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赏析(译文) 附洛神赋图简介

标签:
杂谈 |
分类: 艺术天地 |
洛神赋图
上面的图是东晋顾恺之的著名画作《洛神赋图》,真迹早已失传,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宋代摹本。《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画,现在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洛神赋艺术成就极高,是曹植的传世名著。洛神赋图将之完全形象化,曲折而又层次分明的描绘了曹植从洛阳返回封地,途径洛水时在幻境中与洛神相会而情意想通的感人场景。
洛神赋是千古美文,曹植这个痴情种子,当年衷情于甑氏,甑氏却被其兄长曹丕得了去。曹丕贵为皇帝,曹植也就只能把这段感情深埋心底。后甑氏死于宫廷斗争,曹植得知后痛苦不已,路经洛水时在精神恍惚中似与洛神相会,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赋。后世多认为曹植笔下的洛神,其实就是甑氏的化身,传达了曹植深深的思念与怀想。
洛神赋[1]
黄初三年[2],余朝京师[3],还济洛川[4]。古人有言,斯水之神[5],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6],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7],言归东藩[8],背伊阙[9],越轘辕[10],经通谷[11],陵景山[12]。日既西倾,车殆马烦[13]。尔乃税驾乎蘅皋[14],秣驷乎芝田[15],容与乎阳林[16],流盼乎洛川[17]。于是精移神骇[18],忽焉思散。俯则未察[19],仰以殊观[20]。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21]:"尔有觌于彼者乎[22]?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23]?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4],荣曜秋菊,华茂春松[25]。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26],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27]。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28],灼若芙蓉出渌波[29]。襛纤得中,修短合度[30]。肩若削成,腰如约素[31]。延颈秀项[32],皓质呈露[33]。芳泽无加,铅华弗御[34]。云髻峨峨[35],修眉连娟[36]。丹唇外朗[37],皓齿内鲜。明眸善睐[38],辅靥承权[39]。瑰姿艳逸[40],仪静体闲[41]。柔情绰态[42],媚于语言[43]。奇服旷世[44],骨像应图[45]。披罗衣之璀粲兮[46],珥瑶碧之华琚[47]。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48]。践远游之文履[49],曳雾绡之轻裾[50]。微幽兰之芳蔼兮[51],步踟蹰于山隅[52]。于是忽焉纵体[53],以遨以嬉[54]。左倚采旄[55],右荫桂旗[56]。攘皓腕于神浒兮[57],采湍濑之玄芝[58]。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59]。无良媒以接欢兮[60],托微波而通辞[61]。愿诚素之先达兮[62],解玉佩以要之[63]。嗟佳人之信修兮[64],羌习礼而明诗[65]。抗琼珶以和予兮[66],指潜渊而为期[67]。执眷眷之款实兮[68],惧斯灵之我欺[69]。感交甫之弃言兮[70],怅犹豫而狐疑[71]。收和颜而静志兮[72],申礼防以自持[73]。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74]。神光离合[75],乍阴乍阳[76]。竦轻躯以鹤立[77],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78],步蘅薄而流芳[79]。超长吟以永慕兮[80],声哀厉而弥长[81]。
尔乃众灵杂?[82],命俦啸侣[83]。或戏清流,或翔神渚[84]。或采明珠,或拾翠羽[85]。从南湘之二妃[86],携汉滨之游女[87]。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88]。扬轻袿之猗靡兮[89],翳修袖以延伫[90]。体迅飞凫[91],飘忽若神。陵波微步[92],罗袜生尘[93]。动无常则[94],若危若安。进止难期[95],若往若还。转盼流精[96],光润玉颜[97]。含辞未吐[98],气若幽兰[99]。华容婀娜[100],令我忘餐。
是屏翳收风[101],川后静波[102]。冯夷鸣鼓[103],女娲清歌[104]。腾文鱼以警乘[105],鸣玉銮以偕逝[106]。六龙俨其齐首[107],载云车之容裔[108]。鲸鲵踊而夹毂[109],水禽翔而为卫[110]。于是越北沚[111],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112];动朱唇以徐言[113],陈交接之大纲[114]。恨人神之道殊兮[115],怨盛年之莫当[116]。抗罗袂以掩涕兮[117],泪流襟之浪浪[118]。悼良会之永绝兮[119],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120],献江南之明珰[121]。虽潜处于太阴[122],长寄心于君王[123]。忽不悟其所舍[124],怅神宵而蔽光[125]。
于是背下陵高[126],足往神留[127]。遗情想像[128],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129],御轻舟而上溯[130]。浮长川而忘反[131],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132],沾繁霜而至曙[133]。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134],怅盘桓而不能去[135]。
[注释]
[1]《文选》李善注引《记》称:曹植求甄逸女未遂,为曹丕所得。甄逸女被曹丕皇后郭氏谗死,曹植有感而作《感甄赋》。魏明帝改题为《洛神赋》。此说与史实、情理难合,不足信。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全赋多方着墨,极力描绘洛神之美,生动传神。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洛神,洛水女神,传为古帝宓[fú伏]羲氏之女宓妃淹死洛水后所化。
[2]黄初三年:应为黄初四年[223]。据《三国志?魏书》曹植本传及《赠白马王彪》诗序,曹植于黄初四年朝京师。
[3]朝京师:到京城洛阳朝见魏文帝。
[4]济:渡。洛川:洛水。源出陕西,经洛阳,入黄河。
[6]神女之事:指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所写楚庄王与神女相遇之事。
[7]京域:京城洛阳地区。
[8]言:发语词。东藩:指在洛阳东北的曹植封地鄄城。藩,诸侯为王室屏藩,故称藩国。
[9]背:背离,过而弃于后。伊阙:山名,在洛阳南,又名龙门山、阙塞山。
[10]轘[huán环]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
[11]通谷:谷名,在洛阳城南。
[13]殆:通"怠",困顿。此指车行缓慢。烦:疲乏。
[14]尔乃:于是。税驾:停车。税,停。蘅皋:生长杜蘅香草的河岸。皋,河边高地。
[15]秣驷:喂马。秣,喂食料。驷,拉同一车的四匹马,此指马。芝田:种芝草的田野。
[16]容与:徜徉,优游。阳林:地名,未详。
[18]骇:散。
[21]援:拉着。御者:驾马车的仆人。
[24]"翩若"二句:写洛神如惊鸿翩翩,游龙婉婉,体态轻盈。
[25]"荣曜"二句:以秋菊的茂盛鲜艳和春松的华美繁盛比喻神女容光焕发。
[26]??:同仿佛,忽隐忽显貌。
[27]飘?[yáo摇]:飘动摇曳貌。回:旋转。以上二句写神女若隐若现,体态轻盈。
[28]迫:靠近。
[30]"襛[nóng农]纤"二句:神女肥瘦高矮,恰到好处。?,肥。纤,细瘦。中,适中。一作"衷",义同。修,长。
[32]延:长。颈、项:脖子。
[34]"芳泽"二句:不涂脂抹粉,纯任天然。芳泽,化妆用的膏脂。铅华,化妆用的粉。弗御,不用。
[35]峨峨:形容高。
[38]眸:瞳子。睐[lài赖]:旁视。
[39]辅靥[yè叶]承权:面颊上有美丽的酒窝。辅靥,应作"靥辅"。辅,通"?",面颊。靥,酒窝。承权,谓酒窝在颧骨之下。承,上接。权,颧。
[40]?[guī归]:同"瑰",奇妙。
[43]媚:美好,指语言悦耳动听。
[45]骨像:即骨相。应图:与相书中骨相好的图像相合。
[47]珥[ěr耳]:此指佩戴。瑶碧:美玉。华琚[jū居]:有花纹的玉佩。
[48]缀:点缀。
[50]曳:拖着。雾绡[xiāo消]:轻纱。裾[jū居]:衣襟。此指衣裙。
[51]微:指香气微通。芳蔼:芳香浓郁。
[53]纵体:轻举身体。
[55]采旄[máo毛]:彩旗。旄,旄牛尾。此指旗杆上的装饰品。
[56]桂旗:用桂枝做旗杆的旗帜。
[58]湍濑[tuānlài团平声赖]:急流。玄芝:黑色的灵芝。
[60]接欢:将喜爱之情传达给洛神。
[62]诚素:真诚的心意。素,通"愫",真情。
[64]信修:的确美好。修,美好。
[66]抗:举。琼珶[dì弟]:美玉名。和[hè贺]:应答。
[67]潜渊:深渊,洛神的居处。期:约会。
[68]执:持。眷眷:留恋貌。款实:诚恳的心意。
[70]"感交甫"句:《文选》李善注引《神仙传》:郑交甫于江边遇仙女,"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弃言,指仙女背弃诺言。
[71]狐疑:迟疑不决。
[73]申:强调。礼防:礼法的约束。自持:自我控制。持,原作"恃",误。
[74]徙倚:流连徘徊。
[76]乍阴乍阳:时暗时明。
[78]椒途:用椒泥涂饰的道路。椒,花椒。郁烈:香气浓烈。
[79]薄:草丛生。
[81]弥长: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