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2011-03-23 19:44:36)
标签:
绘本研究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一、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s」,在日本译为「绘本」,直译为图画书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这一类书籍特别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优秀的绘本能够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二、绘本的特点。
三、绘本的特质及价值。
1、特质——用一个词语概括“赏心悦目”
2、绘本教学的价值——套用一个股票的俗语“一支绩优股”
观察式清晰阅读法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才能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完美感觉,所以绘本特别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当然,也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只有图画,而完全没有文字。
绘本《神秘的大衣》这样的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观察力被这么拟人化的展示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在阅读时很容易就关注到了类似于这样的有趣细节,可以让孩子们清晰地了解绘本的脉络,为成功阅读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想象式深入阅读法
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
1.预测故事。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绘本《神秘的大衣》的封面,瞧瞧他,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胖得无边无际,领子里居然露出火烈鸟的长脖子、长颈鹿的脑袋、兔子的耳朵。蜥蜴从他的衣襟里探出身来。他的挎包里面,蹲着两只怪模怪样的鹅。他的如同鳄鱼一般起伏的背上,停着一只乌鸦……
2.设疑想象。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如《我的幸运一天》看了题目和封面就设疑:这是谁的幸运一天呢?他幸运在什么地方呢?(它为什么会幸运呢)等等。
3.合理联想。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如《蛤蟆爷爷的秘诀》“如果你遇见了这样的怪兽,你会怎么办?”
游戏情景式探究阅读法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当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他们有时会用自己独特的动作或是简短语言以示回应,这也是幼儿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
1.绘本阅读中的游戏。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让老师和家长扮演大兔子,小朋友扮演小兔子,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
2.绘本阅读之外的游戏。为了能给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机会,在绘本阅读之后,还可以开展语言游戏,将绘本中人物、动物制作成小卡片放入区域,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物品,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游戏的情境随幼儿自己把握,幼儿可以在某一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疑惑的部分不断徘徊,直到问题和兴趣得以满足再进行接下来的游戏。
生活式感悟阅读法。
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孩子。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你,小猴子》《彩虹的尽头》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朋友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心。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绘本阅读的开展给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理性的经验,也为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比如阅读绘本时其他领域的活动如何整合才能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阅读绘本的模式会有哪几种?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争取获得更多的绘本指导策略。
|
根据教学的方式来分:1、分段式2、主干式3、细节式4、整体式5、综合式
分段式阅读法——有机运用故事情节。
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绘本通常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有故事的容量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比如绘本《给天使一对翅膀》为例。将绘本的阅读分成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集体阅读,知道小男孩画了一个天使,而天使不要那种有羽毛的翅膀。第二部分亲子阅读,小男孩为天使画了许多美丽而又新奇的翅膀。第三部分集体阅读,天使为了报答小男孩,带着小男孩绕着老胡桃树飞了三圈。最后再完整阅读故事。
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的教学方法。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中可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入第二次的深入阅读。例如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神秘的大衣》。
整体式阅读法——整体地展现作品内容。
整体式阅读法是完整地阅读整个绘本的教学方法。精彩的绘本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的,完整地阅读能带给幼儿情感上的冲击、语言上的提升。在绘本阅读中,整体式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它经常使用在绘本的内容比较浅显或重复较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阅读相似的绘本、分段阅读之后等情况之下。如《给天使一对翅膀》《猜猜我有多爱你》《彩虹的尽头》等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都运用了整体式阅读。
以下,我列举了几种策略综合使用的心得:
策略 |
绘本 |
策略的反思 |
幼儿反应 |
分段式+细节式+整体式 |
《给天使一对翅膀》 |
1.分段的时机比较恰当,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2. 细节式阅读让幼儿更细致的发现小男孩丰富的想象力。 3. 分段后的整体阅读能让幼儿整体地感受作品,并发现作品画面中的小细节。 |
(第一次分段的想象) 1.猜想:小男孩会给天使画上怎样的翅膀呢? 2.哇!有这么多的翅膀啊! 3.小男孩可真会想啊!这些翅膀真漂亮! …… |
整体式+细节式 |
《母鸡萝丝去散步》 |
1.内容比较集中,整体式阅读直接给幼儿完整的印象; 2.细节式的阅读体现在对比式阅读的铺垫和整体阅读后扉页的阅读中。 |
(幼儿在活动中的预测) 1.我猜狐狸会踩在钉耙上,脚上会出血的; 2.山羊用头上的角顶狐狸,他帮助了母鸡; 3.看这只狐狸就知道它是吃不到母鸡的。 |
分段式+整体式+细节式 |
《猜猜我有多爱你》 |
1.完整式阅读能让幼儿完整地领略大兔子和小兔子的爱; 2.细节式阅读时进一步观察两只兔子对爱的表达——那经典的动作。 |
(练习句式时的摘录)1.地球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 2.大海里的水有多深,我就有多爱你; 3.高楼大厦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
…… |
…… |
…… |
…… |
四、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必须要关注的三个要素:故事情节、画面和儿童。教师必须事先挖掘绘本故事的内涵,结合故事的发展脉络,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适时引导他们思考。同时,绘本教学,还要关注一个“绘”字,即抓住绘本的视觉元素,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引导儿童仔细观察故事画面。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另一方面可以借图片内容进一步烘托故事主题。
绘本教学的目标:(即三要三不要)
(一)怎样选择绘本?
1、要根据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绘本。
2、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
3、为幼儿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的挑战。
4、画面和颜色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颜色应是鲜明的,布局应是简单整齐的。如:故事的讲述形式或采用重复的结构方式、或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读本就便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二)教师怎样研读绘本?
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
我们应该挖掘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等思维效应,让幼儿充分表达已有经验。有许多绘本,它的结构非常特殊,如《獾的美餐》,它是两条线索(獾外出寻找美食和躲到獾家的客人)平行前进、巧妙交织,对于这样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教育价值的绘本,我们更应该细细推敲、反复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