝丝去了哪些地方?

(出示母鸡萝丝散步路线转盘,利用图画及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路线。)

师:狐狸遇到了哪些事情?

师:我们一起再来仔细的看一看

 

四、再次欣赏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受故事情节的诙谐,请幼儿描述一下画面中狐狸的状态。

师:你认为狐狸怎么样?

师:你想对狐狸说什么?

小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五、介绍绘本,欣赏环衬内容。

介绍书名,作者

引导幼儿观察环衬中的路线图

 

六、创作路线图,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自己创作班级路线图

 

七、评价,结束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自我评析、小结 

   整节活动大约进行了40分钟,超出大班课程活动时间约10分钟,整个活动流程基本上是按照教案思路来进行,但是很多细节(如课堂准备)因为事先没有进行模拟播放和练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及时的调整虽然没有影响各个环节,但是却打乱了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自我感觉,本次活动:

    1 我的课堂语言没有进行提炼缺少严谨和准确性。说明我的课前准备还不够。

     2、教学环节上还算较清晰,过渡也很自然,孩子在参与活动中表现的较为活跃,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能跟随教师的思路。

     3、整个活动中,提问还是很有效果的,我预设的几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以及理解故事时追问方式是为了使孩子们的思考更深入。

    4在调动幼儿积极性方面,切入的角度还不够,怎样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及表情表现角色性格还是活动中欠缺的部分。

     5、最后的延伸环节,顺延的不够自然,幼儿操作性虽强,但是点评和收尾没有做到一个有效的“呈上”作用。作为活动中的亮点部分,操作性是有了,但是教育性不够

   本次的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个人的准备不足成了最大的弊点。进过反思和小结,我也意识到如何让语言课在开展的时候,既轻松生动又富教育严谨,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前就进行大量的语句过滤,另一方面就是课堂中的临场智慧性。一节优秀的语言活动,必是经过执教者反复预设验证后,所呈现给幼儿最有效直接且灵活的一个教育过程。

                                                          石雪蕾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自我评析、小结 

   整节活动大约进行了40分钟,超出大班课程活动时间约10分钟,整个活动流程基本上是按照教案思路来进行,但是很多细节(如课堂准备)因为事先没有进行模拟播放和练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及时的调整虽然没有影响各个环节,但是却打乱了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自我感觉,本次活动:

    1 我的课堂语言没有进行提炼缺少严谨和准确性。说明我的课前准备还不够。

     2、教学环节上还算较清晰,过渡也很自然,孩子在参与活动中表现的较为活跃,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能跟随教师的思路。

     3、整个活动中,提问还是很有效果的,我预设的几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以及理解故事时追问方式是为了使孩子们的思考更深入。

    4在调动幼儿积极性方面,切入的角度还不够,怎样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及表情表现角色性格还是活动中欠缺的部分。

     5、最后的延伸环节,顺延的不够自然,幼儿操作性虽强,但是点评和收尾没有做到一个有效的“呈上”作用。作为活动中的亮点部分,操作性是有了,但是教育性不够

   本次的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个人的准备不足成了最大的弊点。进过反思和小结,我也意识到如何让语言课在开展的时候,既轻松生动又富教育严谨,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前就进行大量的语句过滤,另一方面就是课堂中的临场智慧性。一节优秀的语言活动,必是经过执教者反复预设验证后,所呈现给幼儿最有效直接且灵活的一个教育过程。

                                                          石雪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