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獾 的 礼 物》教学设计
(2011-03-10 21:53:46)
标签:
绘本教学设计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里面讲了对死亡的看法,讲了死亡的过程,讲了如何面对死亡,一个严肃的富于哲理的话题,被童话温暖地包裹着,很容易走进始谙世事的孩童的心里。
死亡这个命题,似乎离孩子生活很遥远,它冰冷而令人心生恐惧,每个人都对此而生敬畏之心,任谁都无法接受亲朋永别之痛,然而,从哲学意义上来看,我们也不妨通透一些,以智慧之眼来看待死亡,以乐观之心来感受生命,我们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哲学启蒙才可以就此起步。
同一本图画书,如何面对不同年段的孩子?同一个哲学命题,如何走进不同年龄孩子的心里?这样一本图画书究竟会给三年级的孩子带来什么?关于死亡,关于生命,他们当下的认知是怎样的?在我的故事引领下,他们将会走多远?本着这样的思考,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我的思路很简单:
1、从“生”的古汉字形式开始,了解其演变规律,感悟到生命来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
2、了解这个故事,并为这个故事而感动,通过獾的语言和行为,对生与死获得一种温和的理解,感悟生命的永恒,学会平淡地面对发生的一切。热爱生命,明白生活的全部意义。
这个字有什么奇特之处呢?先扩词读读看。
这些词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你注意听啊——“生长”“生活”“生命”“出生” “生机”……感觉感觉一下。对,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带给人无限的希望。瞧,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啊。
可是,这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字。在它很久很久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请看甲骨文形式的“生”字。(板书“生”的甲骨文),像什么呢?对,一棵小树苗从泥土中长呀长呀长出来了。这是生的起源,也是生命的开始啊。
二、启思导入
生命之初就是来自于自然,它最终也要回到自然。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本书,读一个故事,一起来思考这些意味深远的问题。
三、深情阅读
(1)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动物们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干嘛呢?獾真是好能干好有威望啊。
(2)介绍作者绘者苏珊·华莱,译者杨玲玲和彭懿,介绍出版社。
4、走进正文——轻轻地翻,缓缓地读,适时跟学生简单交流。
5、扫描封底——獾真的走了吗?引导学生观察封底并进行说话。他在给一只小老鼠讲着什么呢。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小老鼠的回忆,是关于獾的许许多多故事中的另一个故事。
四、读后交流
1、故事讲完了,獾也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借着这个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感动了一回。哪些画面让你的心轻轻地颤动?
2、故事中提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字眼——死。(板书:死)看到这个词,你有什么感觉?(神秘、恐惧)你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吗?
獾又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再来品味这些智慧的话语。(注意地看,先轻声读,再请人读)
不在乎是什么意思?獾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不在乎呢?獾的身体对于獾来说,意味着什么?相当于什么?
故事里还有一个地方提到了獾是怎样离开了他的身体,请看:
(2)让獾吃惊的是,他正在奔跑。他的前头是一条好长好长的隧道。他觉得双腿非常强壮,稳稳地朝着隧道跑去。他不再需要拐杖了,他把它扔到了隧道的地上。獾飞快地跑着,在长长的隧道里越跑越快,最后,他的脚爪离开了地面。他觉得自己在翻腾、旋转,起起落落,跌跌撞撞,却没有受伤。他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
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梦!长隧道通往哪里去呢?(板画:长隧道)獾自由了,他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也不需要拐杖了,可以奔跑了。这奇怪的感觉就是死吧。
3、在你生活中,你见过亲人的离去了么?关于死亡的记忆,印象中只有痛苦和哭声了。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哭了吗?他们是怎么面对的呢?朋友们的感受,是獾最在乎的了,所以他才会写信给他们:
在死之前,獾只惦记着自己的朋友,他根本没有把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这是一只怎样的獾哦!
(3)所有的动物对獾都有一段特殊的回忆——他教过他们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做得好极了。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离别礼物,他们可以永远珍藏下去。有了这些礼物,他们就能够互相帮助。
________轻轻对獾说:獾,谢谢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与死,这是人生中最大的事了,现在你怎么看?
生命是一首歌,长长短短高低起伏韵味无穷,就看你怎么去演唱这支歌谣……
生命是一条河,生是此岸,死是彼岸,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由此岸渡到彼岸去……
生得越美,像花儿一样灿烂,死也就越淡然,像落叶一样静美
……
五、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读《獾的礼物》,知道了死亡是什么,当有一天最爱我们的那个人离去时,知道怎么去勇敢面对,更知道怎样留下生命的痕迹。生命是一个奇迹,让我们就为自己为亲人为朋友好好地活着吧!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