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松民俗:丧葬习俗之设灵 守灵

(2014-03-27 20:35:17)
标签:

宿松

丧葬

设灵

停灵

守灵

杂谈

分类: 民风民俗

设灵:“灵堂”又称“孝堂”、“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屋外搭起宽阔的“灵棚”。灵堂布置总的原则和要求是肃穆。

    棺前置一个临时供桌,桌上置灵牌一尊,红纸折叠成筒状,书写故显考×公×老大人之灵位或故显妣×氏×老夫人之灵位。供三牲、水果、茶、一碗半生半熟米饭,饭上插燃香。香炉一尊,长明灯一盏。在灵桌之后悬挂大孝幛,也称寿幛,挂上遗像。灵桌下放小凳一个,凳上摆一盏点燃的油灯,灯盏两旁放亡者布鞋一双。桌前铺席,为吊唁者施礼跪拜之处。灵堂大门头挂三个白纸花球,名“孝球”。灵堂门外贴孝联,门楣有书“奠”字的,也有书 “寄托哀思”的。

     挽联是民国以后兴起的奠礼,分上下两联,写上对仗的挽词,字数十几个到几十个,但不用印。每联两幅,共四幅,贴于灵堂两边墙上,自上而下。如挽男:“大雅云亡,绿不青山谁作主;老成凋谢,落花啼鸟总伤神。”挽女:“青鸟传来,王母归时环佩冷;玉箫声断,秦娥去后凤楼空”。

    孝堂前部两边各吊竹杆一根,挂亲友送来的挽幛,旧时,挂幛的位置十分考究,分三档。一档为祖档,即祖母娘家送来的挽幛;二档为母档,其上席为舅舅家送来的挽幛;三档为妻档,即妻子娘家送来的挽幛,其后才是其它亲戚的挽幛。

停灵:小殓后停放在灵堂,民间俗语说是“停丧”。大殓后,即装棺入殓后停放叫做“停棺”。停丧、停棺统称为停灵。亡者入殓后,按宿松习俗停灵时间一般少则七天,多则一个月以上。大户人家一般都较长。夏天较短,冬季较长。如今夏季,棺内均加冷却设亩备。少数非宿松原住民也有只停灵三天左右的。

守灵:就是孝子昼夜在灵堂值守相伴,晚上伴棺而眠至出殡之日止,谓之守灵。期间灵前点长明灯,燃塔香,谓灯火长明。给长明灯添油拨灯核的,必须是儿媳,其意为香火不断,后继有人。男不剃头,女不梳发,忌施脂粉,以尽孝道。“晨烧鸡鸣纸,晚焚夜辰香”。夜深寝前孝子站在大门槛上一手扶门头,一手托茶:高叫三声“爹(娘),来家喝清茶,莫在外头喝昏茶”即让父或母亲的灵魂不要在外面喝昏汤迷失了回家的方向,依此法行前三夜。晚上,孝子在要棺傍打地铺,守棺而睡。古时在棺木旁身卧柴草蒿荐,头枕砖块。

     在守灵期间,如没有其它的祭祀活动,道士每天晚上也要做法事,为亡者超度亡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