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交流

(2011-03-28 10:38:49)
标签:

绘本

杂谈

分类: 绘本探奥
王玮   张雪

   儿童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这会让他们终生受用。绘本阅读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参与式。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鼓励他们参与到编写故事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续编结尾。

比如,指导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也来猜猜看,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有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会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要是你,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通过角色替换,孩子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
  2、开放式。

⑴教学地点开放:阅读绘本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室,在阅览室,在学校的花园或别的地方,不要固守教室,可以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的心之间的距离。
  ⑵教学人员开放:授课者不必都是同一位教师,可以是不同班级教师的交流,或与学校图书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有条件的话能邀请到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就更好了,和他们一起演绎故事,诠释故事,分享故事。
  ⑶阅读内容开放:不必都读作家所写,等孩子对绘本有一定了解后,也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绘本故事,到时就可以阅读孩子自己的优秀作品,可以是同校同学的作品或同班同学的作品。

在阅读完《蚯蚓的日记》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日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文本,有的负责绘画,完工后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举行一次阅读品评会,让孩子互相交流,评选最佳绘本,从而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3、互动式。

因为优秀的绘本价格相对就比较贵,要孩子购买很多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在班里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大家可以把自己购买到的认为好的绘本互相传阅,用有限的资金看更多的绘本。

⑴班级同学间互动:同学间互相交流图书,交流读后感,有能力的甚至合作创作新书。
  ⑵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绘本,轮流借给学生;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优秀绘本推荐给老师,让老师来推广。

⑶亲子间互动: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在家和孩子共读绘本,或请家长来学校为孩子朗读绘本,和孩子一同走进图画书的世界。

4、拓展式。

结合阅读内容开展拓展延伸活动,可以为父母读故事、讲故事,可以和同学一起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可以在扉页处写前言。比如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可以表演故事;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

(三)从头到尾读图画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1、从封面猜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他们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2、不要漏过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我爸爸》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而《蚯蚓的日记》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

3、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请注意,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询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快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吧!当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富有动感的画面把读者的视线牢牢地锁住,想不看下去也难。

4、朗读正文

毋庸质疑,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可绘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应该由教师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

不管是日本最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

考虑到绘本资源有限,教师可以翻拍书中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孩子们一起来阅读。当孩子欣赏画面时,教师投入感情地朗读故事,并加上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有时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教师在引导孩子阅读正文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急着说教,也不能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应该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知识和智能。

在教师给孩子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听老师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就有孩子一边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因为孩子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

5、并未结束的封底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封底,就没有重复书里的故事,而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去买牛奶的经历:躲闪自行车、摔破了膝盖……故事的结尾,是小女孩的妈妈等在巷子口,然后和她一起朝家里走去的背影。小女孩回到家里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仿佛为了回应读者的期待,画家林明子在封底上又添上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小女孩和婴儿在喝她新买来的牛奶,她的一条腿搁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口贴……可以说,作者一直把这个故事讲到了封底上。

《蚯蚓日记》的封底粗看和封面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只见绘本的主人公小蚯蚓写的日记本上多了这么一句话——“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和绘本中的小蚯蚓的距离更近了,通过画面,读者和文本又进行了一次对话。

/tresearch/blog/images/tx.gif  王文娟
2010-12-30 16:00:29
王艳昆

在组织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

1、动静交替,灵动课堂  

在绘本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通过有效的提问,积极的引导让幼儿获得对绘本的理解。但是单一呆板的说教学讲显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再看自己这次执教的“爱吃水果的牛”我就觉得缺乏动的部分,孩子们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如果注入一点角色的表演,或许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做到动静交替,让孩子们在灵动的课堂中一起走进绘本,阅读理解绘本。  

2、主次分明,重点关注  

绘本的篇幅长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绘本简洁明了,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不需要刻意地去关注取舍。而有些绘本情节复杂,而且页数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绘本时要注意详略,尽量选取所要表达故事内容,所要表现故事内涵的那几幅,让孩子们重点关注,真正在绘本中提炼知识经验。  

/tresearch/blog/images/tx.gif  王文娟
2010-12-30 15:50:46
郤书英

1、 积极引导,观察画面  

绘本就是指图画书,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因此,教师在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时一定要积极引导,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关注图画书中的细节,理解绘本内容。  

2、 有效提问,生成回应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教师抛出问题后幼儿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这时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回应孩子们的回答,因为有时候孩子们的回答是出乎意料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善变应答的能力,让阅读活动更加有效。  

3、 自主阅读,加深理解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各大意。此外,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这就需要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  


/tresearch/blog/images/tx.gif  闫波
2010-12-30 14:54:18

/tresearch/blog/images/tx.gif  司娓娓
2010-12-30 14:53:22

分段式+整体式+细节式《子儿,吐吐》1.分段后每次阅读的量比较适合幼儿,分段的时机比较恰当,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2.分段后的整体阅读能让幼儿整体地感受作品,并发现作品画面中的小细节;
3.细节式阅读让幼儿更发现作者的巧妙心思,突出小猪心理活动的跌宕起伏。(第一次分段的想象)
1.如果胖脸头上长了棵木瓜树,万一打雷,胖脸很可能会触电;
2.胖脸头上的木瓜树会长出许多木瓜,它可以卖木瓜赚好多钱;
3.胖脸整天带着木瓜书怎么洗澡呀?……
对比式+整体式+细节式《母鸡萝丝去散步》1.对比式的阅读让幼儿明白如何根据图片预测故事;
2.内容比较集中,整体式阅读直接给幼儿完整的印象;
3.细节式的阅读体现在对比式阅读的铺垫和整体阅读后扉页的阅读中。(幼儿课堂中的预测)
1.我猜狐狸会踩在钉耙上,脚上会出血的;
2.山羊用头上的角顶狐狸,他帮助了母鸡;
3.看看这只狐狸就知道它是吃不到母鸡的。
主干式+整体式+细节式《猜猜我有多爱你》1.主干式阅读能在一次的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完整地感受作品主题;还给幼儿练习“……有多……,我就有多爱你”的机会,语言领域活动突出;
2.完整式阅读能让幼儿完整地领略大兔子和小兔子的爱;
3.细节式阅读时进一步观察两只兔子对爱的表达——那经典的动作。(练习句式时的摘录)1.地球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
2.大海里的水有多深,我就有多爱你;
3.高楼大厦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片段式+细节式《忙忙碌碌镇》1.选取了其中“面包是从哪里来的”为主题服务,幼儿清楚地知道了小麦变成面包的整个过程;
2.细节式阅读让幼儿观察到在小麦变面包的过程中角色劳动的细节。1.原来小麦是用磨磨起来的呀!
2.为什么小麦磨好了还要筛呀?
3.小猪也会用滑轮吊东西呀!……
分段式+整体式+朗读式《驴小弟变石头》1.分段阅读让幼儿猜测“驴小弟会用红石头变什么?”、“驴小弟还能变回来吗?怎么才能变回来?”等,幼儿猜测的欲望很强烈;在这里也渗透了细节式的阅读;
2.整体阅读完整地理解作品;(猜红石头会变什么)
1.它会用红石头变出平常妈妈不给它买的玩具,呵呵,太幸福了;
2.它会让红石头马上送它回家,那多方便。


/tresearch/blog/images/tx.gif  王文娟
2010-12-30 13:53:20
徐建飞

一、主干式阅读法——突出地呈现作品主题
   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的教学方法。目前市场上绘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些绘本为了突出主题,有时会采用重复类似情节的方式,也有些作品由于是直译本,翻译时语言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阅读。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中可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入下阶段的深入阅读。
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由于它是一本外译本,译者为了保持绘本原有的风格,在语言的设置上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拗口,缺少连贯地组织,这些特点和孩子的欣赏习惯、语言发展特点是不一致的。在仔细地分析教材之后,笔者幼儿园的一位老师把对话进行细微处理,改编成统一的句式:“……有多……,我就有多爱你”,如“我的手伸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使语言显得更加精练、口语化,易于幼儿理解后模仿表达;在重点阅读的时候,对情节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处理;把同样用“高”的方式表白的情节删除,把幼儿难理解的用到脚趾方式表白的片段删除,留下经典与有丰富想象空间的情节。这些做法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浓缩了阅读的容量,却并未影响绘本的主题,不失一个好策略。

二、片段式阅读法——巧妙地运用作品片段
   片段式阅读法是抽出绘本的某一部分进行的教学。有一些绘本由许多小故事组成,这些小故事可以独立存在,它经常能为平时的主题活动服务,补充主题活动的不足,我们将这样的阅读方式称为“片段式阅读”。比如在大班《从头到脚》的主题里涉及到人的食物构成,有幼儿提出面包是从哪来的,这时我想到了绘本《忙忙碌碌镇》,它通过形象的图片向人们展现了成人的各种工作,其中第56页至第59页介绍了“面包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小故事将面包的制作过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收割小麦→包装小麦→小麦加工成面粉的过程→面粉的发酵过程→面包的制作过程,(图片阅读的顺序见右图的箭头)这四页画面把成人的工作直观地表现出来,幼儿的阅读兴趣很高,经过这次阅读活动,他们清晰地获得了成人工作的每个细节。

三、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一些图画设计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运用细节式阅读绘本中这些精彩的部分,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能以这种方式切入来阅读绘本。前一种的阅读以《母鸡萝斯去散步》为例(右上图),在完整阅读后再来细细地品味一下扉页的画面,这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在封面之后的扉页没等故事开始就告诉大家母鸡罗斯在农场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斯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斯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又如《忙忙碌碌镇》(右下图),虽然是讲述了田地里的小麦变成面包的过程,但其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让人百看而不厌:小老鼠拿着和它比起来大得不得了的面包铲去烘面包、面包师身旁有杆壁挂式的称、正在揉面的面包师们表情各不相同、面包师之间互相抛接等待烘烤的面包胚……图画的内容相当丰富,让人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每次都能更深入地感受作品,非常精彩。

/tresearch/blog/images/tx.gif  王文娟
2010-12-30 13:49:59
  一、分段式阅读法——有机地利用作品情节

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绘本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故事容量往往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分段式的阅读能让幼儿逐步理解作品,在每个转折点,还能去发挥幼儿奇妙而富有个性的想象,让他们有机会用自己的眼光整合出来的神奇世界……
以绘本《子儿,吐吐》为例,胖脸是一只贪吃的小猪,一次在幼儿园里吃木瓜不小心把木瓜籽也吃了下去,不以为然的胖脸听到同伴们的议论后,担心自己的头上会长树,这个担心喜忧参半,胖脸的心理活动颇为起伏,最后喜的成分占了上风,胖脸用行动想让木瓜树快点长出并长大,结果却以失望而告终。这个故事的转折点有二:第一在左图,同伴们预测小猪的头上会长出一棵木瓜树,第二在右图,小猪为了自己头上能长出木瓜树而准备行动。在开展这个绘本阅读的教学在,我们就是抓住了故事的这两个转折点,将绘本的阅读分成了三部分进行,在前两次的阅读后都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习惯猜测故事的可能,再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效果比较好。

二、能朗读式阅读法——让我们动情地倾听作品声音

   一本优秀的绘本蕴含了许多价值,倾注了作者和画者的生命和情感,和孩子一起打开它、读懂它是最重要的。因此,绘本的阅读除了给幼儿画面和文字上的冲击外,还应给幼儿听觉上的熏陶。如果能让幼儿认真倾听作品,在心里清晰地形成作品的意境,从而进入故事的世界,我们可以动情地朗读绘本,借助绘本的画面和文字,逐步建立文学作品和幼儿生活经验、想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每本绘本完整阅读后,我们应该将自己阅读绘本后的感动用朗读的方式展现,有时可将幼儿的讲述和想象也纳入其中,采用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感染幼儿,这也是彼此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过程,是建立作品和生活经验、想象联系的过程,给幼儿更立体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