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民俗:丧葬习俗之丧俗 备丧
(2014-03-23 09:12:22)
标签:
宿松习俗丧葬寿衣棺材 |
分类: 民风民俗 |
备丧:也叫准备后事,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人到六十岁,通常儿女就要为长辈的终老之事做些准备,虽然不情愿,但要防止突然,仓促之下肯定不会周全,会给老人留下终身遗憾。人到七十古来稀,老人对死亡也不是很忌讳,备一副上好的棺木,让老人有一个好的归宿,心满意足,心情舒畅,也许还会让老人更加长寿,即使去了也无牵无挂。备丧主要是圆寿方,缝制寿衣、寿鞋,做女儿的备好倒头纸,请风水先生选好墓地。
圆寿方:就是请木匠做棺材。用于棺葬。如果是火葬就省了。棺材要用最能耐烂的木料,柏木当然好,但难以获得,本地多用杉木。寿材档次本地讲究木料的根数,多为十二圆,就是用十二根2米来长的粗大的木料加工制作上下左右四个面,每面三根,俗称三墙。根数越多,木料越小,档次越低。至于厚度民间讲究“三五”材,即材底三寸厚,材帮四寸厚,材帽(材盖)五寸厚。寿棺外形一头高高隆起、一头较小。寿材打好后,要请漆匠用桐油拌石灰刮灰,里外填缝。内外刷桐油,外刷土漆,呈深黑色,有的黑中杂以红色或棕色,最外层还用生漆加熬光油,把寿方油漆得光滑清亮。大头正面写有“寿”字。
寿衣:只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七十岁以下者,只备料,临时赶做。也有
倒头纸:由出嫁的女儿备办。用钱凿凿好捆扎送到父母家备用。老人刚去逝时就要烧倒头纸。一说旧时“倒头纸”按16两的老秤有9斤14两。也有说三斤四两的。凿纸通常分五行三钱和七行五钱,就是每刀表纸裁成六裁,每裁如果打五行,就每行打三个钱印,如果打七行,每行打五个钱印。打纸须跪着,以尽孝义。女性不可沾染“纸钱”,以免阴气过盛,亡灵无法接应。打纸不超过午时,过午须燃香一支。
选墓地: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不仅可以使死者安息,而且可泽被后世。土葬的墓地、墓穴要请阴阳先生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