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神赋》赏析(译文) 附洛神赋图简介

(2011-02-24 11:19: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艺术天地
http://hiphotos.baidu.com/lzsw916/pic/item/707ddf50a5ea9f561138c2a1.jpg附洛神赋图简介" TITLE="《洛神赋》赏析(译文) 附洛神赋图简介" />

洛神赋图

上面的图是东晋顾恺之的著名画作《洛神赋图》,真迹早已失传,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宋代摹本。《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画,现在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洛神赋艺术成就极高,是曹植的传世名著。洛神赋图将之完全形象化,曲折而又层次分明的描绘了曹植从洛阳返回封地,途径洛水时在幻境中与洛神相会而情意想通的感人场景。

洛神赋是千古美文,曹植这个痴情种子,当年衷情于甑氏,甑氏却被其兄长曹丕得了去。曹丕贵为皇帝,曹植也就只能把这段感情深埋心底。后甑氏死于宫廷斗争,曹植得知后痛苦不已,路经洛水时在精神恍惚中似与洛神相会,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赋。后世多认为曹植笔下的洛神,其实就是甑氏的化身,传达了曹植深深的思念与怀想。

http://hiphotos.baidu.com/lzsw916/pic/item/f2f44dece5266fdb2e2e21a2.jpg附洛神赋图简介" TITLE="《洛神赋》赏析(译文) 附洛神赋图简介" />

洛神赋[1]

黄初三年[2],余朝京师[3],还济洛川[4]。古人有言,斯水之神[5],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6],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7],言归东藩[8],背伊阙[9],越轘辕[10],经通谷[11],陵景山[12]。日既西倾,车殆马烦[13]。尔乃税驾乎蘅皋[14],秣驷乎芝田[15],容与乎阳林[16],流盼乎洛川[17]。于是精移神骇[18],忽焉思散。俯则未察[19],仰以殊观[20]。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21]:"尔有觌于彼者乎[22]?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23]?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4],荣曜秋菊,华茂春松[25]。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26],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27]。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28],灼若芙蓉出渌波[29]。襛纤得中,修短合度[30]。肩若削成,腰如约素[31]。延颈秀项[32],皓质呈露[33]。芳泽无加,铅华弗御[34]。云髻峨峨[35],修眉连娟[36]。丹唇外朗[37],皓齿内鲜。明眸善睐[38],辅靥承权[39]。瑰姿艳逸[40],仪静体闲[41]。柔情绰态[42],媚于语言[43]。奇服旷世[44],骨像应图[45]。披罗衣之璀粲兮[46],珥瑶碧之华琚[47]。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48]。践远游之文履[49],曳雾绡之轻裾[50]。微幽兰之芳蔼兮[51],步踟蹰于山隅[52]。于是忽焉纵体[53],以遨以嬉[54]。左倚采旄[55],右荫桂旗[56]。攘皓腕于神浒兮[57],采湍濑之玄芝[58]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59]。无良媒以接欢兮[60],托微波而通辞[61]。愿诚素之先达兮[62],解玉佩以要之[63]。嗟佳人之信修兮[64],羌习礼而明诗[65]。抗琼珶以和予兮[66],指潜渊而为期[67]。执眷眷之款实兮[68],惧斯灵之我欺[69]。感交甫之弃言兮[70],怅犹豫而狐疑[71]。收和颜而静志兮[72],申礼防以自持[73]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74]。神光离合[75],乍阴乍阳[76]。竦轻躯以鹤立[77],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78],步蘅薄而流芳[79]。超长吟以永慕兮[80],声哀厉而弥长[81]

尔乃众灵杂?[82],命俦啸侣[83]。或戏清流,或翔神渚[84]。或采明珠,或拾翠羽[85]。从南湘之二妃[86],携汉滨之游女[87]。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88]。扬轻袿之猗靡兮[89],翳修袖以延伫[90]。体迅飞凫[91],飘忽若神。陵波微步[92],罗袜生尘[93]。动无常则[94],若危若安。进止难期[95],若往若还。转盼流精[96],光润玉颜[97]。含辞未吐[98],气若幽兰[99]。华容婀娜[100],令我忘餐。

是屏翳收风[101],川后静波[102]。冯夷鸣鼓[103],女娲清歌[104]。腾文鱼以警乘[105],鸣玉銮以偕逝[106]。六龙俨其齐首[107],载云车之容裔[108]。鲸鲵踊而夹毂[109],水禽翔而为卫[110]。于是越北沚[111],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112];动朱唇以徐言[113],陈交接之大纲[114]。恨人神之道殊兮[115],怨盛年之莫当[116]。抗罗袂以掩涕兮[117],泪流襟之浪浪[118]。悼良会之永绝兮[119],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120],献江南之明珰[121]。虽潜处于太阴[122],长寄心于君王[123]。忽不悟其所舍[124],怅神宵而蔽光[125]

于是背下陵高[126],足往神留[127]。遗情想像[128],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129],御轻舟而上溯[130]。浮长川而忘反[131],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132],沾繁霜而至曙[133]。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134],怅盘桓而不能去[135]

[注释]

[1]《文选》李善注引《记》称:曹植求甄逸女未遂,为曹丕所得。甄逸女被曹丕皇后郭氏谗死,曹植有感而作《感甄赋》。魏明帝改题为《洛神赋》。此说与史实、情理难合,不足信。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全赋多方着墨,极力描绘洛神之美,生动传神。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洛神,洛水女神,传为古帝宓[fú伏]羲氏之女宓妃淹死洛水后所化。
[2]黄初三年:应为黄初四年[223]。据《三国志?魏书》曹植本传及《赠白马王彪》诗序,曹植于黄初四年朝京师。
[3]朝京师:到京城洛阳朝见魏文帝。
[4]济:渡。洛川:洛水。源出陕西,经洛阳,入黄河。         [5]斯:这。
[6]神女之事:指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所写楚庄王与神女相遇之事。
[7]京域:京城洛阳地区。
[8]言:发语词。东藩:指在洛阳东北的曹植封地鄄城。藩,诸侯为王室屏藩,故称藩国。
[9]背:背离,过而弃于后。伊阙:山名,在洛阳南,又名龙门山、阙塞山。
[10]轘[huán环]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
[11]通谷:谷名,在洛阳城南。         [12]陵:登上。景山: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市。
[13]殆:通"怠",困顿。此指车行缓慢。烦:疲乏。
[14]尔乃:于是。税驾:停车。税,停。蘅皋:生长杜蘅香草的河岸。皋,河边高地。
[15]秣驷:喂马。秣,喂食料。驷,拉同一车的四匹马,此指马。芝田:种芝草的田野。
[16]容与:徜徉,优游。阳林:地名,未详。         [17]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一作"眄[miǎn免]"。
[18]骇:散。         [19]察:看清。         [20]殊观:谓看到特殊景象。   
[21]援:拉着。御者:驾马车的仆人。         [22]觌[dí敌]:见。         [23]是:这,代指洛神。
[24]"翩若"二句:写洛神如惊鸿翩翩,游龙婉婉,体态轻盈。
[25]"荣曜"二句:以秋菊的茂盛鲜艳和春松的华美繁盛比喻神女容光焕发。
[26]??:同仿佛,忽隐忽显貌。
[27]飘?[yáo摇]:飘动摇曳貌。回:旋转。以上二句写神女若隐若现,体态轻盈。
[28]迫:靠近。         [29]灼:鲜明。渌[lù路]:清澈。
[30]"襛[nóng农]纤"二句:神女肥瘦高矮,恰到好处。?,肥。纤,细瘦。中,适中。一作"衷",义同。修,长。          [31]约素:卷束的白绢。形容腰肢圆细。约,束在一起。
[32]延:长。颈、项:脖子。         [33]皓质:洁白的肤质。呈:显现。
[34]"芳泽"二句:不涂脂抹粉,纯任天然。芳泽,化妆用的膏脂。铅华,化妆用的粉。弗御,不用。
[35]峨峨:形容高。         [36]连娟:细长弯曲貌。         [37]丹:红色。朗:鲜明。
[38]眸:瞳子。睐[lài赖]:旁视。
[39]辅靥[yè叶]承权:面颊上有美丽的酒窝。辅靥,应作"靥辅"。辅,通"?",面颊。靥,酒窝。承权,谓酒窝在颧骨之下。承,上接。权,颧。
[40]?[guī归]:同"瑰",奇妙。         [41]仪:仪态。闲:娴雅。         [42]绰态:从容的姿态。
[43]媚:美好,指语言悦耳动听。         [44]旷世:举世所无。
[45]骨像:即骨相。应图:与相书中骨相好的图像相合。         [46]璀[cuǐ崔上声]粲:鲜明亮丽。
[47]珥[ěr耳]:此指佩戴。瑶碧:美玉。华琚[jū居]:有花纹的玉佩。
[48]缀:点缀。         [49]践:穿着。远游:鞋名。文履:有文饰的鞋。
[50]曳:拖着。雾绡[xiāo消]:轻纱。裾[jū居]:衣襟。此指衣裙。
[51]微:指香气微通。芳蔼:芳香浓郁。         [52]踟蹰:徘徊。隅[yú鱼]:角落。
[53]纵体:轻举身体。         [54]以遨以嬉:遨游嬉戏。
[55]采旄[máo毛]:彩旗。旄,旄牛尾。此指旗杆上的装饰品。
[56]桂旗:用桂枝做旗杆的旗帜。         [57]攘:挽起衣袖。浒:水边。
[58]湍濑[tuānlài团平声赖]:急流。玄芝:黑色的灵芝。         [59]怡:高兴。
[60]接欢:将喜爱之情传达给洛神。         [61]微波:水波。一说指目光。辞:言辞。
[62]诚素:真诚的心意。素,通"愫",真情。         [63]要:通"邀"。
[64]信修:的确美好。修,美好。         [65]"羌习礼"句:指有文化教养。羌,发语词。
[66]抗:举。琼珶[dì弟]:美玉名。和[hè贺]:应答。
[67]潜渊:深渊,洛神的居处。期:约会。
[68]执:持。眷眷:留恋貌。款实:诚恳的心意。         [69]斯灵:指洛神。
[70]"感交甫"句:《文选》李善注引《神仙传》:郑交甫于江边遇仙女,"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弃言,指仙女背弃诺言。
[71]狐疑:迟疑不决。         [72]"收和颜"句:收敛笑容,安定心志。
[73]申:强调。礼防:礼法的约束。自持:自我控制。持,原作"恃",误。
[74]徙倚:流连徘徊。         [75]神光离合:神女的灵光聚散不定。
[76]乍阴乍阳:时暗时明。         [77]竦[sǒng耸]:同"耸"。
[78]椒途:用椒泥涂饰的道路。椒,花椒。郁烈:香气浓烈。
[79]薄:草丛生。         [80]超:怅惘。永慕:深长地爱慕。
[81]弥长:久长。         [82]杂?[tà沓]:众多貌。         [83]命俦啸侣:呼朋唤侣。
[84]渚:水中高地。         [85]翠羽:翠鸟的羽毛。
[86]南湘之二妃:湘水女神,舜的二妃娥皇、女英。         [87]汉滨之游女:汉水女神。
[88]"叹匏[páo袍]瓜"二句:匏瓜,星名,不与它星相接。牵牛,星名,与织女星隔天河相对而处。
[89]袿[guī归]:女子上衣。猗[yǐ倚]靡:轻柔飘忽貌。
[90]翳[yì义]:遮蔽。延伫:久立。         [91]凫[fú浮]:野鸭。
[92]陵波微步:在水波上碎步而行。陵,踏。
[93]罗袜生尘:神行无迹而人行有迹,疑此以神拟人,故云。
[94]常则:固定规则。[95]难期:难以预期。
[96]转盼流精:转动双目,流光溢彩。盼,一作"眄"。精,即睛。
[97]光润玉颜:即玉颜光润。光润,鲜润。         [98]辞:话语。
[99]气:气息。         [100]华容:美丽的容貌。婀娜:体态轻盈美好。
[101]屏翳:风神名。         [102]川后:河神。         [103]冯[píng平]夷:河神名。
[104]女娲[wā蛙]:女神名。相传她曾炼石补天,又制造了笙簧。[105]文鱼:传说中一种有翅会飞的鱼。警乘:警卫车驾。
[106]玉銮[luán峦]:玉制的鸾鸟形的车铃。偕逝:一起前驰。
[107]俨:庄重貌。齐首:并首,指驾车的六龙排列整齐。
[108]云车:神以云为车。容裔[yì义]:车行时起伏貌。
[109]鲸鲵[ní尼]:水栖哺乳动物,形体巨大,似鱼。雄性为鲸,雌性为鲵。踊:跳跃。毂[gǔ谷]:车轴,此代指车。          [110]卫:护卫。         [111]沚:水中小洲。
[112]"纡[yū迂]素领"二句:回头相视。纡,回。素领,白颈。清扬,眉目之间。此指清秀的眉目。
[113]朱:红色。         [114]陈:陈说。交接:结交往来。纲:指纲常礼法。
[115]殊:不同。         [116]"怨盛年"句:怨恨壮盛之年不能与君匹配。当,称心。
[117]抗:举。罗袂:罗袖。涕:眼泪。         [118]浪浪:泪流貌。
[119]良会:嘉会。         [120]微情:微末之情。效爱:表示爱慕。
[121]明珰[dāng当]:用明珠做成的耳坠。
[122]太阴:众神所居的幽深之处。此指洛神住处。
[123]君王:指曹植。         [124]不悟:不知道。其:指洛神。舍:止。
[125]宵:通"消"。蔽光:隐去形体的光彩。言神女形消光隐。
[126]背下陵高:离开低地,登上高处。陵,登。
[127]足往神留:脚已往前走了,而心神还留在那里。极写眷恋之情。
[128]遗情:留恋情思。想像:回想。          [129]"冀灵体"句:希望洛神再次显形。冀,希望。
[130]御:驾。溯:逆水而上。         [131]长川:长河,指洛水。反:通"返"。
[132]耿耿:心绪不定。寐:入睡。         [133]沾:浸湿。曙:天亮。
[134]騑[fēi飞]:驾车的服马外侧拉套的马。辔[pèi配]:马缰绳。抗策:扬鞭。
[135]盘桓:徘徊不前。

译文

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传说洛水神灵的名字叫做伏妃(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于是就模仿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也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翻过伊厥山,越过缳辕山,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车马都很疲乏了。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我在树林中安然悠闲地走着,放眼欣赏洛水美丽的景色。忽然,感到心神受到震撼,思绪飘到了远方。猛一抬头,看到一幅奇异景象: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于是忙拉住随从问道:“你看到那个女子了吗?她是谁啊?真是太美了!”随从回答:“臣听说洛水的神灵叫做伏妃,那么,君王见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很想听听。”

我说:“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
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靠在身边,右面有桂枝遮蔽阴凉;她正卷起衣袖将洁白细腻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灵芝。”

我深深地爱慕上了她的贤淑和美丽,心情振荡,闷闷不乐。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传达爱慕之情,就用脉脉含情的眼光表达我的爱意,希望真挚的情感能先于别人向她表达,于是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与她,表示要与她相约。她真是太完美了,不仅懂得礼仪而且通晓诗歌,她举起美玉与我应答,指着深深的潭水约定会面的日期。我心里充满真诚的依恋,惟恐美丽的神灵在欺骗;传说曾经有两位神女在汉水边赠白玉给郑交甫以定终身,却背弃信言顷刻不见了,于是我惆怅犹豫将信将疑,收敛了满心欢喜,镇定情绪,告戒自己要严守男女之间的礼仪来约束控制自己。

于是洛神受到了感动,低回徘徊,五彩神光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耸起轻灵的身躯象仙鹤一样欲飞还留。她徘徊于香气浓郁的生满椒兰的小路上,流连在散发着幽幽花香的杜衡丛中,怅然长吟抒发长久的思慕,声音悲哀凄厉持久不息。不久众多的神灵呼朋唤友会聚过来,有的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有的在洛神常游的沙洲上翱翔,有的在河底采摘明珠,有的在岸边拾取美丽的羽毛。洛神由湘水的娥皇、女英跟随着,由水边漫游的汉水女神陪伴着,哀叹匏瓜星的孤零无匹,同情牵牛星的寂寞独居。她举起手臂用修长的衣袖遮蔽阳光扬首眺望,轻薄的上衣在阵阵清风中随风飘动。她行动轻盈象飞鸟一样,飘逸若神深不可测;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生起蒙蒙水雾;行踪不定,喜忧不明;进退难料,欲去还留,眼波柔情流动,目光神采飞扬,爱情的喜悦润泽着美丽的面容;好象有许多话含在口中,气息中散发着幽幽兰香;她花容月貌羞涩柔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不知身在何处。

这时风神将风停下,水神让江波不再起伏,司阴阳神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清亮的歌声;文鱼腾跃簇拥车乘,玉制鸾铃叮咚作响;六条龙齐头并进,载着云车缓缓而行;鲸鲵争相跳跃夹护车驾,水鸟穿梭飞翔殷勤护卫;于是洛神越过水中的岛屿,翻过南面的山岗,回转白皙的颈项,用清秀美丽的眉目看着我,启动朱唇,缓缓陈述无奈分离的大节纲常,痛恨人与神的境遇难同,苦怨青春爱情不遂人意,举起罗袖擦拭眼泪,而泪水不禁滚滚而下沾湿了衣裳;伤心美好的聚会将永远断绝,哀怨从此别离会天各一方。没有表示爱情的信物可以相赠,就将江南的名贵玉环送给我,“虽然隐居在天界,我会时常思念君王……”还没说完,忽然行迹隐去,神光消遁,我怅然若失。

于是我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的足迹。洛神已去,情景犹在,四下寻找,凭添惆怅。我盼望洛神的影踪重新出现,于是驾起小船逆水而上,在长江之上任意漂泊不知回返,思念绵绵不绝,更增加思慕之情。夜晚,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厚厚的晶霜沾满衣裳,直到天光大亮。无奈,命令仆夫起驾,继续我的归程。我揽住缰绳举起马鞭,在原地盘桓,久久不能离去。

小注:

  西方讲究精神恋爱。最早有但丁的比阿特丽斯,后来又有骑士为了心目中女神的一个香吻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那些爱人,就成了他们的灵感女神。
  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灵感女神,比如倾倒曹氏三杰的甄氏。蓬莱文章建安骨,如果没有了一位才情卓绝女子的光芒映照,那岂不是寡味如开水?

  甄氏出身名门,嫁给袁绍之子袁熙。丈夫出为幽州刺史,甄氏就一直留在婆婆刘氏身边。在这个贵族世家里虽然也寂寞,但过得如鱼得水。可惜,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惨败。战乱之中,曹植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于此的甄氏,惊为天人。从此,甄氏和袁氏家族一起,做了曹家砧板上的鱼肉。

  不久,袁氏彻底败亡,年方18的曹丕,城破后跃马径直到袁氏府舍。只见后堂刘氏在独自垂泪,甄氏跪在她膝下,嘤嘤哭泣,满脸泪水却不掩国色,曹丕一见倾心。 

  后来曹操到,四处找甄氏,随从们告诉他,已经被曹丕带走了。曹操大叫一声:“啊,今年我打仗就是为了这个女人呀。”找到儿子和甄氏,曹植也偷空儿过来了,父子兄弟三人都痴痴地望着甄氏。曹丕急切无奈,对曹操说:“儿一生别无他求,只有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儿虽壮年而无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话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绝,便使人做媒,让曹丕娶了甄氏为妻。

  当曹操与曹丕为消灭群雄而奔忙的时候,只有曹植因为年龄小而有余闲,陪着这位甄氏嫂子吟诗弄赋,来一场毫无结果的精神恋爱。但曹丕气量很小,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所以仅封她为妃,始终不给她皇后之位。后妃郭氏为谋夺后位,多方谗间,曹丕听信郭氏的话,将甄妃留置在邺城。不久说她心怀怨望,将她赐死。

  甄妃死后,有一次曹植入宫,曹丕将甄妃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他———真不知他是何居心。曹植睹物思人,回来时经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伤心醒来,写下《洛神赋》,把洛河中的水神当做甄妃的化身,抒发爱慕之意,说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

  她影响了三个诗人的一生。曹植胸怀大志,可是一辈子都被排挤,郁郁而终。后人评价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

《洛神赋》鉴赏

  在我国江汉一带的水边泽畔,很久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以它们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墨客。他们心追神往,低回吟咏,留下了无数篇优美动人的佳作。《诗·周南·汉广》中的汉水之神可望而不可求,屈原《九歌》中的湘水之神风姿绰约、情意缠绵,司马相如和张衡笔下的洛水之神妖冶娴丽、妩媚迷人。然而,在这些缱绻的咏叹和精采的描绘中,最富情节和最能感人的,当推曹植的《洛神赋》。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黄初三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就国后也为监国谒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俱见《三国志·陈思王传》)。这些对决心“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作品从记述离开京城,“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的行程开始,描写了作者与侍从们到达洛滨时的情景。当时“日既西倾,车殆马烦”,他们税驾蘅皋,秣驷芝田,容与阳林,流眄洛川。在一片静谧的气氛中,作者神思恍惚,极目远眺波光潋滟的洛水。就在他偶尔抬头的一刹那,奇迹出现了:一个瓌姿艳逸的女神站立在对面的山崖上。这使作者惊愕万分,他不自觉地拉住身旁的御者,急切地问道:“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在这里,山边水畔落日前的优美景色衬托出人物意外发现的惊喜之情,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接下去御者的回答也十分巧妙,他避开作者第一个问题——“尔有觌于彼者乎”不答,而以“臣闻”、“无乃”等猜测的口吻,郑重其事地提出洛神宓妃,这在有意为下文对洛神的描绘留下伏笔的同时,又给本已蹊跷的邂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洛神宓妃,相传为远古时代宓羲氏的女儿,因溺死于洛水而为水神。关于这个古老传说中的女神,屈原在《天问》和《离骚》中都曾提及。以后司马相如和张衡,又在赋中对她作了这样的描绘:“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環绰约。……芬芳沤鬱,酷烈淑郁;皓齿灿烂,宜笑的;长眉连娟,微睇绵藐”(《上林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舒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以遗光……”(《思玄赋》)。与前人的这种直接描写不同,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逸的比喻,对洛神初临时的情状作了精彩纷呈的形容:“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其形象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方面,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而“秋菊”、“春松”与“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则从容貌方面,给人以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这种动感与色感彼此交错和互相浸淫,织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它将洛神的绝丽至艳突出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这种由反复比喻造成的强烈艺术效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使用传统手法,对洛神的体态、容貌、服饰和举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位宓羲氏之女身材适中,垂肩束腰,丽质天生,不假粉饰;她云髻修眉,唇齿鲜润,明眸隐靥,容光焕发;加之罗衣灿烂,佩玉凝碧,明珠闪烁,轻裾拂动,更显得“瓌姿艳逸,仪静体闲”。作者的这些描绘,使人联想起《诗经》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赞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 硕人》);也使人联想起宋玉对东邻女的称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作者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但是他比前人更重视表现人物的动态美。下面,他着重描写了洛神天真活泼的举止:“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面对这样一种情景,我们仿佛嗅到了由于洛神走动而传来的阵阵芳香,看到了她遨嬉山隅、采芝水畔的种种形迹。至此,洛神的形象已神态兼备,呼之欲出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作者为眼前这位美貌的女神深深打动了。他初为无以传递自己的爱慕之情而苦闷,继而“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以要之”。在得到宓妃的应和,“执眷眷之款实”之后,他又想起传说中郑交甫汉滨遗珮之事,对她的“指潜渊而为期”产生了怀疑。作者在感情上的这种一波三折的变化,形象地反映出他当时内心的微妙状况。与其相应,洛神也感动了。不过作品没有象写作者那样,直接写她的心理变化,而是通过对她一系列行动的精细刻画,表现出激荡在她内心的炽热的爱,以及这种爱不能实现的强烈的悲哀。你看她“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一会儿耸身轻举,似鹤立欲飞而未起;一会儿从椒涂蘅薄中经过,引来阵阵浓郁的芳香;一会儿又怅然长啸,声音中回荡着深长的相思之哀……。当洛神的哀吟唤来了众神,她们无忧无虑地“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时,她虽有南湘二妃、汉滨游女陪伴,但仍不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站在那里出神。刹那间,她又如迅飞的水鸟,在烟波浩渺的水上徘徊飘忽,行踪不定。只有那转盼流动、含情脉脉的目光,以及欲言还止的唇吻,似乎在向作者倾吐内心的无穷眷恋和哀怨。读着作者对洛神或而彷徨,或而长吟,或而延竚,或而飘忽的这种描写,我们仿佛欣赏到一幕感情激烈、姿态优美的舞剧。人物以她那变化不定、摇曳多姿的舞步,展现了内心的爱慕、矛盾、惆怅和痛苦。尤其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一段,更将这幕舞剧推向了高潮,人物的心理矛盾、感情波澜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正当作者与洛神相对无语、两情依依之时,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这是一个构想奇逸、神彩飞扬的分别场面: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在冯夷、女娲的鼓乐声中,由六龙驾驭的云车载着宓妃,在鲸鲵夹毂、异鱼翼輈的护卫下,开始出发了。美丽的洛神坐在渐渐远去的车上,还不断地回过头来,向作者倾诉自己的一片衷肠。“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深深的哀怨笼罩着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画面。在陈述了“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的“交接之大纲”之后,洛神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最后,洛神的艳丽形象终于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而作者却依然站在水边,怅怅地望着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驾着轻舟,溯川而上,希望能再次看到神女的倩影。然而,烟波渺渺,长夜漫漫,更使他情意悠悠、思绪绵绵。天亮后,作者不得不“归乎东路”了,但仍“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作品这段文字洋溢着浓厚的抒情气氛,具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它把洛神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勾勒、烘托得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人神恋爱的题材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却并不多见。尤其是象《洛神赋》这样从人神双方入手,抒写彼此的相慕相恋之情,更为难得。宋玉的《神女赋》着重刻画了巫山神女的外观美,而未能更多地涉及其内心感情的底蕴,同时楚王在作品中也未被作为恋爱的一方来加以描写。因此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这类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前人对其创作动机颇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后又见其玉镂金带枕,哀伤而作,初名《感甄赋》,由明帝改为《洛神赋》(《文选》李善注);有的认为曹植求甄之事于史无征,旧说系以世传小说《感甄记》误载入简,作品实是曹植为了“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而作(胡克家《文选考异》、何焯《义门读书记》);也有人认为“感甄”说有之,不过所感者并非甄后,而是曹植黄初三年的被贬鄄城(朱乾《乐府正义》)。这些看法也许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感到在理解和欣赏一篇古典文学作品时,如果过于拘执史实,把作家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历史的直接反映,那也是不足取的。因此从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作品的内容来看,与其将神女看作是甄后的化身,或者是作者的代言人,倒不如将她看作是作者在其它作品中一再抒写的那种无法实现的报国理想的艺术象征,这样也许更接近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这点上说,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神形象,而且更从思想上给人以一种追求理想、执着如一的宝贵启示。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http://hiphotos.baidu.com/lzsw916/pic/item/a3aa032a579849325243c1ad.jpg附洛神赋图简介" TITLE="《洛神赋》赏析(译文) 附洛神赋图简介" />


                                           想 象 的 叹息  
                                            --《洛神赋》的赏析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樵(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敏,颇为曹操所宠爱。后因“性而行,不自雕励”失宠,到曹丕称帝,屡受猜忌和迫害,最后郁郁而死。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话本的“入话”。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余”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了,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群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余”对洛神的思念。
          《洛神赋》最突出的特点有三:
          一是丰富的想象。想象到:他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帐丝丝。但这想象并离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产生苦闷之情原因有三,一是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二是“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失落无限。三是以此赋托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http://hiphotos.baidu.com/lzsw916/pic/item/40af8519c603ee4f42a9ada8.jpg附洛神赋图简介" TITLE="《洛神赋》赏析(译文) 附洛神赋图简介" />
洛神赋图 
[名称]:洛神赋图(宋摹)
【类别】:字画
【年代】:宋
【文物原属】:原属
圆明园珍品
【文物现状】:现收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简介】: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这幅画根据
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着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顾恺之学画师从卫协,最善于图画人物,东晋的大名士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是前无古人的。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画迹有《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开创之作。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目前他传世的唯一一件作品是《
女史箴图》长卷,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的赋创作的,一共九段,每段包含一个古代宫廷女人的“模范”故事,并在每段前面自己抄录张华的一段赋。原作上面盖满了从8世纪起,历代收藏家和皇帝的印章,后面有金章宗和清朝乾隆皇帝的以及其他人的题跋和乾隆皇帝亲自画的一束兰花。画后有顾恺之自己的签字,这幅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画家签字的画。
  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被英国军队从皇宫中抢走,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前两段已经流失。大英博物馆曾经请日本专家进行修复,但日本人不精通国画的修复技术,修复后画卷无法再卷上,只能摊平展览。
  另外还有两幅宋朝人临摹的《洛神赋》,是根据曹植的赋画的,画中曹植和随从在岸上遥望水上飘逸窈窕的洛神和各种神仙怪物。其中一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幅被末代皇帝溥仪卷逃到东北,日本投降后散落民间,后被辽宁博物馆收藏。
http://hiphotos.baidu.com/lzsw916/pic/item/ebbe9b34c645ebbdd1a2d3a8.jpg附洛神赋图简介" TITLE="《洛神赋》赏析(译文) 附洛神赋图简介"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